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文语体修辞探析

2015-03-20袁琦

文教资料 2015年11期
关键词:短句长句语体

袁琦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公文语体修辞探析

袁琦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公文语体因为其特殊性而决定了公文写作中修辞格的运用特色。从语用角度探析,就能发现现当代的公文消极修辞的运用比较多。消极修辞的第一要义在能尽传达事理的责任,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消极修辞的标准。这也就是现当代公文文体更多地运用消极修辞的原因,越来越强的理性诉求决定了公文的发展方向,也是现在和将来公文写作的主导思想。

公文语体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引言

公文语体也称事务语体,它是适应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因此,公文语体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叶圣陶在《公文写得含糊草率的现象应当改变》这一文章中指出:“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可是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公文就应该尽可能写得简而得要。”同时,根据我国现代修辞学鼻祖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到的修辞手法的两大分野说,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在积极修辞这一分野里主要对辞格和辞趣进行探讨;而消极修辞的第一要义在能尽传达事理的责任,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消极修辞的标准,主要用于科学、公文和其他诠释性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公文无修辞”这一说法是不尽准确的,我们不能够否认修辞是公文语体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并且修辞对公文写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一、公文语体及其特征

1.公文语体

公文是贯彻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洽谈工作,请示、答复问题,报告、通报与交流情况等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语体包含了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法令、条约、公报、照会,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的合同、章程、协议书、计划、调查报告等形式。公文语言是以叙事和说理为主要特征,以公务实用为目的的一种规范化的语言。

2.公文语体的特征

公文语体具备了简明、准确、平实、庄重、规范的风格特征。公文语体特征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使用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的大量使用,使得公文语体形成了庄重规范的风格特色。公文是因公务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公文的使用往往是代表了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因此必须使用庄重规范的书面语言来显示其严肃性和郑重性。例如口头语中的“做小买卖的”在公文语体中就应该用书面语“个体工商业者”来代替,以显示其庄重规范的特色。

(2)大量文言词语的固定保留用法

由于公文语体大量使用书面语,而书面语相较口头语而言是具有稳定性的,因此在书面语中就保留了许多文言词语。尽管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巨变,但是许多公文却承袭了下来,尤其是那些意义明确而又常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在公文中大多有特定的内涵意义,使得语言更简明、准确。如“兹因、收悉、谨启、鉴于、为荷”等都具有特定的语调和含义,在公文中使用这些保留的文言词语,会使得公文语体显得更简洁规范。

(3)专业术语的运用

专业术语是人们在处理专门业务的时候所运用的规范性词语,这个规范性词语所代表的,是人们赋予的具有解释意义的特定内容,因此,专业术语就以一个词表达了特定的丰富内涵。例如,在法律文书中使用“生活费”就产生不了明确的法律规范意义,法律文书根据给予“生活费”对象的不同而使用了三个不同的专业术语来代替“生活费”以明确其法律规范意义,分别是对子女,要用“抚养费”;对父母,要用“赡养费”;对配偶,要用“扶养费”。由此可见,专业术语既能够准确说明特定内容,又不需要说明性文字,使公文语体更为简洁准确。

二、公文语体中积极修辞的运用

修辞对公文写作的影响是实际存在的。而且在古代和近现代的修辞中还大量存在着积极修辞的运用。但是由于公文的特殊性,积极修辞中的修辞格的使用在古代和近现代公文语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魏晋时期李密的《陈情表》为例,《陈情表》中的积极修辞多达12种,正是这种积极修辞的使用使得该文文辞恳切,能够以情意取胜并且具有说服力。频繁使用修辞格的公文语体风格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孙中山先生的《上李鸿章书》仅一文就用了96次对偶,行文整饬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由此成就的文采将一位年轻人深深的爱国忧民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当代公文中辞格的运用却鲜有出现,即便使用辞格也仅限于排比、节缩等几种。其中,节缩是当代公文中使用最多的辞格,比如在党政公文中常常用到的“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短语既简洁又不影响意义的理解。所以当代公文的写作都是遵循既有的模式,发布信息,罗列条例等,这凸显了当代公文的工具性作用。

