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源性肩周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2015-03-20安连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颈源正骨肩部

安连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颈源性肩周炎指由颈椎病变导致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障碍的综合征,有研究者称之为颈肩综合征[1],认为其是在颈椎外伤或者退行性病变基础上发生或者表现于肩关节局部以及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此类肩周疼痛活动障碍患者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单纯性肩周炎,仅治疗肩部导致疗效不佳或延误病情;而在临床上发现如果通过治疗使颈部症状得到缓解,往往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亦随之缓解[2]。对于颈源性肩周炎的治疗,当治病求本,除了进行肩部的局部治疗外,还应当从根本病因着手,治疗颈椎方面的疾病,解除相关的神经根压迫,才能从根本上去除病因,缓解肩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因此对于颈源性肩周炎,颈肩同治是治疗关键[3]。本病一般首选非手术疗法,常用治疗手段包括推拿手法、针灸、小针刀、药物注射、封闭疗法等,其中推拿手法最常用,一般多采取多种治疗方法相配合的综合疗法。本文对近年来颈源性肩周炎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主要分为传统推拿松解法与正骨整脊疗法。在颈源性肩周炎方面,往往以正骨整脊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而以松解手法解除肩关节粘连。夏玉光等[4]采用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其首先采取点、按、揉、弹拨等手法在颈部的特定治疗点进行治疗,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对照神经解剖选取颈椎横突治疗点,并在颈椎小关节、横突、相关韧带等周缘寻找条索样、结节样物,用弹拨手法进行“弹拨、理顺、复平”;然后配合运用旋转复位手法纠正颈椎的小关节错位。共治疗126例患者,其中临床控制84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8.41%。其根据阿是穴以及颈夹脊穴等相关原理认为,在颈椎局部特定治疗点采取相应的弹拨手法可以改善颈部气血循环、疏通经脉、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进而能起到减轻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配合颈椎旋转复位手法可以解除偏歪椎体对神经根的压迫,恢复颈椎内在力学平衡,两者配合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梁家伟[5]采用正骨手法及按摩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其用龙氏正骨手法如低头摇正法、侧卧推正法等进行颈椎小关节纠正,然后采用美式临床按摩疗法对颈肩部的敏感点、激发点(主要包括斜角肌起止点、肱二头肌短头、胸小肌、喙肱韧带起止点、结节间沟、三角肌起止点、冈上下肌起点、小圆肌起点、背阔肌肌束等)进行松解,最后采取摇肩、扳肩、抖肩等结束手法。共治疗颈源性肩周炎36例,治愈率为89%,总有效率达100%。其认为治疗颈源性肩周炎首要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并且认为一般颈椎棘突偏歪与患肩同侧,有明显的节段性,而纠正偏歪棘突后,肩关节功能可逐渐改善甚至恢复正常。栾龙等[6]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牵引治疗本病,先采取颈肩部常规放松手法松解颈肩部肌肉,缓解颈肩局部软组织的紧张痉挛状态,松解粘连,然后采取颈椎整复手法整复颈椎棘突偏歪,再配合人工卧位牵引,如此可以起到纠正脊柱失稳,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增宽颈椎椎间隙,从而解除神经根刺激症状。共治疗115例患者,治愈95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3%。范志勇等[7]指出,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单纯从肩部下手必然疗效欠佳,手法治疗当从颈论治,治肩先治脊,标本同治。其采用林氏定位旋转复位手法结合肩关节被动摆动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良效。江振家[8]亦采用手法松解配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40例,痊愈24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

2 针灸治疗

从文献报道看,目前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大多具有选穴精简,颈肩联合选穴、交叉选穴等特点,这与传统常规针灸治疗一般性肩周炎的方法有一定的差异。袁庆东等[9]采用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其取穴以天鼎、条口两穴为主,取患侧天鼎穴垂直进针,使针感直达患肩、手指,行提插手法10 s后即出针,然后取对侧条口穴,行提插捻转手法10 s后留针半小时,并在留针过程中让患者适当缓慢活动患侧颈肩部。其认为针刺天鼎可疏通颈肩部经脉,而条口可以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两者交叉取穴配合能调整机体左右气血盛衰,而在留针时令患者运动患肩肢体可以起到舒展局部筋肉痉挛紧张的作用,从而能促进肩关节局部疼痛的缓解以及功能恢复。郭孟霖[10]采用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坐位伸直膝部取穴,取对侧肩痛穴(足三里穴下2寸、腓侧1寸)行提插法,以针感传至足底为佳;次选对侧颈痛穴(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结合部的中点,半握拳取穴),针感以局部痠麻胀痛为佳。其在临床试验中运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本病,两个疗程分别取得63.24%和83.82%的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的32.35%与55.88%。王文远等[11]采用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1280例,穴取健侧肩痛穴、颈痛穴,对照组30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肩贞、肩髃、肩髎、肩井等。结果平衡针灸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4.30%,对照组为55.33%。李华等[12]认为颈源性肩周炎属风寒湿痹,而天鼎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刺该穴可疏导阳明经气、疏通经脉、疏风散寒,故治疗上选取患侧天鼎穴,针刺使针感传至手指,必要时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配合选取肩中俞、肩外俞、肩三针等。结果共治疗50例,治愈33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李惠[13]采用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50例,穴取肩贞、曲池、外关、肩髃、肩髎等,结果治愈3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的76%。

