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绘画艺术现代发展的顶层思考

2015-03-20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东巴唐卡少数民族

毛 文

(河南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引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数少数民族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从整体上来说,少数民族绘画艺术形式各有特色,但是又存在一些共性,民族特色是其共同的特征,民族是其基本属性,这些特征决定了数量众多、多姿多彩、形式各异的少数民族绘画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宏观着眼,在思路、方法和原则等方面保持一致。而从当前民族绘画艺术的研究方向来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个别民族绘画艺术特征分析、传承方式、艺术源流等方面的阐释和分析,少数的有关现实发展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针对某种民族绘画艺术形式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向的探讨。细分化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使民族绘画艺术的研究更加细致到位,但是在分散、局部的探讨之外,还需要对绘画艺术形式的整体发展进行顶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绘画艺术的研究从局部探究到整体审视,达成局部和整体研究的有机统一,为具体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民族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民族、艺术、文化、考古等价值,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绘画艺术是现实社会对于民族绘画艺术形式的基本思想和态度,在基本思路、目标和原则明确的情况下,结合近年来民族绘画的发展实践,民族绘画艺术现代发展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顶层思考和设计,使众多少数民族绘画艺术相关问题的推进和发展形成清晰的框架思维。保持民族绘画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延续传统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是民族绘画艺术传承发展保护的主要目的,目标导向下,民族绘画艺术现代发展的顶层思考主要分为保留民族思想智慧、坚持民族风格、结合时代创新三个模块,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一、保留民族绘画的思想智慧

(一)少数民族绘画思想文化内涵的价值意义

民族绘画是形成于民族社会物质基础上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为民族社会服务,是民族社会物质形态的抽象显现和反映,蕴含着特定民族特定时间段的思想情感。在艺术本质这个意义上,民族绘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知,一方面是绘画艺术形式本身,这方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的品鉴和欣赏,另一方面则是绘画艺术内在的思想意识文化,这些思想意识文化是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情感意识等方面。艺术形式为体,思想意识文化为用,体用结合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绘画艺术,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文化赋予了民族绘画独特的灵魂,没有少数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民族绘画作品便和民族从根本上失去了关联。以藏族唐卡绘画为例,全民信教是藏族人独有的民族特征,在众多唐卡绘画中,无论样式、体裁、种类如何变化,藏族绘画都融入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佛教。藏族人通过在唐卡上对众多佛像和宗教历史人物肖像的描绘,对佛典故事和理论进行了传播,表达了自身的佛学理想,因此藏族唐卡可谓是一个平面化、视觉化的佛世界。藏族唐卡对佛的诠释和表达使得唐卡和佛教已经融为一体,佛教主题赋予了唐卡新的生命和灵魂,通过唐卡便可以理解藏族人佛心下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文化,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对于藏族唐卡的发展必然不能脱离佛这个主题,以及藏族人通过佛像所要表达地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前提下,藏族唐卡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其特质。同样,纳西族东巴绘画也传达着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在东巴绘画形式中,东巴教是绘画的主题和动力,而东巴绘画通过对东巴教文化形态的表达而成就了自身的特色,宗教和艺术在东巴绘画艺术形式中合二为一。[1]没有了东巴教,东巴绘画便失去了根基。对于绘画艺术形式中的意识文化的延伸,实际上也是借助绘画艺术,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情感意识文化进行临摹和描绘,这也正好应和了民族艺术扎根民族的本质。

(二)少数民族绘画思想文化内涵的延续

对于民族绘画思想文化内涵在现代发展中的延续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梳理绘画中所表达的主题和主题所要表达的目的,正如以上所分析,民族绘画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内涵和思想,藏族唐卡中的佛教,纳西东巴绘画形式中的东巴教都是这些绘画形式的主题,在民族绘画的现代发展中首先需要对以上主题进行梳理,并对其中主题的方向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民族绘画现代发展便能在现代社会中从根本上保持其原有的本色。其次,对原有思想主题进行真实写照,在民族绘画艺术形式中,民族民众往往会通过某些主题的重复绘画来表达其在某些方面的殷切之意,如绘画中的祈福、历史纪念等,民族绘画现代发展可以在现有主题上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对思想文化内涵进行模仿或写照。最后,对原有思想主题进行阐发,民族社会在发展,民族民众的思想观念、意识文化也在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因此现代环境下民族绘画也需要对现代社会情境下少数民族民众的思想观念、情感等方面进行阐发,而这种阐发自然也是在和原有绘画主题相一致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阐发,这种阐发可以理解为原有思想内涵在现代社会中的延伸。