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古代和近代公文较之当代公文,使用积极修辞更为频繁。同时,经过深入定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和近代公文较之当代公文在性质上积极修辞的目的也产生了很大改变。

我认为,产生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追求高效,简洁易懂的公文能够提高处理公务的效率,与之相对的则降低了对公文文采的要求。其次,公文写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不同。在古代文官制度盛行,官员作为公文的主要使用者多是通过文化考试选拔出来的,其选拔标准正是对文学典籍的熟知和运用,所以这保证了古代公文写作者和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这样古代公文写作者才能写出既兼顾公文简洁性、准确性又能通过修辞抒发情感的较高水平的写作。最后,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语境也决定了公文语体风格的不同。当代,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已经成了社会进步的标志,文科领域受科技领域研究方法的影响也开始向严谨科学靠拢。这种趋势表现在当代的公文写作上就是更追求精确的表述和对感性描写的摒弃,而积极修辞所创造出来的写作效果则与之相反,所以在当代公文中积极修辞的使用越来越少。

三、公文语体中消极修辞的运用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公文语体中消极修辞的运用一直是其显著特色。消极修辞的运用主要是从词、短语、句子三个方面来考虑,具体情况如下:

1.词语的锤炼:特殊词语的选择

文艺语体的炼字是为了达到创新的效果,讲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反复推敲炼字的成果一般都是出人意表的。然而公文语体的“炼字”则不同于一般语体。公文对准确性、实用性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当代公文写作者在字词的选择上不要剑走偏锋,在规矩之中体现其文字及逻辑能力。炼字一般是从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的。在意义方面,要求准确得体,公文语体风格鲜明,不仅要在准确上下工夫,而且要注意发文单位的立场形象,要求庄重、严肃。在形式方面,公文语体对字词的形式上的锤炼要求并不严格。公文语体在词语选择上的特点就是专有词语的运用,其中包括一些文言词语,如“兹因、收悉、谨启、鉴于、为荷、此致”等。这也表明公文语体中专用语的产生是与公文格式规范化相辅相成的。

2.短语的选择

大量使用特殊类型短语,在现当代公文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特殊现象。在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短语是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充当公文标题的成分,在交代公文的直文缘由、公文涉及事项等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公文正文中,“的”字短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短语。公文中使用“的”字短语常常是充当名词。如“对落实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好的予以批评”、“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等句中,“的”字短语是指相关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但为了公文语言的简洁概括而大量使用了这样的短语。

3.句式的使用

由于公文语体的特殊性,句式的选择无法像在一般的修辞中一样具有广泛的内涵。某些适合其他语体的句式的选择区分可能并不适合公文语体。长句和短句的修辞效果就有很大不同,长句表意比较严谨周密,短句表意则简洁明快。长句短句在公文中并没有主次之分。通过《陈情表》首段几乎全用短句,以及《上李鸿章书》中大量短句的使用,我们发现在古代到近代的公文中短句应用比较多。短句的运用能够使公文中作者的个人色彩加强。而在当代事务性公文中,复杂的长句则有很高的使用率。一般来说,长句是作为概括性的短句的解释而出现,尤其在当代公文中,条例性陈述尤为普遍。在每个条例性段落里,一般都会有一个短句在先统领全段意思,然后一个长句深入,补充相关内容并详细解释该短句的含义和要求。

结语

我们认为在当代公文语体中,消极修辞的意义需要重新界定。虽然古代公文中典雅优美的文辞发展到当代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我们也发现当代公文的审美追求也是实际存在的,与古代不同的是,当代则更倾向于追求科学美,在形式和内容上更追求客观、工整、对称。而消极修辞则恰好体现了这种客观、工整、对称的追求,所以在当代公文写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雨樵,彭树楷.公文语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4]陆文耀.消极修辞是客观存在[J].修辞学习,1993.

[5]凌德祥.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修辞文汇[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6]杨安翔.现代应用文写作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7]袁晖.语体的通用成分、专用成分和跨体成分[J].烟台大学学报,2005.

[8]丁金国.语体风格问题的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2000(1).

猜你喜欢

短句长句语体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