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导向的高校体育“善本再造”问题探讨

2015-03-20陈永兵邹孟言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传统

陈永兵,刘 云,邹孟言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原生态”导向的高校体育“善本再造”问题探讨

陈永兵,刘 云,邹孟言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高校体育需要承担起保护和重振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将“原生态”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该文在分析高校“原生态”体育回归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高校体育引领“原生态”文化的优势与责任;探讨了高校“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回归的走向;“善本再造”——引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有视角;体育教师教学理性的“原生态”回归策略及体育教师技能发展的策略。期望通过“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回归在高校实现“善本再造”。

原生态;高校体育;善本再造

“原生态”体育在高校中的“善本再造”,具体体现在利用高校教育的特殊优势,追求“原生态”的价值观,并在高校乃至全社会发掘、修缮和复活具有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其他文化价值的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继而通过民族传统文化和高校体育的完美结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生态”体育的“善本再造”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引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视角,其中包括对我国传统“原生态”体育和外域民族“原生态”体育之“善本”的“再造”。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活动形式等基本都是参照西方高校较为成熟的竞技体育模式来设定的,这个具有西化特征的“舶来品”已占据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半壁江山,甚至垄断了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原生态”历史环境,与其地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就完全背离和舍弃了这些体育项目的“原生态”属性。如果某些高校刻意将这些项目引入到“舶来品”中去,很有可能引发“水土不服”。

1 高校“原生态”体育回归的必要性

常言说:能者居之。在这个“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逐渐凋零之际,高校体育更需要承担起保护和重振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文化发展的中心,具有引领文化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高校体育责无旁贷,这也是当今时代赋予高校体育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性”[1]。为了符合我国高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基本方略和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高校体育必然以创新为主,坚持民族化的发展方向。同时,高校体育文化必须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

2 高校体育对“原生态”文化的引领

2.1高校引领“原生态”体育文化的优势

高校应引领文化。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同时,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文化发展的中心,拥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高校不断地促进文化探索和争鸣,激励着新思想的诞生和新学术的产生,为全人类、全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走向全民体育的缓冲地带和重要转折点,使其具有了引领“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如果把创新型“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提炼并融入到日趋完善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去,不仅可以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还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2.2高校引领“原生态”体育文化的责任

高校体育具有传承和发扬“原生态”文化的能力和独特优势。在文化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体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纲要》中特别强调高校体育需要加强“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手段,体现高校体育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且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有效地推动我国高校向创新型大学转型的重要动力。

3 高校“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回归走向

3.1“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回归要避免模式化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原生态不能快速走向模式化,迅速模式化就会带来生命力的消失,进而比不过同时期的其他更为成熟的艺术。”高校“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的回归,绝不能功利性地模式化,要把握其“原生态”的价值本位。脱离“原生态”的本源,就意味着已经不是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是人为造设的民族特色。将“原生态”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及活动中需要遵循“抢救—保护—发展”的顺序,充分给予那些濒临消失的传统项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想方设法使其存活下来,这样才能再考虑对其保护和发展的问题。[2]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产生和发展的“原生态”环境做出关照,在保留其根源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创新,但其主要内容要做到基本不变,保持民族和地域风格,把较成熟的传统项目作为其“善本”的资源。一方面让高校体育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寻求自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善本”资源同样需要通过高校体育来督促其推陈出新,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向后现代的转化和升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高校体育的融合和互动,不仅可以保留民族传统“善本”资源的“原生态”,而且还可以把握好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盲目求成和急功近利,以适度与灵活的开发利用原则来整合资源。

3.2“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回归重在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高校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需要的是“原生态”体育,其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思想,而且它们还是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创新与传承这些文化精神,或许能在一时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无法得到保障。民族传统体育如果失去了内在的文化精神支撑,最终将只剩一个躯壳,其结果必然是无法与现代强势体育文化相抗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因此,无论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文化形象还是保持民族的文化安全,加强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精神本质的挖掘、整理、创新与继承,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为此,高校首先要逐步加强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保障,同时,尽最大力量给予其适当的优先政策,转变认知观念,通过学校创办的一系列活动并结合教育形式,为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其次,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主动学习和积累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校实情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再次,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锻炼身体为宗旨,在理论教学时,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悟和传承,确保民族文化后继有人。[3]此外,现在许多高校都有很多留学生,高校体育要把握这个对外交流的机会,将国外“原生态”体育有选择地“请进来”,之后再做到让我国的“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去”。

