APP下载

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与文化传承

2015-03-24崔荣荣

丝绸 2015年4期
关键词:服饰品造物汉族

郑 红, 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历史与文化

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与文化传承

郑 红, 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民间刺绣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较多的江南、闽南、山东、山西、陕西、皖南、中原7个地方涉及服装、饰品及纺织品在内的2 174件藏品为研究对象,从造型、色彩、工艺、纹样四个方面总结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论述了近代汉族民间刺绣在文化包容性、造物文化、民俗文化及审美文化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表明汉族民间刺绣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为民间刺绣的传承及在现代服饰产业中的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近代汉族; 民间服饰; 刺绣; 风格特点; 文化传承

近代汉族民间刺绣是指在1840—1919年这个时间段内的汉族民间刺绣。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是全国唯一以汉族民间服饰为收藏研究对象的馆所,馆内藏有近代汉族民间各个地域服饰品共2 500余件。其中以江南、闽南、山东、山西、陕西、皖南、中原7个地域的服饰品为最多共2 174件。经统计,1 376件服饰品运用了刺绣工艺装饰,所占比例为63.29%(表1),可见刺绣工艺在近代装饰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艺术角度讲,近代汉族民间刺绣在造型、色彩、工艺、纹样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社会内涵,对其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表1 各地服饰品上刺绣的运用在总服饰品中的应用比例Tab.1 The proportion of embroidery among the total garment accessories in various regions

1 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

刺绣是中国流传最广泛的民间工艺之一,是具审美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既具有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织物的耐磨性[1]。近代汉族民间绣品主要是服饰品及各种生活用品,如云肩、荷包、鞋、扇套、褡裢、枕套、枕顶、门帘等,品种繁多,绣技精美。

1.1 朴拙稚趣的刺绣图案造型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上的图案造型简练概括、朴拙稚趣,图案以百姓生活为线索,传递着百姓单纯、朴实的愿望。不同于宫廷文化风格的典雅秀丽、追求逼真效果的“四大名绣”,汉族民间刺绣图案随意、朴拙,具有原创性的天然意境[2]。在图案造型上通常使用祛繁留简的方法,突出图案的主要特征,追求单纯及概括,而这种概括性的表现使民间刺绣图案具有朴拙稚趣之美。例如山西地区民间荷包上的图案(图1),荷包盖上所绣为老虎图案,轮廓不精致,结构粗糙,但却具有趣味性,在图案表现时突出了“王”字这一典型特征,使人一眼即可识破。荷包下半部分所绣图案为“蛙”,四肢外展,外形夸张怪异,造型结构笨拙,但整体却有一种力度感,表现出对生命动感的追求,体现出民间刺绣图案原始纯朴的审美风格和稚趣美。民间刺绣艺人对图案造型大胆的平面化与艺术化,注重神似而不苛求形似,使得图案造型可能会显得幼稚笨拙,但其对对象的表现具有朴实的特点,突出了图案的神态和内在的精神,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趣味性。

图1 山西荷包中的“蛙”图案Fig.1 The pattern of “frog” in Shanxi pouch

1.2 丰富明快的刺绣用色

民间刺绣色彩既来自于自然,美妙而变化无穷,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色彩审美理论和用色观念。汉族民间刺绣在用色上受到阴阳五行观念的影响,喜用青、赤、黄、白、玄[3],通过各种色彩的丝线,进行色相、明度、纯度及色块大小、位置转换的搭配,形成了丰富而明快的刺绣色彩体系。民间女子善于选用多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特别是在喜庆节日时服饰上所用的刺绣,基本上使用纯度较高的红、黄、蓝、绿、金等艳丽的色彩,注重刺绣图案与图案之间,以及刺绣所使用的底布和图案之间的色彩对比,比如红花配绿叶、红地绣金花(图2)等。日常生活服饰品上的刺绣随意、质朴,色彩上往往不采用大面积的对比,取而代之的是细碎均匀的小面积色彩对比,使服饰品色彩在变化中求得统一。汉族民间刺绣用色或对比强烈、华丽浓烈,或清新淡雅、婉约含蓄,充分展示了民间刺绣单纯朴拙、明快亮丽的色彩之美。

图2 江南婚服Fig.2 Wedding dress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1.3 极具表现力的刺绣工艺

