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环氧乙烷的危害及安全防护

2015-03-24卫维剑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

化工管理 2015年15期
关键词:环氧乙烷中毒浓度

卫维剑(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浅谈环氧乙烷的危害及安全防护

卫维剑(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具有刺激性和致敏性,化学性质活泼,易燃易爆。本文从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毒性等方面出发,论述了环氧乙烷的危害及其安全防护。提出正确安装环氧乙烷灭菌器,合理布局相关设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可有效防治中毒等危险意外的发生。

环氧乙烷;危害;安全防护

环氧乙烷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通常与二氧化碳(两者之比为90:10)混合后,可表现出较强的灭菌作用。在常温下环氧乙烷具有较强的穿透作用,因此,通常应用于医院里一些怕热、怕湿、怕压的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基本都采用环氧乙烷对医疗器械的进行灭菌消毒,而我国,将环氧乙烷应用于医疗消毒还只是近十几年的事。因此,较多医护人员还缺乏环氧乙烷操作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意识。在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中都涉及到环氧乙烷的使用,倘若操作人员不熟悉其理化性质和危害,一旦出现环氧乙烷泄露或者中毒等突发事故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本文通过介绍环氧乙烷相应的理化性质,分别对工业生产、医疗消毒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来探讨安全防护措施。

1 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

环氧乙烷又名恶烷、氧化乙烯、ETO,化学式为C2H4O,是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属于杂环类化合物,它在低温下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4℃),在常温下易挥发,通常带有醚刺激性气味。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会沉在地表面上。当温度达到三十摄氏度时,环氧乙烷的压力可达到一百四十一千帕,这样的高蒸气压使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当它发生泄露时,可以从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由于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浓度极限为3.0%-100%),一旦遇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因而它的使用范围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易于长途运输。

2 环氧乙烷的毒性

2.1 动物毒理试验资料

环氧乙烷的毒性在毒理学中属于中等毒类,以大鼠为标准,半数致死量为330mg/kg,经研究表明[2],大鼠吸入低中浓度的环氧乙烷时,就会产生显性致死,致突变作用。当吸入较高浓度的环氧乙烷时,就会影响其精子的形成,致不育。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的这种睾丸损伤是持续恶化性损伤,具有不可逆转性。雌性大鼠在交配后,短时间内处于环氧乙烷的环境下,就会导致胚胎发生畸变。在胎鼠肝微核试验中发现,环氧乙烷的水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鼠的体内,对胎鼠的肝部造血干细胞染色体造成损伤。在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每隔七小时吸入一次浓度为0.64g/m3的环氧乙烷,经7次后就出现继发性肺感染,引起死亡。并且在此过程中,小鼠的体重明显降低,肺部出现严重的损害。在生殖毒性试验中,雄性大鼠吸入的环氧乙烷最低的中毒浓度(TCL0)为3600μg/m3的环氧乙烷,二十四小时后便出现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器官持续性恶化,死亡率较植入前大大提高。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为150ppm时,七小时后便可导致胚胎中毒,致颅面部发育异常,致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2.2 对人体的危害

当人吸收>10ppm的环氧乙烷时便可能发生危险,当吸入量达到100ppm时便可能出现有害症状,当吸入量达到250ppm时,在六十分钟内就可导致严重中毒。低浓度的环氧乙烷对人体有刺激性作用,对皮肤、眼睛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并且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发生。而高浓度的环氧乙烷就能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对人的呼吸道、肺以及眼部都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当患者在急性中毒时,会出现肌肉颤动、言语障碍、神志不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环氧乙烷蒸气一般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但环氧乙烷的水溶性极强,因此,倘若所接触的部位有水或者汗液时,环氧乙烷的水合物就会对皮肤产生剧烈的刺激,引起皮肤损伤。数据表明,浓度为1%的环氧乙烷就可以对人的皮肤产生刺激,当浓度在40-60%含环氧乙烷的液体沾染上皮肤之后,会有强烈的刺痛和冷感,随后皮肤便会出现红肿,即便治愈后,也可能留有黑棕色色素。

2.3 致癌作用

美国学者Schulte曾对环氧乙烷的致癌性做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处于低浓度环氧乙烷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其体内血球容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嗜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淋巴细胞高于正常值。长期从事与环氧乙烷的工作环境中的人群,其患白血病及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死亡概率大大提高。

3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环氧乙烷浓度限量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 m3,前苏联(1975)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0.03mg/ m3(昼夜均值)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规定8h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应小于1.80 mg/m3我国《车间空气中EO卫生标准GB11721-89》规定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最高容许浓度为2.00 mg/m3。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工作环境中应有良好的通风。在每日8 h工作中,环氧乙烷灭菌环境中空气中的浓度应<1.82 mg/m3,15 min工作中暴露浓度不超过9.10 mg/m3。

