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逆汤肾气丸方证解读君火相火

2015-03-20郝云赵一敏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郝云,赵一敏(.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从四逆汤肾气丸方证解读君火相火

郝云1,赵一敏2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2.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730900)

关键词:四逆汤肾气丸;君火;相火;验案举隅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1]367首次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历代医家学术观点颇多,而于阳火衰微病症的辨证施治,概不离四逆汤、肾气丸等温阳经方。本文通过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名家君火相火医论撷要,跟师临床验案举隅,解读君相有别、君相互用、君相合一辨证关系。

1 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

以经方药证诠释经典医理,是中医研修的基本方式。辨析经方温阳益火重剂四逆汤、肾气丸药原医理,当是证悟君火相火的门径。

四逆汤方出《伤寒论》,由炙甘草、附子、干姜组成。《伤寒论》原文中使用四逆汤如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其病理机制为阴盛阳衰,亡阳液脱。四逆汤方中,干姜温中散寒,附子回阳救逆,炙甘草,寓土中蕴火之意。汤者,荡也,取其救急,挽垂危之阳,反逆为顺。主治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等症。《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1]13“四逆汤”之“四逆”即“……逆春、夏、秋、冬,逆心、肝、肺、肾,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2]说明“四逆”就是不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阳运失常,脏腑气血不与天地自然“同频共振”,生命根基动摇,气机逆乱。四逆汤促使生命恢复常态,适用于真阳衰微、生机垂败的危重病证。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方论》,由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组成。《金匮要略方论》原文中使用肾气丸如第六篇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十二篇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其病理机制为肾气不足。肾气丸方中,生地黄、山药、山茱萸三补填精,泽泻、茯苓、牡丹皮三泻治水,桂枝、炮附子温通阳气,共助肾气藏精主水。丸者,缓也,取其缓图。主治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脉弱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症。《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1]4“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1]6说明“肾气”职司生长发育,主水主藏精,是人体阳气的组成部分。肾气丸温补肾阳,适用于肾气不足,不得主水藏精,脏腑机能衰弱的徐缓之疾。

四逆汤回阳救逆维护生命根本,与肾气丸补肾助阳恢复脏腑机能相比较,同是益火温阳,透露出的恰是君火相火的主从之别。

2 名家君火相火医论撷要

历代医家或从生理机能或从病理变化,多层面定位君火相火,各有建树,尤以明清医家张景岳、徐灵胎、郑钦安医论平正,见解独到。

张景岳《景岳全书》言:“其在于人,则上为君火,故主于心。下为相火,故出于肾。主于心者,为神明之主,故曰君火以明。出于肾者,为发生之根,故曰相火以位。”[3]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君火相火论》言:“心火为火中之火,肾火为水中之火,肾火守于下,心火守于上,而三焦为火之道路,能引二火相交。”[4]郑钦安在《医学三书》言:“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二火虽分,其实一气,诚阴阳之主宰也。”“顾二火不可分,而二火亦不胜合,所以一往一来,化生中气,遂分二气为三气也”[5]。两代三大名医医论,各以上下、心肾、真凡分君相,观点同中有异,要点是:君相有别,即君火属心、主“神明”,相火属肾、主水主藏精;君相互用,即君相二火协同,化生中土脾胃;君相合一,即君相一体主宰生命运动,把运气概念的君火相火,落实到了脏腑生理功能之中。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言“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1]48。据此理,君火相火归根到底是“一火”中的“二火”,是人体阳气的不同层面。郑钦安在肯定君相有别的基础上,强调君相“一气”,深得经典要旨,后来居上,透彻周到。

3 救君火助相火验案举隅

经典医理落实到临床方证,才能转化为治病救人的医术。依据郑钦安“二火虽分,其实一气,诚阴阳之主宰也”的论断,救君火助相火的关键是在君相“一气”中把握君相有别、君相互用,在识别整体阳火盛衰大势的前提下,选择救君助相的先后缓急。现结合临床病案,以解读君相有别、君相互用、君相合一的辨证关系。

病案1:患者,男,73岁,退休工人,2013年4月9日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心悸10年,加重1周”住院。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主症:胸闷气短,咳白粘痰量多,心慌,颜面及双下肢浮肿,神疲乏力,口唇青紫,夜尿多,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肺胀;辨证:脾肾阳虚,痰饮阻肺。治法:回阳救逆,散寒化饮。处以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附子15 g(先煎1 h),干姜9 g,麻黄9 g,桂枝9 g,白芍9 g,细辛3 g,五味子9 g,半夏9 g,厚朴9 g,杏仁9 g,炙甘草12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周后诸症缓解,出院后嘱服桂附地黄丸巩固疗效。本案病理机制属君相俱衰为本,痰饮停蓄为标。权衡缓急,先以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救君火,以振奋心阳,化胸中停饮;继以桂附地黄丸助相火,以补足肾阳,主水纳气。两方接力,咳喘平水肿退。

病案2:患者,男,64岁,退休干部,于2013年2月住院。主诉:血糖增高10年,间断双下肢浮肿1年。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Ⅴ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主症: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晨轻暮重,神疲乏力,伴胸闷气短,脘腹胀满,纳呆,嗳气,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水肿;辨证:脾肾阳虚、水湿停蓄。治法:补肾助阳,健脾化湿。予以肾气丸合平胃散加减:熟地黄12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泽泻12 g,茯苓15 g,牡丹皮9 g,桂枝12 g,炮附子15 g(先煎半小时),厚朴9 g,陈皮9 g,苍术9 g,生姜12 g,炙甘草9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个月后,诸症缓解,嘱常服桂附地黄丸、香砂养胃丸巩固疗效。本案病理机制属君相俱衰为本,中土不健为标。以肾气丸补肾阳,助相火,合平胃散健运中土;两方合用加生姜,姜桂附同用,以发挥救君火作用。君相火旺,中土得健,诸症得解。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司天运气论》言:“凡运气之道,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人人易晓。”[4]明确指出要结合临床领会运气概念。本文通过方证简析、医论撷要、验案举隅解读君火相火,旨在探索读经典,为做临床、悟医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刘力红.孙永章.扶阳论坛2[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0.

[3]张景岳.景岳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6.

[4]徐大椿.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5]郑钦安.医学三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16.

(编辑弓艳玲)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2-0075-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郝云(1988-),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