3 小针刀为主治疗

小针刀目前国内应用较广,其应用于颈源性肩周炎方面则侧重于颈肩部粘连组织的松解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具体实施上往往配合其他方法共同施治。周珍花等[14]采用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取得100%的总有效率,疗效明显优于针刺配合龙氏手法组以及常规针刺配合推拿组。其认为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等的神经功能障碍在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疗上采用小针刀着重对C4、5椎旁、喙突尖、肩峰下、大结节后下方等地方的松解,并同时配合采用龙氏治脊四步法即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痛区手法等联合治疗,既能起到松解颈肩部软组织、直接接触粘连的作用,又能从根本上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解除颈椎内在发病根本,从而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钟泳坚等[15]亦采用针刀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取得良好疗效。针刀治疗一般选取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肩周肌肉肌腱附着点为进刀点,通过针刀解除了肩颈平衡失调的情况,解决了部分粘连,然后进一步通过手法整复,扩大椎间隙椎间孔,解除局部神经、血管等的刺激以及粘连等,认为通过针刀正骨的巧妙配合可以达到通络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4 综合治疗

综合疗法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应用得当往往比单纯一种方法疗效更佳,疗程更短,因此本法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张永涛等[16]采用灵仙止痛组方外敷联合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本病,总有效率达到95%。其采用威灵仙、木瓜、姜黄、延胡索、伸筋草、透骨草、红花、羌活、制川乌头、杜仲、桑寄生等中药研粉以醋调成糊外敷患处,并配合进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认为配方中药可取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之功,通过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恢复滑液功能,促进软骨的恢复以改善关节功能,两者配合可以达到松解肩关节粘连、僵硬,缓解颈肩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的目的。曾强等[17]采用整脊推拿结合正清风痛宁水针治疗本病,先采取传统手法松解颈肩部肌肉、再用中医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摇肩法松解肩关节,然后选取颈夹脊穴、风池穴、肩井穴、肩前穴、肩髃穴、肩贞穴、臂臑穴、臑腧穴、阿是穴等作为注射部位,根据具体疼痛部位每次选择3~4个穴位进行注射正清风痛宁水针,治疗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寒保暖等。共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93.8%。党莉[18]采用正骨手法配合红光照射治疗颈源性肩周炎77例,先在牵引下以龙氏正骨手法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刺激,然后立即进行牵引下的颈肩部红光照射。结果治愈6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达100%。其认为牵引下正骨治疗颈椎病除具有一般手法正骨的功效,尚能增加手法的安全性,优于单纯牵引与单纯正骨;而颈肩部的红光照射,通过光化学反应的作用可改善颈肩局部的组织微循环,促进细胞再生、炎症消退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两者配合既能解除颈椎的致病之因,又能促进疾病的愈合。夏玉光等[19]采用敏感点松解、中药内服、手法整复与功能康复锻炼等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颈源性肩周炎98例,其进行了1个疗程(28天)的治疗,并进行了平均12个月的随访,结果治愈79例,好转1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达到97.96%。方平西[20]采用正骨法结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60例,先予冯氏定点旋转复位法正骨治疗,再依次取大椎、肩井、肩髃、肩贞、天宗、曲池等穴进行针刺,针后均加拔火罐治疗,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58.3%,总有效率为98.3%。

5 小 结

颈源性肩周炎是在颈椎病变的基础上导致肩周炎的形成,颈椎病变是本,肩周病变是标。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的治疗,一般均认为先要解除颈椎方面的病变问题,而其中首要解除颈椎小关节的错位,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然后配合颈肩部的松解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松解。因此临床上治疗本病主要采取以颈椎正骨手法为主配合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法。此外,目前许多学者逐渐发现,肩周炎患者中大部分同时伴有颈椎病,并且开始探讨颈椎病与肩周炎的相关性。而在治疗一般肩周炎患者的临床实践当中,部分学者发现从颈肩综合论治或者治疗肩周炎的同时兼治颈椎病,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肩周炎的发病与颈椎病的相关性,以提高治疗肩周炎尤其是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1]陈志生.颈源性肩关节周围炎222例[J].中国骨伤,2009,22(2):83-84.

[2]董福慧.脊柱相关疾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7-268.

[3]陈志生.肩关节周围炎与颈椎病的相关性[J].中医正骨,2006,18(11):22-23.

[4]夏玉光,张建福,张汉深,等.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 126 例[J].中医研究,2014,27(8):38-39.

[5]梁家伟.正骨手法及按摩治疗颈源性肩周炎36例[J].陕西中医,2009,30(12):1618-1619.

[6]栾龙,闻英奎.手法整复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15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2):244-245.

[7]范志勇,黄增彬,赖淑华,等.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证经验[J].中医骨伤,2008,21(10):796.

[8]江振家.手法松解合颈椎整复治疗颈源性肩周炎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29-730.

[9]袁庆东,李佳,冯晓东,等.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4):3825-3827.

[10]郭孟霖.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

[11]王文远,田波,刘岚,等.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4-5.

[12]李华,文蕾,郑吉琦.针刺天鼎穴为主治疗颈源性肩关节周围炎 50 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87.

[13]李惠.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3):2393.

[14]周珍花,钟卫军,蔡谦,等.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35-937.

[15]钟泳坚,范志勇,黄増彬.针刀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运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4):18.

[16]张永涛,房立英.灵仙止痛组方外敷联合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脊柱源性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9):1335-1336.

[17]曾强,项晓伟,苗峻,等.整脊推拿结合正清风痛宁水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8):65-67.

[18]党莉.正骨手法配合红光照射治疗颈源性肩周炎76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1,35(2):189-190.

[19]夏玉光,张建福,王建设,等.四联疗法治疗颈源性肩关节周围炎 98 例[J].河南中医,2010,30(9):890-891.

[20]方平西.正骨法结合针刺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1):33-34.

猜你喜欢

颈源正骨肩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