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状态下的图书馆管理思考

2015-03-21□朱

关键词:馆藏馆员纸质

□朱 莉



基于数字状态下的图书馆管理思考

□朱 莉

数字化环境为读者提供了快捷获取文献资料的平台,也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人员结构等一系列具体数字分析,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全面管理思路,希望对图书馆事业有所促进。

数字化;图书馆;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文化强国理念的提出,大学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大学图书馆的功能由传统的藏转向了用,由面向校内师生服务转向社会开放服务,由单纯的提供信息转向深加工跟踪嵌入服务,由手工作业转向现代化智能自助,队伍建设逐步走向高学历专业化,馆藏结构文献载体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大学图书馆起到了文化收集、传播、开发、利用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数字化状态下的图书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全方位管理工作,应从数字分析中找答案。

一、数据分析

(一)从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看馆藏走势

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决定图书馆的馆藏总量和结构。在有限经费条件下,如何构建合理、高效的不同载体的文献馆藏,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值得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方面审视、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2012-2014年,从山东省七所重点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情况看,基本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2014年经费达到800万元的有A、D、E三所高校。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纸质资源购置经费,各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除A校和B校历年波动较大外,其他5所高校则保持相对稳定。对于电子资源购置经费,除A校波动较大外,其他六所高校均呈逐年递升的发展趋势。从各校图书馆经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分配比例来看,各有不同。

其中A、B、C三校的纸质资源经费高于电子资源,其他四所高校的电子资源经费高于纸质资源。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其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分别占总经费的比例差距增加,这与国外高校的资源经费比例发展情况相似。[1]但从七所高校的平均经费比例来看,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各占约50%的比例。

图1 2012-2014年省内重点高校资源购置经费比较

表1 2012-2014年省内各校图书馆经费分配情况

总之,各校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多呈逐年递增态势,各校纸质经费多数基本保持稳定,而电子资源经费却持续走高,各馆的百分比数据差距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各校越来越重视电子资源建设,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而纸质资源的基础地位却有所动摇。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经费占比的科学性,是各校图书馆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从资源利用看馆藏布局的合理性

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环境挑战了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的功能,为此,图书馆馆藏布局应根据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整,达到以较小投入,获取较大效益的目的。我校2010-2013年的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如表2所示。每年图书的借阅种数维持在7万左右,只占馆藏种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从每一大类图书的借阅来看,借阅种数超过馆藏种数一半的只有B大类,其他的借阅种数均不足馆藏量的一半。对于农业院校的主要大类S大类来说,近几年的借阅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馆藏量为20509种,但借阅量却仅为3571种,借阅率为17%。这些数据表明纸质资源的布局缺乏合理性。

从电子资源全文下载量来看,几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全文下载量逐年递减,单篇下载成本逐年递增(如表3所示)。2011年全文下载量为2931543篇,单篇下载成本为0.18元,至2013年,全文下载量则降为1665315篇,相比2011年减少了1266228篇,单篇下载成本则增至0.44元,相比2011年增加了0.25元。几个主要的外文数据库的年全文下载量如表4所示,2011年的总全文下载量为450676篇,2012年降至359667篇,2013年又升至395248篇,波动较大。单篇下载成本如表4所示,2013年达到了5.57元,是中文数据库的12倍之多。从单个数据库来看,除Springer和PNAS单篇下载成本不足0.50元外,其他均超过2元,而Proquest达到了16.56元。

表2 2010-2013年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22大类图书借阅情况

注:2012年因实施RFID项目,中心馆闭馆半年,故数据受到影响。

表3 2011-2013年主要中文数据库全文下载情况

表4 2011-2013年主要外文数据库全文下载情况

自2010年开始,我校的原文传递和代查代检服务有了快速发展(如表5所示)。代查代检量由2010年的108人次262篇增至2011年的186人次555篇,2013年是211人次507篇。原文传递量由2010年的182人次299篇增至2011年的409人次925篇,之后一直维持在400余人次900篇左右的水平。原文传递作为馆藏资源不足的有利补充,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远远超过纸质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已经成为读者获取文献的首选途径,但资源利用的总体情况不乐观,说明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熟悉和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馆藏结构还不甚合理,图书馆主动服务力度还有待加强。

