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2015-03-20黄耀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鲨鱼

黄耀华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运用文化人类学、现代语义学、文体学和叙述学等研究方法,探究海明威的文化心理结构、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并对其作品的内在结构及风格进行微观的叙事学研究,颇为关注海明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哲学思想。本文探讨了海明威作品中体现的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的元素。

一、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海明威是一位文学家,却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他在抢救意大利伤员时,身中二百多块炮弹片和枪弹头。二战时,他曾经两度受伤,还因飞机失事而造成脑震荡。即便是受到如此巨大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创伤,海明威还是以惊人的力量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被公认为是反对一战的优秀作品。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通过亨利和凯瑟琳的悲剧说明战争是如何摧残个人幸福、愚弄普通人的。小说中意大利军队内部几乎人人厌恶战争,盼望和平,反映了作者厌恶﹑反对战争的情绪。落后的旧中国在一战期间饱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海明威的反战情绪也表达了中国读者的心声。《战地钟声》中主人公美国青年讲师乔登与西班牙平民百姓同法西斯抗争,慷慨捐躯。他们都具有一种在逆境、困境和险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与大自然斗,与法西斯黑暗势力斗,在面临失败或牺牲时表现出人的尊严。《丧钟为谁而鸣》也是一部成功的反法西斯小说,告诉我们在法西斯反动势力的面前各国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敌人,不要屈服,要誓死而战,战死犹荣。这种大敌当前、敢于斗争、团结对敌的精神正是当时中国抗战形势所要求的。中国作家和读者赞赏这种精神,在强敌面前不畏缩,坚持斗争到底。海明威的小说与中国读者在情感上一致的。

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老人与海》是其塑造的众多“硬汉子”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小说表现的是一种打不败的精神。面对强大的鲨鱼,老人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但能够勇敢地对付敌人,即使失败了,也保持了优胜者的风度。“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1]176老人与大鲨鱼搏斗时说的这句话已经成了经常被引用的经典名言。这种奋发向上、临危不惧的精神给中国青年读者以鼓励和勇气,尤其是饱受十年浩劫之苦的一代青年更从海明威作品中获得可贵的精神力量,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努力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美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海明威的精神体现了美国的开拓进取精神,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有共同之处。

二、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

海明威研究专家詹姆斯·弗兰德教授认为:“海明威的声誉为什么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来自美国现实生活,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读者所熟悉。”[2]207海明威描写的勇敢、爱情、死亡、搏斗和牺牲等题材具有普遍的意义。很多作家都写过类似的题材,但是海明威创造并成功地运用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海明威笔下的这些内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广阔、更具有史诗般的魄力。海明威笔下的男主人公大都失败了,但都表现出史诗般的英雄气概,以悲剧性的结局告终。海明威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变化,刻苦创作,反复修攻,一丝不苟。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文字简洁有力,令人回味。“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创作的基本准则,强调含蓄,寓意于不言之中,令人回味无穷,与其他西方小说中的意识流描写相比,更容易为我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海明威长篇小说里的细节描写十分精确和细致,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芒。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与中国的文学传统是相通的。海明威的记者经历不仅使海明威能够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而且细节描写也十分精确。海明威的艺术风格很像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叙述简洁生动,意在传神,注重细节描写。《老人与海》中对各种鲨鱼的精细描写几乎与《红楼梦》中对众多人物衣着式样和颜色的精细描述一样,令人感到亲切可信。海明威认为作家的职责是讲真话,要用最简洁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个原则指导了他一生的创作实践。他多次出生入死地深入战地生活,收集第一手素材,写出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名篇巨著,从而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体现了崇高的美学原则。中国的作家十分赞赏这种写作风格。因此,海明威能够跨越中美的国界,克服时空差异和文化隔阂,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扎根,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和学者们不断地去研究和解读海明威本人及其作品。

三、海明威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西方的一部经典作品,作品中所体现的海明威的自然观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辙。在中国思想史上,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海相依为命,融为一体。在老人心目中,大海中的生物都是他的朋友。“他非常喜爱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1]118。他甚至认为鸟儿的生活过得比人类过的还要艰难。老人赞美马林鱼,尊敬马林鱼,视马林鱼为朋友一样的竞争者。他甚至连那些鲨鱼也非常敬佩,因为鲨鱼们在水里游得那么快,身体那么壮健,而且他们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虽然小说中马林鱼一直是老人搏斗的竞争者,甚至是敌人,但二者之间不仅仅只有对立。他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对方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在彼此的对立和竞争中得以体现。双方在战场上是平等的竞争对手,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人认为人和万物是处于同一生命层次的生物;人与生物之间,只有形状大小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因此,他才能在与马林鱼搏斗时说,“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1]168这里,人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自然界内部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不是自然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而是自然界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与人民内部矛盾类似,不是通过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依靠人类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是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和谐的统一。这里,小说达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重效果,二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和统一。”[3]101老人的力量在老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他的精神也在这种对立中与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小说中老人多次说自己不能出海太远。“我原不该出海这么远的,鱼啊,”他说。“对你对我都不好。我很抱歉,鱼啊。”“你原来是条完整的。我很抱歉,我出海太远了。我把你我都毁了。不过我们杀死了不少鲨鱼,你跟我一起,还打伤了好多条。你杀死过多少啊,好鱼?你头上长着那只长嘴,可不是白长的啊。”[1]186

老人出海太远,已经超出了自己捕鱼的范围,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以老人必然受到某种惩罚。鲨鱼对他的袭击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斗争也注定是要失败的。这说明如果人类企图通过征服自然和主宰万物灵长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就脱离了自然,站到大自然之外甚至大自然的对立面,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与大自然应该要有必要的默契与交流,而不是隔阂与对抗。

四、结语

1941年3月,海明威来中国访问,陪同他来访的是他新婚不久的夫人玛莎。后来,海明威写了六篇报道,报道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记录了海明威和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次访问是海明威引以自豪的事,也是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海明威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的地方很多,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1]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杨仁敬.海明威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07.

[3]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J].江汉论坛,2003(7):100-102.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海明威鲨鱼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鲨鱼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鲨鱼来袭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鲨鱼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