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护理教学中的伦理学思考

2015-03-24张艳宁董恩霞马玉卓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伦理学伦理

张艳宁 董恩霞 马玉卓 刘 倩 李 帆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西安 710054

在医学伦理背景下,护理伦理道德作为医学伦理学的一部分,新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观念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2]。护理实习是护生步入工作岗位前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护生进行医学伦理道德教育尤为关键。ICU作为护理实习生学习并掌握护理技能的重要科室之一,肩负着巨大的教学任务。本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应用特色护理教学细则,重视培养和强化护生护理伦理道德实践运用,进行护生规范化教学,取得了较为良好效果。

1 目前护理临床伦理教学现状分析

护理伦理学是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和规范来指导护理实践,是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临床上具有普遍适用性,其目标是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可以用于临床实践的伦理知识[3]。目前,护理伦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存在差距,由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的转化较少。护生虽然在护理理论教学中或多或少接触过护理伦理知识教育,但由于内容空洞,书本上通常出现典型案例分析,而日常护理实践中细微的护理伦理问题很少被提及,从而造成了课堂理论缺乏系统性,让护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可能性降低,造成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不对称,不敢真正将护理伦理知识和伦理道德原则应用在实践中。

二是临床实习未将伦理道德素质培养纳入临床教学过程,在如何处理临床护理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以及处理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差强人意[4]。目前,很多学校在设置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中,未将护理伦理进行系统的安排,没有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实习中,各医院也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系统安排护理伦理带教指标,临床带教者没有详尽的指导纲要可循,只能按照大致原则进行带教,所以对临床实习护生伦理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尽如人意。

三是护生伦理知识掌握有限,道德意识薄弱。

尽管大部分护生对医学伦理范畴有着较为清晰的判断,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很茫然。同时,在操作实践中,大多是按章操作,较少意识到其中存在的护理伦理学要求。

四是在日常护理带教中,一部分带教老师未将护理伦理教育渗透于带教工作中,未考虑患者知情同意,是否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情况下,就让护生进行操作[5]。只注重了教学任务,却未考虑患者个人感受,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损伤,这种做法不符合伦理学原则[6]。

表1 护生对ICU临床实习满意程度汇总表[n(%),n=204]

2 我科特色护理教学实施细则及成果

2.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 2014年5月轮转护生共204人,其中男8人,女196人。年龄18岁~24岁,平均年龄21.6岁,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教学项目包括:心电监护、动脉采血、吸痰、心肺复苏、气管切开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参与抢救、除颤、各种引流管护理、导尿、胃肠减压、输液泵或微量泵使用、书写特护记录等实习内容。

2.2 实施细则

2.2.1 制定切实可行、周密的带教计划 在学生到岗前,根据ICU护理特点,在护理部带教大纲原则下制定出科室详尽的教学计划,具体到每一个重点仪器的操作,常见病情的处理,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原则和礼貌规范等。制定的教学计划遵循详细、操作性强的原则,让带教老师有章可循,并不断进行合理化建议和完善[7]。

2.2.2 严格筛选合格带教教师 我科长期以来对带教教师资质进行严格筛选:通过ICU专科资质培训的护士、工作时间大于两年、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护理事业、心理素质过硬、具有良好沟通及操作能力。在取得带教资格之前,由科室负责人对其考核,要求能以身作则,树立科室良好的品牌带教形象。负责护生带教的人员按照学历、工作时间等标准分组,由总教学组长负责、科室护士长监督、带教小组实施,从计划到实施实行三级责任制原则。

2.2.3 严格执行科室护生带教计划及标准 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病情危重,工作节奏快,各种仪器繁多复杂。护生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对其进行整体工作流程说明,对重点仪器操作事项进行操作示范,对护生心理进行耐心引导,使其消除对环境的陌生及恐惧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再严格按照实习带教计划指导护生学习,护生出科前完成科室考核与评比。

2.2.4 重视护理伦理教育 在平时带教中,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重点剖析等方法对护生进行伦理学教育,使其形成尊重患者、关爱病患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护生掌握良好的病患沟通技巧,培育积极乐观的护理服务态度。定期组织讨论会,学习和交流护理伦理实践心得,让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升。

2.2.5 适时让护生动手操作 进入ICU这个特殊的科室后,让护生遵循:看—听—问—明—测—做的顺序。首先让护生熟悉相关理论知识,看带教老师是如何操作的,听听老师是怎么和患者沟通的,其次不懂的知识点多请教老师,明白前因后果,最后经过带教老师的综合测评,适时的让护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2.6 注重实习生信息反馈和总结 在护生实践过程中,带教小组组长每周征询护生反馈意见,将护理伦理运用经验在每月的科室护理交流中展开讨论,积极推广和学习,对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形成信息反馈总结周报和月报,以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护生出科时,进行带教意见征求,希望在以后的带教工作中以不同的形式将伦理知识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让带教和护生形成于教于学,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真正体现出特色的伦理带教。

2.3 实习带教取得良好成绩(表1)

3 讨论

护理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操作技能由生疏逐渐娴熟的过程,是护生向合格临床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而在护理带教过程中临床护士既要保证患者身心不受伤害、尊重患者,又要让护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何较好的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加之ICU患者病情复杂,这对护理带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实习带教环节质量管理,保证实习带教效果满意,确保护理质量安全有序。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的学习是通过观察来实现的[8]。护生最直接的观察对象就是教师,教师对专业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护生的专业选择[9]。这就要求所有护理人员能以身作则,重视模范作用,加强自身技能提升和素质修养。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评价行为和评价水平,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临床带教护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带教护士要适应时代发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充实自身知识库[10]。广大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带教人员培养,构建带教队伍梯队建设,并设定完善可行的评价指标,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后起之秀。

护理伦理学教育有助于加强护生道德修养和沟通协调能力,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11]。在实践中突出护理伦理道德的要求,可以让护生对护理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加深认识,也可以锻炼他们在复杂护理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12]。

[1] 董灿,张东奇.改革开放30年来医学伦理学的发展[J].医学与社会,2012,8:5-7.

[2] 尹梅.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1.

[3] 周作霞,房德芳,王岚.以岗位为主体实施护理伦理学教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61.

[4] 张梅,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4(22):879-880.

[5] 王力.护生临床实习伦理道德培养状况调查[D].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2008:32-36.

[6] 刘红卫.护理临床教学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8,18(10):1705-1706.

[7] 陈淑苹,张继平.护生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39.

[8] 杨辉,康凤英.临床护理教师对角色认知与胜任水平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3A):597-598.

[9] 崔芙蓉,赵素琴.本专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教育,2004,18(7B):1306-1307.

[10] 周小玲,杨运秀.案例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3:34-35.

[11] 梁泽平.ICU新护士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3:155-156.

[12] 陈长香,田喜凤,李建明.“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05,19(12A):2617-2618.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