表5 2010-2013年原文传递量和代查代检量

(三)从读者借阅率看服务的趋势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已从藏书楼变成了信息集散地,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手段,也从到馆接受服务,变为享有网络服务和跟踪服务。

我校图书借阅读者群体情况如表6所示。2010-2013年,除教职工年借阅册数稍有增加外,研究生和本专科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借阅总量也呈下降趋势。虽然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人均年借阅册数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生2010年的人均借阅册数为9.1册,2013年为5.9册,相比2010年减少了3.2册;本专科生2010年的人均借阅册数为13.5册,2013年为10.4册,相比2010年减少了3.1册。

这些数据表明,读者到馆借阅馆藏资源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经过调研,平时约80%的读者到图书馆,主要是寻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自习。因此要改变思路,变藏为用,从读者到馆服务变为网络服务。

表6 在校师生年借阅册数分布

注:2012年因实施RFID项目,中心馆闭馆半年,故数据受到影响。

(四) 从图书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利用观其存留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电子资源和网络的需求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2000年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在三个校区分别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其中南北两个校区均达到容纳300余台电脑的规模。随着电脑、手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电子阅览室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2010-2013年,我校电子阅览室的年上机人次和上机时数呈明显的大幅度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起初排队等候上机的情况不复存在,代之以大批电脑等待读者上机。

这种情况下,是继续保持电阅的运行还是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校今年上半年统筹考虑信息学院的机房和学生目前拥有手提电脑和手机的现实情况,去掉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一部分区域的电脑,改为自习区,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为读者提供了学习空间,受到了读者欢迎。

图2 2010-2013年全馆电子阅览室读者上机量情况

(五)从图书馆人员结构看其队伍建设合理性

各校图书馆职工岗位构成如表7所示。除E校和F校专业技术人员占图书馆总人数高达90%以上外,其他各校保持在80%至90%之间。对于专业技术的各级岗位,各校差异较大。研究馆员,C校和G校岗位内占比只有1.5%左右,而A校则为8.33%,明显高于其他各校。副研究馆员,岗位内占比高的是E校和A校,分别为41.76%和32.14%,最低的为F校,只有18.6%。馆员的岗位内占比,各校差异不大。助理馆员,除G校岗位内占比为20.59%外,其他各校均低于10%。合理的职工岗位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励职工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

表7 省内各校图书馆职工岗位构成分布

注:教授不占岗位。岗位内占比是指占专业技术岗位(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总人数的比例。总人数占比是指该岗位数占图书馆所有职工人数的比例。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一)馆藏科学性期待研究,传统藏的概念仍根深蒂固

信息时代,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大学生主流阅读方式,大学生普遍进行数字化阅读的时间是30-60分钟,阅读时间30-120分钟的人群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这必然引起馆藏结构的变化。为此,适应大学生阅读习惯的电子资源如超星移动图书馆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图书馆已经重视调整馆藏结构,提高电子资源经费比例,适度减少纸质文献的购买。由于人们思想上大而全,小而全的主观因素和层级评估指标体系以人均多少册为衡量标准的客观导向原因,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传统藏的概念仍根深蒂固。如何协调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经费比例,对于每一种资源的构成与调整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更具有科学性,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二)导读工作仍很薄弱

馆藏资源载体和结构的变化,电子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纸质资源的智能自助服务等,让读者越来越难以全面了解馆藏资源的情况。最近结合校园数据库宣传,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同学,约有60%的同学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不是很了解,约20%的同学表示还没有利用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80%的学生进图书馆是在上自习。近年来,读者的纸质资源借阅量和电子资源的全文下载量没有实质性增加,原文传递与代查代检服务的相对稳定,反映了图书馆导读工作的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图书馆开展全方位的导读咨询工作,帮助读者了解并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三)服务单一化仍普遍存在

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电子资源的迅速发展,使得读者需求发生了多元化变化。而且,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和服务相互交叉、渗透、合作性增强。如流通部门,工作人员不仅是管理员,更重要的是咨询员;情报咨询部门工作人员,不仅承担读者教育、资源宣传、原文传递、代查代检等工作,更重要的是跟踪嵌入服务;采访部门工作人员不仅是采,更多的是在采前进行访,把书评传递给读者,有针对性地听取意见,意向性的采购。图书馆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站在小部门的角度来工作,显然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目前图书馆各部门工作分工明确,服务单一,整合不够,严重制约着图书馆发展。

