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及防治对策

2015-03-22康瑾瑜孙京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域河流污水

康瑾瑜,孙京敏,赵 林

(1.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2.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河北 秦皇岛066001;3.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 石家庄050051)

秦皇岛海岸线东起山海关止锚湾,西至昌黎县滦河口,全长162.7 km,海域面积约1 700 km2。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等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秦皇岛部分近岸海域无机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特别是人造河、洋河、饮马河等主要入海河流河口区域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研究成果[1-7]表明,渤海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陆源排放和水文交换能力较弱。陆源排放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业废水、粪便排放和种植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2012年以来,秦皇岛市通过实施强化生活污水处理、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违法企业关停、农业面源治理等措施,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但部分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仍存在超标现象,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任重道远。

1 秦皇岛近岸海域环境整治现状与效果

1.1 环境综合整治现状

2012年以来,针对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秦皇岛市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力措施,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1.1 关停非法排污企业,有效降低工业污染排放

自2012年3月以来,秦皇岛市先后共关闭和停产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排污企业254家和25条落后生产线,其中永久关闭167家企业,停产治理87家企业。削减COD7 856 t/a,氨氮215 t/a,总氮829 t/a,总磷19.5 t/a。其中人造河流域关停企业68家,饮马河及上游龙凤河、贾河流域关停企业118家,污染物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1.1.2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项目要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采用重复用水率高、水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与改善河流水质紧密地结合起来。所有排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暂停审批;对河流水质不达标的重点流域实行流域限批,所有增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全部不予审批;全市暂停造纸、淀粉、屠宰行业项目的审批。

1.1.3 强化环境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标排放

环境监察部门对全市所有涉水污染源进行全面监察,明确监察重点,加大监察频次。对列入国家、省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重点企业每周监察一次,暑期派专人驻厂监督重点企业,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同时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的存放。

1.1.4 推广清洁种植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对沿河、沿海区域的5.067万hm2(76万亩)耕地,通过推广清洁种植技术,合理调控耕地肥料,优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的使用量由原来的每亩0.3 kg,降低到现在的0.25 kg,化肥的施用量由原来的每亩60 kg,降低到现在的52 kg。清洁种植技术累计节约农药38 t,节约化肥6 118 t,减少氮磷排放1 835 t。

1.1.5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减少农村生活污染

通过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包括清除陈年垃圾、建设垃圾、粪便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并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农村环境整治已初见成效。目前,已清理沿河、沿村陈年垃圾30万m3以上;沿河部分村庄初步建成了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污水、粪便收集处理示范工程,垃圾、粪便和污水不再进入河流。农村清洁工程可收集处理垃圾12万t/a,减少直接进入水体污水约20万t/a。

1.1.6 实施清洁养殖工程,削减畜禽养殖污染

通过对沿海、沿河250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关闭了养殖场排污口,年收储利用粪便20.6万t,尿液污水15.9万t,减少直接排放入河4.8万t/a,减排COD 687 t/a、氨氮43.7 t/a。

1.2 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情况

从2012年监测数据来看,COD浓度除汤河基本持平外,其他河流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饮马河COD浓度7月较3月降低了75.57%;氨氮浓度除石河和饮马河基本持平外,其他河流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人造河氨氮浓度7月较3月降低了91.8%。

图1 主要河流入海口化学需氧量变化趋势

图2 主要河流入海口氨氮变化趋势

从感观上来说,各河流水质也逐渐清澈。人造河河水原来呈灰黑色,水中悬浮物较多,河床两侧和底部有造纸纤维沉积,有明显臭味,经整治后河水变清,臭味消除,并已更名为香溪河。贾河、饮马河原河流水质呈黑色,并有明显臭味,饮马河下游水质呈黄色,有臭味,且河道多年垃圾积存,污泥沉积,个别河段水流不畅,经整治后,气味消除,河水变清澈了。大部分河口生态功能逐渐恢复,河口垂钓休闲的群众日益增多。

1.3 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情况

将2012年6月和7月的秦皇岛海水浴场水质监测数据平均值与2011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秦皇岛各海水浴场的水质较2011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图3 主要浴场COD群浓度变化情况

图4 主要浴场粪大肠菌浓度变化情况

综上,通过采取关停非法排污企业、区域限批、治理农业面源等控制陆源污染的措施,秦皇岛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

2 秦皇岛近岸海域污染原因分析

2.1 部分工业企业存在废水偷排偷放问题

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与环保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仍然存在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废水偷排偷放现象。

2.2 农业产业结构带来的区域性污染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卢龙县、昌黎县的淀粉、粉丝加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性强,产生的废水在一段时间集中排放,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

2.3 大部分乡镇生活污水未经收集处理排入河流

各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普遍不完善,管网覆盖率偏低,且除县城外其他乡镇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据调查,入海河流沿岸有近67万人口,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影响入海河流水质。