刺绣是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刺绣的完美呈现需要利用材料和工艺上的有效实施才能够实现。其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针法”,而针法对于刺绣所起到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针法作为构成刺绣图案的根本元素之一,在构思刺绣作品之时就包含了采用何种针法;其二是针法的艺术表现力作为图案在审美效应上的必备要素,具有显著的装饰性与艺术效果。汉族民间刺绣种类丰富,常见的有平绣、盘金、打籽、贴布、钉珠、割绒、锁绣、十字绣等。通过不同针法技艺、不同材料选择、色线表面凸起、底料凹陷及针脚纹理等,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质感、色泽与空间感。比如“盘金绣”(图3),将金银线或其他材质盘成事先设定好的图案并进行固定,效果略微凸起,生动而有一定的立体感。又如割绒绣,常用于鞋垫,通过“绣”与“割”而形成一双图案完全对称的鞋垫,鞋垫正面柔软、舒适透气。除此之外,在很多服饰刺绣作品中,不同种类、不同粗细材料的巧妙运用及各种针法交互穿插使用,表现出或细腻光滑,或粗犷奔放、苍劲朴厚或平整质朴,具有丰富的装饰效果,体现了汉族民间女子热烈、淳朴的情怀。

图3 盘金绣Fig.3 Gold embroidery

1.4 寓意吉祥的刺绣纹样

民间艺人们在设计民间刺绣图案时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好看,而是在这种再创造中渗透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凝聚着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肯定[4]。汉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民间刺绣图案赋予了美的寓意,饱含着汉族人民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多传递人们对生殖的崇拜,歌颂美好爱情,以表达祈福求祥观念为主旋律。这些纹样取材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表祈福益寿观念的“五福捧寿”“蟠桃献寿”“松鹤同春”等,通过蝙蝠、桃、鹤、松等图案来表现;有表祈富求名观念的“平安富贵”“富甲天下”“鲤鱼跃龙门”等,通过牡丹、螃蟹、鲤鱼等图案来表现;有求美表爱情节的“鸳鸯戏水”“鱼戏莲”“蝶恋花”等,通过鸳鸯、鱼、莲、莲藕、蝴蝶等图案来表现;有表祈子生殖情节的“麒麟送子”“连生贵子”“瓜瓞绵绵”等,通过石榴、鱼、蛙、莲蓬、瓜果等来表现。还有表达趋吉避凶观念的虎头帽、五毒肚兜等,更有龙、凤、麒麟等由图腾崇拜而演化出来的理想之物,佛教的观音、八宝,道教的八仙、八卦,更有甚者直接将祈福求祥的文字绣在各种服饰品上,构建起了“凡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2 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文化传承

刺绣是一种传统艺术,是旧时民间女子必修手艺之一,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断丰富和传承着传统文化。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文化传承是指近代汉族民间刺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对汉民族文化包容性的传承、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真善美的崇尚与传承。

2.1 对汉民族文化包容性的传承

汉族本身就是众多族体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不仅兼容、吸收了众多民族成分,其内也有儒、释、道三家文化并存,体现了汉族文化开放性与兼容性的特点。近代汉族民间刺绣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也延续了汉族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如汉族民间刺绣中部分图案表现出对儒、释、道文化的传承。以汉族民间服饰刺绣图案为例,儒家思想表现的图案题材多为纲常伦理、功名富贵等,如近代皖南民间荷包上绣着“五子登科”的文字来传递求名情结(图4),有着鲜明的儒家思想烙印。而民间服饰图案中的“暗八仙”图案为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明显之处,常见于近代汉族民间绣花袄、褂、裤上,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内收藏的十多件绣花袄上均绣有“暗八仙”的部分形态。民间服饰图案中与佛教思想相关的“八宝”纹在民间服饰品中也较常见,如图5为山西地区的荷包,荷包上的盘肠纹,为“八宝”之一,纹样首尾连接,无终无止,寓意恒长永久、绵长不断。可见,近代汉族民间刺绣与其他少数民族刺绣不同,它兼收并蓄,传承着汉族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图4 江南地区荷包Fig.4 The pouch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图5 荷包上的盘肠纹Fig.5 “The eight treasures”on pouch

2.2 对汉族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

汉族古代传统造物文化可归结为“致用利人”“材美工巧”与“器以载道”三种。“致用利人”是指造物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强调实用,讲求功能。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继承了传统“致用利人”的造物文化,拿刺绣工艺来说,图6是山西地区的童帽,其边缘位置的布贴刺绣,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目的,更是为了增强边缘的耐磨度,延长帽子的使用寿命。而“材美工巧”则体现在汉族民间刺绣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色彩、工艺还是纹样都是经过民间艺人巧手创造,不同于宫廷刺绣之富丽,民间服饰品上的刺绣更为单纯、朴实与直观。“器以载道”中“器”是具体的、有形的造物结果,而“道”是一种无形的、凌驾于造物之上的有差别的行为规范或理念准则[5],古人将“道”融入“器”中,并赋予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如汉族民间刺绣对传统“五色”的应用,既是对中国传统设色理论的传承,又赋予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气韵。而民间刺绣纹样则更是体现了这一造物文化,其纯朴自然、简洁生动的刺绣风格及其背后所蕴含的质朴民众观念与精神,反映的是民族的、地区的文化血脉,着实震撼人心。