二、坚持民族风格

在上面分析中提到民族绘画艺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这两个部分的共同作用使得少数民族绘画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风格的存在使得少数民族绘画具有一定艺术特质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民族绘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区别也正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相对于思想内涵的抽象和隐性表达,民族绘画艺术形式的差异表现更加突出,民族绘画的民族风格也主要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保持民族风格是民族绘画现代发展中保持其特色并成为独立艺术形式的根本因素。正是在对民族风格的艺术坚持下,藏族唐卡诞生以来,虽然从其他文化中吸收了众多养分,但是其依然保持其独有的特色,保持了艺术形式的独立性。民族绘画现代发展中的民族风格延续可以通过民族特有技法、民族审美、民族元素等方面的沿袭和运用来实现。

(一)沿袭民族绘画特有技法

不同民族的绘画形式都是在少数民族既有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有对外部文化的借鉴,但是囿于材质限定,民族绘画艺术作品的形成大多是在民族地区的本地材质基础上采取民族特用的传统技法来形成,如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在构图、技法、材料等方面独具特色,而传统藏族唐卡所使用的颜料大多是在当地岩石或植物打磨而成,一幅好的唐卡要使用三十多种颜色,这种天然的颜料可以使唐卡永不褪色、色相艳而不俗,形成了唐卡独有的民族气息。另外在工艺上,唐卡融会了工笔重彩这一传统的绘画形式和民族性合二为一,使得唐卡中的画面处理显得精美绝伦。在长时期的运用中,少数民族独有的技法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绘画形式神韵形成的重要因素,且部分民族传统绘画技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征,因此对民族绘画艺术形式的现代发展中的民族风格保持,需要对民族绘画特有技法的沿袭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民族技法是由于条件限定而不得不而采取的技法,而并非民族绘画艺术形式神韵形成的必备要素,因此对于绘画技法的沿袭需要有所区别。

(二)保持民族绘画特有的美感

绘画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形式,不同绘画形式往往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思想。生活于特定地区特殊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往往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民族绘画者在绘画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民族审美意识隐含在画面中,通过构图和色彩运用等等技巧,借助特殊的表现手段在民族绘画中表现出来。[2]唐卡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纯粹审美的表现,在唐卡中所表达的美感往往是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美好祈愿。另外藏族唐卡横向构图讲究对称均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纵向构图往往分为三个部分:天、地和地下,和佛教教义保持一致,文化内涵丰富,同时也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美感效果。纳西族具有独特的审美观,以大为美,色彩观独特,黑白两色为主,红、黄、蓝、绿为辅,纳西东巴画的涂色很有讲究,蓝色深沉,绿色神秘悦人,根据祭司的说法,涂色好坏直接关系祈愿效果。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绘画特色表达方式形成了民族绘画特有的美感,这种美感在整体上为民族绘画作品的民族风格形成奠定了审美基础。因此在民族绘画的现代发展中,必须在新的作品创造中延续传统民族绘画作品的美感,使作品在美感上和民族绘画保持一致。

(三)运用民族特有美术元素

在少数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美术元素在绘画者的重复运用和强调下,已经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气息,成为民族美术的表征元素,在绘画作品中对于相关元素的应用,实际上也是对绘画作品民族身份的说明。以蒙古族美术元素为例,蒙古人喜爱美术,在其衣食住行的各种物件上,随处可见各种图案花纹,从毡棚到寺庙,从普通民舍到王公府邸,从穿着服饰到车玛鞍登,都有彩绘和画像,在绘画作品的衬托下,每件物品都是富有蒙古特色的精美工艺品。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部分花纹图案已经成为蒙古美术的基本元素,对于相关元素的运用自然有了蒙古意味。景颇族的绘画发展较为原始,但是也较有民族特色,祭祀“能尚”是该民族最为隆重的仪式,在“能尚”棚的横梁上所绘制的螺旋形花纹依旧被景颇族沿袭了很长历史,是景颇族约定俗成的祭祀绘画花纹,在现代发展中对于相关花纹的引用自然便会使作品形成景颇族特色。[3]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美术元素一方面成就了民族绘画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绘画艺术形式民族属性的表征,在相关元素的合理运用下,绘画艺术作品自然便具有了一定民族气息。[4]

