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差别化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2015-03-22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对口就业指导意愿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102)

1 差别化就业指导研究的现实意义

差别化是群体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特性,不同个体在各个评价维度上都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维度的特征差别构成了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性的一部分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其需求的差异性,需求的差异性必然对群体的供给提出对应的要求。如果群体中的个体需求得不到环境的支持,最终可能会导致个体被淘汰。同样,就业指导教学也是以群体为教学单位,学生个体对教学的需求必然存在差异性,对教学内容提出对应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不能控制在满足群体中每个个体需求的范围内,那么对于这个个体来说就业指导教学就是低效甚至是失败的。本研究以差别化就业指导模式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具有相似需求的就业指导受众群体划分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差别化就业指导教学,最终使就业指导受众群体的需求与教学内容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尽可能优化。

差别化就业指导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1 提升就业指导效率

该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受到与主观需求一致的就业指导,可以通过更短时间的差别化教学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这种按需学习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

1.2 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

通过高效的就业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

2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2.1 发展现状分析

在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倒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学生在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求职技巧的掌握、自我能力的评估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岗位的进一步细化等客观事实也对就业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就业上,学生是否能就业、到哪里就业、就业后稳定性如何、事业发展如何等因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成效。从数量上来看,就业率目前已经基本稳定,这也是高校教学和就业指导的成果之一,而从质量上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数停留在普适性的求职择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法等基本内容上,难以与多样化的就业市场和个性化的学生个体需求充分融合,保障了就业数量却难以为提高就业质量做出更多的贡献[3]。以对口就业率为例,很多学生在高校中进行了某一专业的学习后,却在与该行业完全不相关或者说很少相关的岗位非对口就业了,那么从教学成果的角度来看,学生这几年的学习、高校这几年的教学资源投入、国家教育经费的支出是一种浪费。

2.2 不同视角现状分析

2.2.1 就业指导理念现状

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提倡[8]。从时间上多数高校也已经展开了全程化的架势,即课程贯穿各个学年,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4]。但该模式的运行还不太成熟,一些重点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相对普通高校完善一些,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完善的教学安排,一些普通高校则将重点放在毕业班,由于教育缺失,学生也只有到毕业班才开始学习就业指导课程。

2.2.2 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现状

从学生层面来看,他们对于合理就业指导的需求是迫切的,尤其是高职学生,受到自身素质和社会经验缺乏的影响,对职业生涯概念的理解普遍较浅,很少有学生认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对现有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就业指导教学体系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程教学体系的逻辑关系还有待改进,很多院校还仅仅停留在开设理论课程上,实践环节严重缺乏[5]。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职业指导模式,对任课教师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这种模式实际运行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企业选择、利益趋向等,虽然满足了日常教学安排,但立足于学生个体需求的就业指导仍然缺乏。

2.2.3 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对接现状

目前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多在招聘环节,而且多处于被动状态,一般是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高校对于市场导向把握程度有限。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市场方面的内容一般概括为“就业难”等普适性问题和求职技巧,针对实际岗位需求的就业指导较少。

整体来看,近几年高校的就业指导水平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较快,但通过以上对就业理念、学生需求、与就业市场对接情况的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就业指导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而且当前就业指导模式中少见针对差别化就业指导的研究。

3 高校就业指导受众群体差别化原则

3.1 受众群体中人数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了保证差别化就业指导的可行性,就业指导的受众群体划分应尽量保证其能适应课堂教学的人数要求。

作为一个科学的群体划分方法,首先,在该方法下划分出的群体不能过多,以将教学班级控制在一定数量范围内;第二,划分出的多数群体中人数不能过少,以保证大多数群体都能有一定的规模来适应课堂教学;第三,划分出的少数群体由于人数过少而不能单独成为教学单位的,再通过科学方法将其划归到其他群体中。

3.2 受众群体划分方法要使划分出的群体适用同一教学方案

就业指导受众群体划分的目的是差别化就业指导,让就业指导内容更能适合该群体学生,同时也要与就业市场更好对接,所以划分出的群体在教学内容的需求上要有较多共性。每个人对就业指导的需求都有差异,这也是本研究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由现有的面对所有学生几乎完全一致的就业指导转化成每个划分出的群体有一套教学方案的就业指导,其前提就是划分出的群体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要有较多的共性。