2.4 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未彻底根治

沿河村庄生活垃圾未集中收集处理,随意堆放,雨季到来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对河流及近岸海域水质造成了较大影响。

2.5 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

区域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业污染已经成为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来源,其COD和氨氮排放量已分别达到区域入河污染物总量的60%和50%。

2.6 海上溢油事故对秦皇岛海域威胁较大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屡有发生,对北戴河海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严重威胁了北戴河海域的环境安全。

3 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对策

3.1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

3.1.1 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控制工业污染源

全面提升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对区域内造纸、淀粉、粉丝、红酒、塑料颗粒和玻璃纤维等重点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7-9]。

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处置。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完善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规范危险废物管理,确保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处置。严格控制新增工业废水污染。逐步推行总量许可证和排污交易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地结合起来。

强化环境执法,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加大环境监察监督频次,采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移动执法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率,确保企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3.1.2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进一步降低生活污染物排放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增加脱氮除磷设施,确保全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建制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并逐步推广,以加大乡镇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3.1.3 运用总量控制手段,有效控制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

“十一五”期间总量控制对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已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已将农业面源控制纳入到总量控制,重点是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总量。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取清洁养殖技术,全过程控制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继续推广清洁种植技术,降低农药、化肥投入品的使用量,从而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引起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造成的污染。

实施清洁乡村工程,以村为单位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原料、饲料的资源转化。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建设洁净水源、清洁农田和清洁庭院的生态农村,消除河流沿岸的垃圾堆存和生活污水漫流现象。

3.2 优化城市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2.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坚持旅游立市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式城市开发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在将抚宁、昌黎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城市五区与抚昌两县城区建设、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和同城化运营及管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休闲旅游、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研发、会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新区建设。优化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减少布局性污染。

3.2.2 调整产业布局

整合现有各类产业聚集区和园区,完善功能,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化全市产业布局。着力发展以船舶制造、电力装备、重型工程装备、高速铁路设备、汽车整车制造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粮油加工、玻璃建材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物流等基础雄厚、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优势品牌产业;逐步关停淘汰小淀粉、小白薯加工企业,结合旅游立市理念,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规模化的淀粉、食品加工企业,有效控制产业结构性污染。

3.3 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监测

3.3.1 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在北戴河中直浴场、国务院浴场、省办浴场附近海域设置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站;在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入海河流河口建设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全面提高水质全分析能力、环境预警和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3.3.2 加强对近岸海域、海水浴场、入海河流水质的监测工作

对近岸海域功能区、海水浴场和入海河口每月监测一次,并根据管理需要增加监测频次。

3.3.3 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

增加监测频次,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

3.3.4 强化在线监控措施

对重点废水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现在线监控全覆盖,以规范企业行为。

3.4 健全环境污染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4.1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完善应急响应预案,构建应急响应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应急响应的多部门协调联动。

3.4.2 强化移动执法手段

配备移动式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和移动式应急

监测设备,提高应急处理和应急反应能力。

3.4.3 提高赤潮等污染预报能力

建立海洋监测的信息网,建立预警预报体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及时预报赤潮等污染情况。

3.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执法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3.5.1 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海洋环境执法提供依据

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没有具体规定一些可操作的条款,对港口、锚地泊船含油污水的治理和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为了防止船舶进出港时油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必须对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完善,使海洋环境执法有法可依。

3.5.2 建立海陆统筹、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关停违法排污企业、工业点源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收集、河道清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治理工程等诸多方面,涉及环保、水务、城管、农业、海洋、林业等多个部门。建立海陆统筹、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分析预测海域污染状况,科学决策,真正做到共同治理河流和海域污染。

3.5.3 完善河流跨界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金机制建设

将河流跨界断面考核范围延伸到乡镇,增加氨氮考核因子,提高超标生态补偿金的额度,通过考核和生态补偿金扣缴促进各级政府加强对河流污染的治理。

[1]中国科学院学部.环渤海陆域和近岸海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调查与控制对策[R].院士与学部,2010.

[2]邹景忠,董丽萍,秦保平.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83,2(2):41-54.

[3]亓宝艳,杨本杰.浅谈渤海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东环境,2000(3):44-45.

[4]周波,温建平,张岩岩.渤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70-73.

[5]王书明,周艳,李岩.渤海污染及其治理研究回顾[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7-31.

[6]刘学海.渤海近岸海域水域环境污染状况分析[J].环境环保科学,2010,36(1):14-18.

[7]卜志国,郑琳,崔文林,等.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8):34-36.

[8]卜志国,周艳荣,高晓慧.渤海海洋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支持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5):53-55.

[9]黄现民,王洪涛.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00-6303.

猜你喜欢

海域河流污水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遗落海域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