图6 山西布贴绣Fig.6 Applique embroidery in Shanxi

2.3 对汉族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被相对固定下来,流传于民间的风俗习惯。刺绣与民俗是相辅相成的,是民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生老病死、婚嫁寿宴、礼乐仪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6]。刺绣作为汉族民间女子抒发情感的载体,在其通过刺绣传达情感的同时,刺绣背后所蕴含的汉族民间特有的乡土人情、民俗故事也被传承了下来。民间服饰上常绣有“三多纹样”,即“石榴”“佛手”“桃”,反映的是民间百姓对“多子”“多福”“多寿”的向往。图7为儿童背心,背心上绣有“五毒”纹样,因在庆午端阳时有给小孩穿五毒背心或肚兜、挂五毒香包、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等习俗,其表达的是百姓趋吉避害的心理,且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又如女子在荷包上精心绣上“鱼戏莲”“蝶恋花”“鸳鸯戏水”等纹样,赠与心爱的男人以作为定情信物的民俗。可见,刺绣与民俗是分不开的,起着表现和丰富民俗活动的作用。

图7 五毒背心Fig.7 Waistcoat with five toxic animals

2.4 对传统“真、善、美”审美文化的崇尚与传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真善美[7]。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秉持着对“真、善、美”这一审美文化的崇尚与追求,传承着刺绣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美。“真”表现在民间刺绣艺术取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刺绣创作具有原发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刺绣过程是由民间劳动妇女从图案设计、选色配色再到一针一线反复穿刺动作纯手工完成,以及创作者本身大多来自于农村妇女的身份等都具有真实的特点,使得刺绣品不仅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表现出人们对真挚情感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汉族民间刺绣艺术的灵魂与内涵。不论是美丽而神秘的刺绣起源,刺绣图案中对吉祥文化寓意的追求,还是刺绣背后的民俗故事、民俗心理、乡土人情,无一不体现出刺绣艺术对善的追求。“美”不仅是指刺绣图案的形式美,关键是它与汉族文化紧密相连,与百姓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集各种美好的形式与文化符号于一体,蕴藏着浓厚的民族气质和情感。

3 结 语

近代汉族民间刺绣是百姓在生活中运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结晶,它造型朴拙稚趣,色彩丰富明快,工艺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图案纹样具有象征意义,注重色彩的过渡与视觉效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韵味。汉族民间刺绣品本身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其特点也与人们内心的朴实纯真相一致,反映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状况,而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现实存在对于汉民族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崔荣荣,高卫东.解读民间服饰绣花图案中的民俗寓意[J].纺织学报,2006,27(5):101-103. CUI Rongrong, GAO Weidong. Analyzing the implied meaning in embroidered patterns on the folk garment in the viewpoint of a folklorist [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6,27(5):101-103.

[2]常慧娟.民间刺绣图案的稚趣美[J].包装工程,2012,33(20):150-153. CHANG Huijuan. The young beauty of folk embroidery patterns[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2,33(20):150-153.

[3]李克兢,蔡倩.中原地区民间服饰刺绣的艺术风格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1):57-59. LI Kejing, CAI Qian. Study on artistic style of folk clothing embroidery in central China area[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2012(1):57-59.

[4]王鹏江.民间汉字设计的美学特征分析[J].装饰,2006(11):58. WANG Pengjiang. Analysis of aesthetic features of Chinesefolk characters design[J]. ZHUANGSHI,2006(11):58.

[5]刘群.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的探析[D].无锡:江南大学,2010:32-34. LIU Qun. Anaiyzing the Idea of Creations in Traditional Costumes[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2010:32-34.

[6]孙佩兰.刺绣与民俗[J].丝绸,1995(5):46-48. SUN Peilan. Embroidery and folklore[J]. Journal of Silk,1995(5):46-48.

[7]曾红.民族服饰刺绣艺术的美学价值[J].大舞台,2012(5):245-246. ZENG Hong. Aesthetics value ofnational clothing embroidery art[J]. Journal of Big Stage,2012(5):245-246.

Style Features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Modern Han Folk Embroidery

ZHENG Hong, CUI Rongro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folk embroidery is a precious folk cultural heritage. With 2 174 objects including clothes, accessories and textiles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outhern Fujian, Shandong, Shanxi, Shaanxi, southern Anhui and Central Plains which are collected in the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Gar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style features of modern Han folk embroidery in four aspects-shape, color, process and pattern,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Han folk embroidery in such aspects as cultural tolerance, cultural creation, folk culture and aesthetic culture, shows that Han folk embroidery is not an occasional artistic phenomenon, but has profound cultural origi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folk embroide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clothing industry.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costume; embroidery; style features; cultural heritage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04.011

2014-09-14;

2014-12-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MZ049)

郑红(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

崔荣荣,教授,cuirong3369@sina.com。

TS935.1

B

1001-7003(2015)04-0053-05 引用页码: 041301

猜你喜欢

服饰品造物汉族
浅析手工编织特点——以服饰品为例
福建畲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3D打印技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