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5例分析

2015-03-24徐茂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抗菌我院药品

徐茂星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邳州 221300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检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每个ADR发生、变化规律等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防止ADR发生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12月上报的ADR 175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除外资料填写不完整及重复的,符合要求的共175例。对发生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指标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确定的因果关系判断进行评价。依据WHO公布的ADR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分为Ⅰ~Ⅳ级[1]。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与ADR发生率的关系

ADR发生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发生率最高在60岁以上年龄段,共76例(43.43%)。其中男76例,女99例,男∶女=1∶1.30,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

表1 ADR与年龄及性别的构成比

2.2 ADR涉及的药物品种分布

将175例ADR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分布广泛,共98种药物,其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抗感染药物73例(41.74%),抗肿瘤药物21例(19.29);心血管药物24例(13.71%)。中药制剂发生19例(10.86%)。ADR的药物分布见表2。

表2 ADR涉及药物品种分布

2.3 ADR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从ADR涉及的系统及器官分析,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涉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皮肤及附件多见,占44.00%,其次为全身性损害20.57%。消化系统反应15.29%。详见表3。

表3 ADR涉及的系统及器官

2.4 给药途径与发生ADR的关系

ADR发生与不同的给药途径关系密切,静脉输液发生ADR129例,占73.71%;口服38例,占27.71%;肌肉注射、口服及外用较少见。见表4。

表4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2.5 ADR强度

Ⅰ级3例,Ⅱ级56例,Ⅲ级81例,Ⅳ级35例。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 肯定有关7例(4.00%),很可能有关116例,(66.29%),可能有关50例(28.57%),待评价2例(1.14%)。转归:治愈132例,好转42例,有后遗症1例。

3 讨论

3.1 ADR与年龄的关系

ADR可以发生在各年龄段。表1显示,我院ADR发生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76例,占43.43%,略高于文献报道[3-4]。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逐渐降低,各脏器代谢功能减退,血浆蛋白浓度也随之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逐步下降,因而减慢了药物的代谢功能和排泄速度,药物在体内容易逐渐导致蓄积而引起ADR。许多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经常使用药物,而且是常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药物相互作用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用药依从性差,也是引起老年患者ADR和ADR加重的主要原因[5]。我院为一家综合性医院,儿童患者相对较少,ADR上报例数也较少,10岁以下发生率为9.71%。

3.2 ADR与药物品种的关系

由表2得知,抗感染药引起ADR发生率最高,有73例,占41.71%,略高于文献报道的28.52%[6]。这与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范围广,品种多有关,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与临床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有一定关系,如超范围预防性用药、时间不规范及时间过长;选择抗菌药物品种起点过高,使抗菌药物的ADR日趋多;选用β-内酰胺类属抗菌药物时,门诊患者大多为较大剂量单次给药,因依从性的关系,不能2~4次/d使用,而给药浓度过高,而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7]。因此,各级医院在抓好医疗质量的过程中,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减少细菌的耐药性,降低ADR的发生率。表2还显示,抗肿瘤药物的DAR发生率高居第二位,占19.29%,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而形成的,而肿瘤药物的杀伤作用没有选择性,使用中对正常细胞也有同样的杀伤作用;二是全市仅我们一家医院设立肿瘤专科,肿瘤患者集中在我院治疗;三是苏北地区是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发区域。因此,抗肿瘤药物导致的ADR较多见。表2显示,心血管系统和中药制剂所导致的ADR也较多,发生率分别为13.71%和10.86%。心血管药物多为中药制剂(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血栓通等)。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尤其中药注射剂提取工艺的差异,导致药纯度的不一致,同时,不同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的差别、存放过程中的质量变化[8]。此外,还必须注意中成药的配伍,中西药不可盲目联合应用,用药剂量和服用方法也应重视[6]。西医临床医生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中药方面的相关知识,辨证施治,严格掌握中药制剂的使用原则,减少ADR的发生。

3.3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

本文表4显示,给药途径对ADR的发生的影响,与文献报道一致[4,9-10],在各种给药途径中,静脉输液发生ADR的比例最高。这可能因为静脉滴注见效较快,临床医生使用静脉输液较多有关;同时由于静脉输液时,多种药物的配伍的结构变化、溶解后的稳定性的改变、加之给药速度掌握等不确定因素,使应用静脉滴注发生ADR的机率大大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因此,在临床中,仍然应积极提倡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给药的顺序指导用药,这对于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极为重要。

3.4 ADR的临床表现

ADR的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所影响的系统或器官很多,但是仍以过敏反应为主,集中在皮肤和附件,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1-13]。本文资料显示,175例ADR涉及的器官及系统,44.00%分布在皮肤与附件的过敏反应;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57%;消化系统反应,占15.29%。但是大多数ADR的症状轻微,经过改变给药途径、减缓静脉输液速度、或者对症处理等相应治疗,症状都逐步减轻或缓解,不影响继续的治疗。但个别药物引起严重的ADR,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虽经过医生的积极抢救,不良反应症状好转,本组仍有1例留有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谨慎小心,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救治。

[1] 南海燕,王建平.24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26(5):565-566.

[2] 杨君,黄仲义.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6):455-456.

[3] 陆丛笑,郗眉,孙永旭.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0,7(1):57-60.

[4] 姜永英.1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2):57-59.

[5] 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0):74-75.

[6] 贾建杰.我院263例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8(3):33-35.

[7] 李敏.390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2):169-172.

[8] 梁桂芬,任学彬.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0):1041-1042.

[9] 易爱玲,胡芙蓉,叶芳,等.378例抗菌药物不良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31 (31):682-685.

[10] 张朝阳,欧阳权,罗润嫦,等.我院2009 ~ 2011年36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首都医药,2012,19(14):60-62.

[11] 张冉,张晓玲.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9):849-851.

[12] 曹祥杰,柯岚.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32(8):317-318.

[13] 林向华,周杰华.358例中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04,13(4):62-63.

猜你喜欢

抗菌我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什么是抗菌药物?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