4 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环氧乙烷一般储存在特制规格的罐体内,长途运输时,储存于特制作的罐车内。这些储存罐体就是毒源,一旦出现容器破损,就会造成环氧乙烷泄露的危险,并且其泄露的量会比较庞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恶劣,除了环氧乙烷本身所具有毒性之外,高浓度的环氧乙烷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一旦接触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由于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遇到铁、铝等金属的氧化物或者氯化物就会释放大量的热,也可能引发爆炸。在医院的医疗器材消毒上也有用到环氧乙烷,但不同于生产的是,医用的环氧乙烷一般采用的是独立包装一次性使用的密闭铝罐,一般不会泄露。只是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少量环氧乙烷弥散在周围的空气环境中。倘若发生意外泄漏,其危险程度不会像工业泄露那样严重。只要做好及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就能减少甚至避免危险的发生。

5 安全防护

5.1 个人防护与急救

5.1.1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当穿好防护服,佩戴防护眼罩,胶皮手套,防毒面具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室内的排气系统通畅,同时绝对禁止烟火。在操作完后,将用完后的环氧乙烷储罐密封好后竖直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然后立即脱下手套、防护服等,沐浴更衣。对于长期从事于环氧乙烷的操作人员还应当定期检查身体,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5.1.2 急救

目前,在国内,对于环氧乙烷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倘若发生意外接触环氧乙烷时应进行紧急的现场处理,并就医。当皮肤接触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清洗时间至少为十五分钟左右。眼部接触环氧乙烷时,应当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后立即就医。对于中毒较重的患者,应当立即给予氧疗法和促进脏器功能恢复药物,并及时送往医院就医。操作人员倘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一经发现,应当立即离开操作现场,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如发生环氧乙烷泄露等突发情况,应立即将人员疏散至高位处,上风口,并及时打开门窗、排风扇进行通风处理,尽可能的排除室内的环氧乙烷。对于应急人员,还应当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同时,对泄露的环境进行喷雾状水进行稀释溶解处理。

5.2 规范使用,合理布局

由于环氧乙烷在开启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泄露的危险,因此应当做到规范操作,在其与环氧乙烷相关仪器的布局上应当做到合理,(例如,医院的EO灭菌器的布置)。在布局过程中,要考虑到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因其穿透性强,密度大于空气,易燃易爆等因素,所以在布局时应当安放在通风良好,具有一定空间的地方,远离火源和主要通道。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切记盲目操作。在使用环氧乙烷时,还应当设置一些配套措施,例如装配通风设备,加速室内空气更换。场地内的所有操作工具应不产生火花,机械设备要良好接地。未使用完和使用完后的环氧乙烷储罐应存在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关直接照射储罐。钢瓶存放时应当固定直立,避免横放或震动。

5.3 加强培训与监督

从事于环氧乙烷的相关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必须经过严格良好的培训,例如专业知识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的相关培训,掌握环氧乙烷的特性和正确使用方法,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对环氧乙烷的使用场所内还应设置禁火标识,以及关于环氧乙烷的安全周知卡。操作人员不得穿化学纤维的工作服以及带钉料鞋子进行操作。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员工应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相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考核,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1]陆静芬,张龄,夏国兴,等.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研究Ⅳ.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亚急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1995,7(2):101-103.

[2]钟先玖,张龄,胡培蓉等.环氧乙烷对大鼠肝、肾和睾丸的损伤[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8,16(4):235-237.

[3]郝恩柱,高永,罗文海等.环氧乙烷对小鼠睾丸DNA合成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1995,7(4):238-240.

[4]孙丽丽,张芳清.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1):6-8.

[5]何复光,沈林芬.残留环氧乙烷及其消除[J].中国消毒学杂志,1987,4(2):61-64.

[6]王敬钦,孙长胜,周鸣.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临床分析[J].冶金劳动卫生,1982(3):64-66.

[7]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5.

[8]张霞,周雯,王有森等.环氧乙烷在灭菌物品中残留量测定及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44-48

[9]杨德一,王淑芳,孟广叔.环氧乙烷对接触者淋巴细胞SCE及细胞增殖动力学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6,34(2):90-92.

[10]胡国庆,林军明,张峰.浙江省环氧乙烷消毒应用现状分析[J].现代医学防护,2000,27(3):333-334.

猜你喜欢

环氧乙烷中毒浓度
二氧化碳制环氧乙烷研究获突破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防护产品灭菌及残留环氧乙烷的检测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中毒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对改良的三种最小抑菌浓度测试方法的探讨
复合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