4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受众群体差别化因素与对应教学模块设计

4.1 差别化因素的选定

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同时具备多个差别化因素的个体,将人划分为某一群体可以按性别、年龄、身高、性格、肤色等多种因素,从这些因素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就可以划分出一个群体。在本文范畴内,群体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差别化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在遵循前文所述的差别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以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目标行业划分,既能保证就业指导教学对差别化群体的个体数量要求,也可最大程度地使差别化群体适用同一就业指导教学方案。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笔者初步确定将就业意愿、目标行业作为群体划分主要因素,由此划分出的群体将以就业目标行业为立足点来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

4.2 按差别化因素形成差别化群体过程研究

就业意愿指学生在就业岗位、就业单位、创业意向、就业地域、待遇要求等方面的意向,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观因素。通过调研发现,在差别化就业指导群体划分时根据学生就业或创业的目标行业、目标行业与专业是否对口等因素可以形成科学划分群体的标准[6]。

首先将学生划分为三类:有无就业意愿、有无创业意愿、无明确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将有就业意愿划分为意愿与专业对口和非对口,将有创业意愿划分为意愿与专业对口、意愿与专业非对口、无目标创业行业。经过此划分过程将所有学生分为了无目标、行业对口就业、行业非对口就业、行业对口创业、行业非对口创业五个群体。

4.3 群体对应教学模块确定

就业指导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将教学内容划归成不同模块,能让受众群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7]。通过研究发现,以差别化就业指导受众群体为基础,为了设计科学、可行的差别化教学模型,宜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模块,包括普适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指导、对口专业行业内就业指导、非对口专业行业内就业指导。

4.3.1 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模块

教学对象:全体大一学生。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明确就业意愿,形成初步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案例等。

4.3.2 创业指导教学模块

教学对象:求职意愿为有创业意愿学生。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创业基本素质,了解创业市场特征。

教学内容:创业基础理论、案例等。

4.3.3 针对对口专业的某行业就业指导教学模块

教学对象:求职意愿为对口行业就业群体和已经接受过创业指导的对口行业创业群体。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目标就业行业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具备形成更成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教学内容:行业就业情况现状、行业内求职技巧、行业内职业发展知识等。

4.3.4 针对非对口专业的某行业就业指导教学模块

教学对象:求职意愿为非对口行业就业群体和已经接受过创业指导的非对口行业创业群体。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目标就业行业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具备形成更成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教学内容:行业基础知识体系概述、行业就业情况现状、行业内求职技巧、行业内职业发展知识等。

5 高校差别化就业指导模型

在前文所述的差别化要素和教学模块基础上,通过图1所示方法将学生划分成适应各自教学模块的群体中,阐述见下文。

图1 高校差别化就业指导模型

第一步,全体学生首先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主要进行职业生涯理论的学习并形成初步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步,在对职业生涯有了初步认知后按学生意愿分为有就业意愿、有创业意愿、无明确目标三种。

第三步,无明确目标群体可重新进入职业生涯教育,有就业意愿按所学专业与目标就业行业是否对口继续划分,分别进入对应的某行业就业指导教学模块,有创业意愿先进行创业指导后按所学专业与目标创业行业是否对口继续划分,分别进入对应的某行业就业指导教学模块。

上述差别化就业指导模型基本上实现了就业指导受众群体的全覆盖划分,理论上能将所有就业指导受众个体按该方法划分到目标教学模块内。

6 结语

本研究的调研样本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涉及的调查取样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但由于资金、人力资源、时间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可能存在不足。该理论模型形成后有待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

[1]冯晓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4):124-125.

[2]任占忠,谢伟.中国特色就业指导理论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6):4-10.

[3]戴树根,彭立春.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169-172.

[4]李开传.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2(6):21-25.

[5]孙艳,姜涛,李慧,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就业,2014(2):26-27.

[6]秦倩倩,钱兰英.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现状及其改革方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33-35,32.

[7]徐兵,孔洁.高职就业指导课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127-129.

[8]王湃.职业指导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2):81-84.

猜你喜欢

对口就业指导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