4 “善本再造”——引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有视角

4.1“善本”资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原生态”特征与价值

4.1.1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原生态”文化的表现特征和多种价值取向

自然性:在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指引下,体育活动强调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共存的良性发展,从自然界中发现美,创造美,这是一种较典型的“生态体育”。内生性:作为本土自发演进的体育运动,其并非外力强加。地方性:具有典型地域性、民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拥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出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民间性: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源自于各民族的生活,所以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民俗性。永恒性:民族文化体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它不仅拥有稳定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内在稳定性,充分体现了稳固的传承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4.1.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善本”资源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对器材、设施、场地等硬件环境要求很低,其组织形式也较为简单,不仅可以缓解投入资本的压力,同时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干预都减小到较低程度。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多以参与性广泛、趣味性浓厚的游戏形式出现,不仅可以活跃高校体育教学课堂,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运动当中真正得到锻炼。[4]此外,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宣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有利于落实“健康体育”的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从而使社会需求与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目标相一致。再者,“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和谐氛围要维持到底,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方面也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4.2“再造”视角——引领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注意事项

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原生态”的“善本”资源,这一直是高校体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生态的结构和存在都较为复杂,而且蕴含了长远健康的运行机制,因此,具有强劲、持续的生命力,绿色体育的生态机制,是体育生态化良性运行及和谐发展的条件。生态体育是将伦理的价值判断与科学的事实判断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适应自然”的目标。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不能再功利性地模式化,必须将其拉至“原生态”的价值本位。

5 体育教师教学理性的“原生态”回归策略

理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想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理性的认识是一种扬弃性、解放性的认识,它体现了人类自主特性的一种超越和反思的能力。

5.1教师理论文化知识的重构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体育教师都会对体育教学形成丰富而复杂的感性认识,这些认知不乏片面、狭隘之处,因此,借助教学理论的分析,体育教师需要重新认识现实,吸收理论的精髓,站在理论的角度去看问题。体育教师要努力做到能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充分地表现出理论上的抽象能力。

5.2教学内容从静态走向活化

体育教学从外表来看就是一种采用合适的形式“传递”和“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无法自主地去学习。好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过程。它包括了师生积极主动地理性思考过程,教师经过筛选、改造、整合和创新,把教学内容从静态走向活化。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种最持久和最强烈的教学美感,也是教师产生和维持高水平教学的主要因素。

5.3教学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直以来,高校的体育教学都非常的单一,基本是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然后进行示范,再由学生模仿的形式。这种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难以真正地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学生难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往往一堂课程下来,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结束了。

因此,必须考虑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实现多元化发展。比如,可以在教学中采取竞技性教学,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比赛;也可以采取探索式教学,教学之前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适当引导,以学生作为主体。总之,必须将体育教学进行多元化发展才能够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6 体育教师技能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种种改革之中,以制度和模式较为重要。但是,还有一个主体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教师的技能培训。可以说,不管在任何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教师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由学校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循序渐进,并因人而异,注意教师的个体发展。其次由学校组织定期的考核,考核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学计划的规划、对学生发展的看法等内容,这样可以督促教师的发展,规范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应定期参照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对教师的技能培训做出要求,这样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结束语

在西方竞技体育和我国高校体育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的同时,如何做到保护我国自身“原生态”体育文化的“善本资源”,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要尊敬和善待民族体育遗产,不断培养子孙后代的民族文化认知和文化责任。我们期望通过“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回归在高校“善本再造”,以此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合作。

[1] 龚正伟,刘煜,罗湘林.“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1688-1689.

[2] 邓罗平,雷慧,张铁雄.“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86.

[3] 袁秋宝,范丹丹.高校“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回归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76.

[4] 王兆宝.原生态理念与学校体育价值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2009(21):121.

A Discussion on Original-Ecology-Oriented “Be Good at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nnovate New Ones” in Universities

CHEN Yongbing, LIU Yun, ZOU Mengy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School sports need to take the historic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ng and reforming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s.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original ecology into PE teaching and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is a key point i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advantages and responsibility of School sports in leading original ecology cultu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universities, due perspectives of leading national sports cultures, i.e. “Be Good at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nnovate New Ones”, and strategies for rational returning and sports teachers' skill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returning to original ecology sports in universities. It’s expected that original ecology national sports can play a role in “Be Good at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nnovate New Ones”.

original ecology; sports in university and School; Be Good at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nnovate New Ones

G807.4

A

1674 - 9200(2015)06 - 0079 - 04

(责任编辑 杨爱民)

2015 - 01 - 03

陈永兵,文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作文呼唤“原生态”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原生态静宁苹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