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物我对立到“天人合一”
——简论《柳毅传》中古代士子的人格修炼

2015-03-20何素平

文教资料 2015年11期
关键词:龙女洞庭神仙

何素平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甘肃 定西 743000)

从物我对立到“天人合一”
——简论《柳毅传》中古代士子的人格修炼

何素平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甘肃 定西 743000)

柳毅得道成仙的结局,鲜明地体现了道家神仙思想,其本质是超越世俗物我对立冲突而达到的“天人合一”人格境界,具体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物我对立 天人合一 《柳毅传》 古代士子 人格修炼

《柳毅传》从故事情节直观地看,是将灵异、侠义、爱情三大主题融为一体的传奇小说。而柳毅与龙女结合,并在龙女的帮助下得道成仙的结局,则体现了典型的道家神仙思想。这其实并不冲突,在《柳毅传》中,神仙思想无所不在,如影随形地渗透在三大主题中。从道家哲学角度讲,成仙即成道,也是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

神仙之说源于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演变为以道家为主的神仙思想,并且创造了众多神仙形象。《山海经》中也提到“不死民”、“三面一臂”的“颛顼之子”,说“三面之人不死”。《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 ”[1]

楚辞也以描写仙人仙境著称,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等作品,皆有描写。 尤其是《远游》,通篇描绘了一个远离现实的神仙世界,内容涉及各种神仙异物:有太皓、西皇、颛顼等四方上帝;有雷神丰隆、木神句芒、风神飞廉、金神蓐收、火神祝融、洛神宓妃、湘水之神湘灵、海神海若、河神冯夷、水神玄冥、造化之神黔瀛等正神;有玄武星、文昌星等星官;赤松子、王子乔、傅说、韩众等传说中的仙人形象;有八龙、凤凰、鸾鸟、玄螭、虫象等神话动物,等等。

《庄子》中的“至人”“真人”“神人”即是神仙化身,《逍遥游》为神人具体画像:“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又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3]认为如果人格能修炼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的水准,就能使其生命达到超然物外不受物役的“逍遥游”境界。又在《大宗师》中四说“古之真人”,具体描述了“真人”所达到的境界:“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5]这正是柳毅得道后达到的神仙境界。

柳毅成仙后,也曾现身人寰,情状虽不类《远游》浪漫主义的夸张,也颇富丽堂皇地铺陈了一番:柳毅表弟薛嘏“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公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6]。

《山海经》的异人是神话志怪现象。屈原《远游》里的仙人是传说中的人物,寄托了屈原对超越现实之上的美好世界和理想对象的追慕。《庄子》里的仙人形象是其超然物外的理想人格的写照,“无所待”是“逍遥游”的前提,“逍遥游”是“无所待”的结果。换言之,也可以说“无所待”是方法论,是人格修炼的必经过程;“逍遥游”是世界观,是人格修炼的终极境界。《柳毅传》中的龙、人两类神仙,也是理想人格的化身。无论洞庭君、钱塘君这样的“龙人”,还是柳毅这个“人龙”,都对功名利禄“无所待”,通过个体人格的修炼,抵达了“逍遥游”的神仙境界。所谓得道成仙,实际上是指摆脱物役不假外援的绝对的精神自由。

行气导引和辟谷饵药是道家养生的两种方式,古人期冀通过对自然物理和人体科学的认识和修炼,最终实现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愿望。庄子是重视养生的哲学家,其修持方式以行气为主。《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7]“督”即人体督脉。又《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8]庄子所谓“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现象,即是辟谷。饵药有服矿物质、草药和珍珠龟板三类,其中后两类药材多被中药经典收入。

柳毅的修炼方式也有行气导引和服食仙丹两种。龙女告诫柳毅:“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9]这是练气。《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10]“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即庄子的“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这是龙女教授柳毅的“心斋”功夫。后来柳毅遗药五十丸给表弟薛嘏:“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11]后文显示,薛嘏学有所成:“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12]这是饵丹,至于是矿物质炼成的丹还是草药合成的丹,就不得而知了。这说明柳毅像彭祖、邛疏一样,是采用行气兼服药的方式修炼成仙的。

《柳毅传》中的龙形象属于神仙异怪,其中洞庭龙王也颇关注道家学说。柳毅初到洞庭龙宫,在灵虚殿等候龙王多时,引柳毅前来的武夫告诉他:“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当毕。”柳毅问:“何谓《火经》?”武夫说:“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焉。”[13]水族龙王意欲了解人理,着迷的不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却是《火经》这样一部以火炼丹的道家经典。

