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丽教授以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经验

2015-03-20熊一清洪素云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指导许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儿推拿针刺

熊一清,洪素云(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指导许丽

许丽教授以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经验

熊一清,洪素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310000)
指导许丽

关键词:小儿推拿;针刺;小儿遗尿

许丽,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近8年来专门致力于小儿推拿,在运用推拿及针刺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1]。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脑髓未充,大脑发育还不健全,或者没养成正常的排尿习惯而发生尿床者不属于病理现象,故3岁以下的婴幼儿不考虑在本病范围之内。若3岁以后夜间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经常尿床,就是遗尿症,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许丽教授以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先天肾气不足,则下元气化不利,开阖失司,不能约束水道而遗尿。许丽教授认为本病主要和先天(肾)和后天(脾)有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脏常相互影响。许教授同时认为惊恐伤肾,小儿生理肾常虚的特点也是导致肾虚遗尿的重要原因。此外本病还和肺、肝、脑有关。肺为娇脏,小儿脾常虚,若外感迁延不愈,肺脾二脏最先受损,脾主运化水湿,肺主散布精液,脾肺共同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若脾肺气虚(上虚)则水道制约无力,即“上虚不能制下”出现遗尿。肝主情志,木曰曲直,肝性喜调达,年龄稍大的患儿,由于遗尿的原因,内心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之家人的求医的压力影响,致使小儿情志不畅,肝经受郁,疏泄失司或湿热下注,导致遗尿。脑为元神之腑,小儿形气未充,髓海不足,不能控制下元,若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容易遗尿。

2 辨证论治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当以调理脾肾为主,兼顾肺心肝三脏,促进大脑功能的完善也很关键。许丽教授考虑到小儿推拿治疗本病所需时日相对较长,故运用小儿推拿结合针刺的方法,既发挥了小儿推拿调理体质培本的优势,又发挥了针刺强刺激的长处,能更快更好地治疗此病。许丽教授从病因病机出发结合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脾肾虚型、肺虚脾实型、肾虚胆怯型及肝胆郁热型。

2.1脾肾虚型临床表现:夜间遗尿,日间尿频量多,小儿形体偏瘦,饮食不香,大便偏稀,小便清长,面白少华,眼眶下周皮肤呈淡黑色,畏寒肢冷,智力偏差,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脾肾,固涩下元。

小儿推拿处方:补肾经、按揉涌泉、按揉足三里双侧各300次,补脾经、运土入水100次,摩囟门200次,揉印堂100次,分推坎宫100次,点揉关元、气海各200次,摩小腹100次,小鱼际横擦肾俞命门处(以热为度)。针刺取穴:足三里(双侧),气海,关元,中极,印堂,百会,四神聪等。补肾经、补脾经、按揉涌泉、按揉足三里、横擦肾俞命门可补脾肾之虚,摩囟门、揉印堂、分推坎宫,针刺印堂、百会、四神聪具有促进脑部发育的功效,针刺气海、关元、中极在补虚同时起局部治疗作用。运土入水为治疗脾肾虚型遗尿的常用穴,有健脾补肾的作用。小儿推拿法以补法为主,手上穴位只推一手即可;针刺宜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1次。(以下证型的推拿、针刺手法与此同)

2.2肺虚脾实型临床表现:睡时小便出,量少,形体中等,面色白或萎黄,皮肤偏干不润泽,眼眶下周有浅黑眼圈,大便偏干,小便量多,舌苔黄腻,脉沉细。治法:补肺清脾,运水入土(古人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治法,许丽教授认为节小便以润大便之逆向思维之法亦可)。

小儿推拿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各300次,补肾经500次,补小肠经300次,补肺经300次,运水入土300次,按揉气海、关元各300次,摩小腹300次。针刺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双侧,气海,关元,中极,百会,四神聪等。用补肺经、补肾经之法补肺金,一能治病求本,二能金水相生,三能克制过旺之脾土。脾属土,肾属水,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土克水,所以脾旺克肾,用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手法清过旺之脾土,用运水入土小儿推拿法节小便以润大便。