三、结合时代创新

社会生活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绘画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绘画艺术必然要基于时代来发展,反映不同时代环境中的社会面貌,展现当时的民众情感,才能与时代合拍,因此少数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必然要结合时代创新,而不能在所有方面都一味讲究拟古。民族绘画现代发展中的时代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聚焦少数民族社会的时代面貌

在民族传统社会中,少数民族发展缓慢,民族面貌变化是悄无声息的,因此在民族传统绘画所表现的内容都是少数民族传统场景,没有太多变化,这与少数民族时代发展的步伐一致。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进步,少数民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代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与外部民众想象中的衣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形象有很大区别,少数民族民众与社会在外表上的趋同化发展,使得民族绘画对于民族时代面貌的描绘很容易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混淆。另外为了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部分民族绘画者便会执意对于民族过去场景的描绘,而不是对现实场景的写真。各种原因使得民族传统绘画的现代发展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并不是民族现实的面貌。回味传统是必要的,也是美好的,但是用传统绘画形式描绘民族社会的现实景象虽有挑战,但是这也是民族绘画在现代社会中创新的必然路径,通过时代面貌的描绘,可以赋予民族绘画新鲜血液,有利于民族绘画现代发展中获得新的生机,另外展现民族生活也是时代赋予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任务。[5]

(二)反映少数民族民众的时代情感

绘画是一种传情达意的一种静态表达形式,成功的作品中往往都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也正是由于思想情感内涵,才能使得绘画作品通过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具有了长久不息的生命力。少数民族民众通过绘画来表达自身对历史的追思、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的理解。如景颇族“能尚”棚横梁和鬼桩“目脑示栋”上的绘画所表达的形象都为鬼神形象,通过对以上形象的跪拜,来表达民众对神灵保护和庇荫的祈求,以此来求得生活顺利。而在藏族唐卡中虽然所描绘的形象多为佛像,但是绘画者通过佛像的不同姿态和场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中,多数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伴随着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民族生活的改观,加上民族民众的对外交流增多,少数民族民众正在从民族原有的生活场景中剥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社会原有的宗教信仰、世界理解,以及民族伦理观念都在新的文化观念和意识潮流中受到猛烈的碰撞,民族民众产生了困惑、迷茫、新生等诸多情感,但是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个体的,作为民族社会现代与传统的连接桥梁,少数民族传统绘画有必要也有优势对少数民族民众的情感意识进行提炼、整合和再现,在绘画作品中抒发民族民众的思想情感,发出民族民众的心声,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使民族绘画在充分发挥其艺术功能的同时,也使民族绘画本身和民族社会的时代发展融为一体。

结束语

我国有多种民族传统绘画形式,各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各有特色,因此有关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因此众说纷纭,结论不一。而从根本上来说,民族传统绘画具有民族属性,因民族特色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需要为现实民族服务,因此民族传统绘画现代发展的各种问题都必须基于保持艺术独立性、民族特色等方面来阐发,只有对民族传统绘画进行顶层思考,才能使众多民族传统绘画形式的现代发展在合理的轨道上思路清晰、步调一致。

[1]刘丽伟.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 娟.新疆少数民族风情油画艺术语言探究[D].西安:西北民族大学,2014.

[3]吴化雨.基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云南民族图案视觉语言再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4).

[4]邹东升.少数民族原始主义绘画创作的民族性根源研究——以藏族原始主义绘画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11).

[5]李 华.云南少数民族绘画近现代化的开端和特点[J].思想战线,2012,(6).

猜你喜欢

东巴唐卡少数民族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探寻东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