(四)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变化,使得图书馆工作如读者教育、原文传递、代查代检、科技查新、学科馆员和参考咨询等,需要更多高学历人员来担当。近年来,各馆开始重视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的引进,这为图书馆业务的开展和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不同程度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应逐步加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布局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的科学布局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费使用效率。为此,要转变思想观念,从重藏到重用,从被动到主动,重视资源科学布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馆藏资源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层级管理决策层在制定政策时要把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指标,由人均多少册改为阅读率、借阅率和利用率,从政策导向上由藏导向用。

(2)畅通与师生的沟通渠道。图书馆要做好调研,建立读者荐购资源的途径和制度,走访学科带头人等途径,摸清读者需求,做到采购具有针对性。

(3)完善资源共享体系。重点院校要有姿态和胸襟,站在一定高度牵头建立联盟组织,共享平台。各高校对利用率低且价格高的文献,采取共建共享的办法,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做好资源利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整资源结构。对于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采购的比例关系,既要跟上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还要考虑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分类服务。使馆藏真正在一定的饱和状态下“零”增长,通过停定或提出利用率低的资源的办法,保持一定纸张载体数量的相对稳定,同时不断扩大电子文献比例。

(二)多措并举,提高馆员素质

数字化状态下的图书馆,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博学多才的知识结构,多种语言的外语水平,浓厚的服务意识,主动的创新精神,才能真正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多措并举,提高馆员素质。

(1)逐步优化队伍结构,培养馆员爱岗、乐业、志业的服务理念,增强馆员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

(2)通过内外培训、学术交流、互相帮助、自学成才等多种渠道鼓励馆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其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3)树立浓厚的服务意识,把图书馆真正做成育人的第二课堂。用心研究不同群体的需求,做好服务换位思考,细化导读服务工作,树立资源利用率目标,逐步实现人人了解图书馆,利用好图书馆。

(4)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工作既有分工又要密切合作,工作人员之间、部门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形成合力。倡导服务一站式,不推诿不扯皮,首问负责,为读者提供流畅、优质的服务。把图书馆逐步打造成一支业务精湛,思想过硬,素质高雅,服务优良,深受读者欢迎的管理队伍。

(三)重视资源利用的导引工作

图书馆作为资源的采购者,并不是资源的终端用户,而读者才是资源的终端用户。资源只有被读者有效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如何把购买的资源推介给读者利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普遍存在着读者不了解图书馆资源的情况,造成了学校资源和经费的极大浪费,这反映了图书馆在此方面工作的薄弱。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借鉴企业产品营销策略,加大资源的推介力度,做好咨询和导读工作,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与奖惩办法,并把资源利用率情况与馆员的晋升挂钩,调动其积极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1)深化读者教育培训工作。把文献检索课纳入学校的必修课,开设专题辅导和讲座,让每一位同学系统了解图书馆资源以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

(2)搭建信息咨询平台。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Email等现代的通讯设施和平台,及时发布图书馆资源和使用的相关信息,并挖掘和了解读者的需求,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

(3)跟踪重点读者,做好嵌入式服务。把文献检索课嵌入到老师的课程模块或科学研究中,有针对性讲解专业资料的检索,从而激发读者兴趣和需求。

把读者教育嵌入到学生学习和管理中,使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增加吸引力,增加参入度。把信息服务嵌入到学校管理中,为管理者提供一些国内外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资料,为其制订学校发展目标和决策提供提供资料支撑。

(4)做好分类指导。根据教师、管理者、学生三大不同类型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菜单。

(四)注重数据分析和利用

目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往往是对一年的运行数据,只在年底工作总结中运用一次就结束了。也就是说,数据只为了总结成绩,没用于继续管理。要重视数据分析利用的常态化和连续性,透过数据看到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发现规律,使管理走向科学化。

总之,数字化状态下的图书馆,给馆员和读者都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站在战略角度去思考全面管理问题,通过科学管理达到优化资源和最大效率利用资源的目的。

[致谢]本文数据由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于军生、崔云和叶林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1]程丽,叶鹰.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经费对比:美国和加拿大图书馆实例[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69-71.

[2]陈丹,杨萌,李蒲.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及特征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13,(1):69-74.

2015-03-03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271018

朱 莉(1962- ),女,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图书馆管理。

G251

A

1008-8091(2015)01-0087-06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纸质
馆藏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