2.3肾虚胆怯型临床表现:夜间遗尿量多,患儿胆小怕生,不与人言,形体偏瘦,脸色偏白兼黄,夜间常有盗汗,睡眠不稳,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正常,舌苔淡,脉沉细,尺脉尤甚。治法:补肾安神,固涩下元。

小儿推拿处方:补肾经300次,补脾经500次,揉涌泉200次,摩囟门200次,开天门、推坎宫各200次,揉印堂100次,点揉关元、气海各200次。针刺穴位:太溪、足三里双侧,气海,关元,中极,百会,四神聪等。推拿及留针期间施予红外线烤灯照射小腹部。摩囟门、开天门、推坎宫、揉印堂有安神补髓的作用。

2.4肝胆郁热型临床表现:患儿夜尿,小便频繁偏黄,神情不畅,舌边尖红,舌苔偏黄,脉象,左脉弦于右侧,稍数。治法:清肝利胆祛湿。

小儿推拿处方:点按太冲与内庭3分钟,手部按揉合谷穴2分钟,按弦走搓摩3分钟,按揉小腹部10分钟,点揉关元、气海穴5分钟。针刺穴位:太冲、合谷、曲池、足三里双侧,百会,四神聪等。针刺太冲、合谷、曲池用泻法,余皆同上。点按、针刺太冲、内庭、曲池、合谷和按弦走搓摩可以疏肝解郁,利胆祛湿。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岁,2014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夜间遗尿2年。因长期治疗不愈,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患儿初见时,甚为胆小怕生。其母述其曾受保姆恐吓,致害怕亮的灯光,怕见陌生人。患儿形体偏瘦,脸色偏白兼黄,舌苔淡,并有流清涕鼻塞外感之状,问诊得知小儿纳食稍差,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正常,夜间常有盗汗,睡眠不稳。晚间需经常唤醒小便使其不致遗尿于床,稍不注意便尿床,入冬后经常因此受寒感冒咳嗽。诊断:遗尿(肾虚胆怯型)。治法:先治疗外感,后补肾安神,固涩下元。外感治疗与本文无关故略。推拿处方:补肾经300次,揉涌泉200次,补脾经500次,摩囟门200次,揉印堂、开天门、推坎宫各100次,点揉关元、气海各200次,摩小腹。

许师嘱咐给此患儿做推拿时应手法轻柔,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多与之言语沟通,万不能用心过急。经推拿2次后外感之候无,推拿5次后,患儿性情渐开,与医生关系甚密,经沟通后行针刺。针刺穴位:足三里、太溪双侧,气海,关元,中极,印堂,百会,四神聪等。留针20分钟。隔天治疗1次。推拿及留针期间施予红外线烤灯照射小腹部。推拿结合针刺15次后,遗尿痊愈。2个月后电话回访,述已康复。

4 小结

本病主要和先天(肾)和后天(脾)有关,此外还和肺、脑、肝有关。许丽教授治疗此病多采取五经五脏辨证,分清寒热虚实。治疗采用小儿推拿结合针刺的方法,重点在于脾肾。许师在临床上发现,本病早期多兼有肺系病症,应解表宣肺。此病若长期发展多与肝有关,应注重调畅气机,化解心结。小儿年幼,髓海不充,脑部发育不完善,配合百会、四神聪等留针,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此病与家长的配合也很关键。晚间患儿尿湿后要及时更换衣被;一般晚餐后不宜喝水及进食水分多的食物;在遗尿后,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打骂体罚孩子,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负担,鼓励其正确面对,积极治疗[2]。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71.

[2]刘明军,王金贵.小儿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5.

(编辑汤敏华)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2-0048-02

收稿日期:2015-04-09

猜你喜欢

小儿推拿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CAI课件设计与制作
廖品东教授推拿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经验总结
小儿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20例临床观察
我国小儿推拿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