这种妄想通过改善人体功能而得神通的神仙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仅见于神话传说,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以及超凡脱俗的人格境界。世俗处境处处充斥着物我对立的冲突和局限,人只有超越世俗利欲,才能摆脱步步惊心的对立冲突,实现自身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那种仅仅依赖练气服药的超越,仍是小术;大道的修炼,修的其实还是人格。从某个角度看,在人格修炼方面,“天人合一”指的是个体生命与自我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具体指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我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的心理基础。人的自我也是天道示现。人类的自我本源,乃是一个,所谓“性相近”,是人的本质存在。人类的自我示现,却是许多个,所谓“习相远”,是人格的现象表征。人格修炼的出发点,首先要通过消除自我内在的冲突,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柳毅的自我冲突,在小说开篇只用“应举下第”四个字概括,这是功名与失败、理想与幻灭的冲突,柳毅落第而不落魄,淡然处之。至钱塘龙王许婚,柳毅不受,是个人幸福与道义廉耻的冲突,“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14]柳毅以“义行”化解。后因唐高宗“精索道术”,“毅不得安”,而归洞庭,这是柳毅曾孜孜以求的世俗功名与更高理想的冲突,柳毅与龙女“相与归洞庭”,彻底割断了与人间俗世的联系,最终成就了“天人合一”的高端境界。

人与他人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在人际交往上的应用,柳毅最擅长此道。下第失意,尚不忘拜别乡党。邂逅龙女,即慷慨相助。甚至与钱塘、洞庭这类江河鳞虫相处,也能宾主欢洽,全身而回。富贵之后,仗义疏财,不忘与邻里、亲族共享荣华。得道后遇见谪官失意的表弟薛嘏,“出药五十丸遗嘏”,助其成仙。可见,柳毅命运的变迁,多受惠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柳毅在任何环境里,都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这种“和光同尘”的心态,源自“天人合一”的人格修为。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在社会层面的拓展,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柳毅虽然科举失败,理想幻灭,遭遇现实打击,但仍然成功地超越了这一冲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社会关系的和谐,二为君臣关系的疏离。古代士子遭遇功名失败,动辄万念俱灰,怨天尤人,产生愤世嫉俗不良情绪,而柳毅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说明他并未堕志恨世。柳毅后来无意仕进,却仍难免君臣之事,开元年间,唐玄宗“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 凡十余岁,莫知其迹”[15],完全符合合则进不合则退的君臣之道。柳毅的不合作,绝非不满社会,而是志趣相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理想人格在自然宇宙中的身份确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6]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却可以通过利用自然法成为自然的主人。柳毅在龙女导引下成为“龙”即水神,这种“水陆无往不适”的神通,就是人自觉效法自然法则,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理想状态的文学想象。成道成仙即成龙,成就“变化无常,隐现不测”[17]的龙性,就是人认识并顺应自然规律所达到的自由境界,也表现了古人探索自然奥秘的愿望。龙实际上是自然的化身,江河湖海的人格化,是“人化的自然”。柳毅与龙女结合,即天人合一,柳毅成仙,即道法自然,是“自然的人化”。另外,也表现了古人的相对时空观和渴望打破时空局限的愿景。

柳毅的得道成仙,其实质是超越了物我对立,实现“天人合一”“大和谐”局面的人格境界,而归于洞庭的成仙结局,实际上是这种人格境界的寓言描述。在中国文化里,“和”是一切事物持盈保泰壮大发展的基础,这仍然符合《易经·乾卦》的思想:“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18]这种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又美满和谐的状态,体现在人的精神成长上,就是摒弃世俗利欲的物我对立,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格修炼过程。

[1]李伟.中国古典文化书系,山海经[M].北京:北京燕山成版社,2005:134.

[2][3][4][5][7][8][10]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9,7,7,88,42,88,55.

[6][9][11][12][13][14][1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89,388,389,389,384,388,389.

[16]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163.

[17][18]南怀瑾.南怀瑾选集(第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30,139.

猜你喜欢

龙女洞庭神仙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洞庭谣
自主
我在黄梅戏《龙女》中饰演海云花和珍姑两个角色的感想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星月一舡压洞庭》
高唐神女与《格萨尔》中龙女中美人原型比较研究
神仙汤
洞庭情缘(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