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转型建设的思考*

2015-03-20陈贵生陈健晖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后勤队伍

谢 宇 陈贵生 陈健晖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转型建设的思考*

谢 宇 陈贵生 陈健晖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近年来,开放大学的建设对高校后勤工作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要求。在开放大学背景下,后勤队伍如何进一步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要求,做好转型升级,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原电大后勤队伍存在的不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建议,诸如:培育开放、创新的后勤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后勤服务新观念;加强后勤队伍的信息化、专业化培养与开发,优化队伍结构;重构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制度体系和队伍执行力建设,实现高效率、有序的服务保障;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一支团结、高效、清廉的后勤队伍等。

开放大学;后勤队伍;保障体系;转型建设

基于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1]开放大学在原有电大基础上要建设成为一个办学实体,就需要对其功能进行明确定位,延伸和拓展办学功能。其中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离开了坚实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开放大学办学实体的建设及其办学功能的拓展将难以落到实处。而承担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重任的后勤队伍能否根据开放大学办学实体建设的各方面需要适时转变,提升自身参与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能力,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新要求,这将是实现后勤保障转型升级,为开放大学建设提供坚强后盾的关键之一。

一、开放大学对原电大后勤队伍转型建设提出新要求

英国开放大学首任名誉校长克罗瑟在1969年7月的成立典礼上宣布了开放大学的使命是“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思想的开放”。开放大学的建设以“开放”的理念作为出发点,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办学方式,实施远距离、开放的业余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2]。开放大学仍是大学,具有高等学校的基本属性,但它是一所开放性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的大学,不同于网络大学及普通高等学校的网络教育学院[3]。在终身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根据开放教育的原则,强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向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秉承开放的理念,开放大学要求建成智能化、系统化、开放式的大学校园,同时也要建设更为广泛的虚拟校园。因此,开放大学需要构建起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必然对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主体——后勤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要有开放理念和创新素质的后勤队伍。开放大学在办学模式、管理方式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始终贯穿开放和创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后勤队伍拥有开放的理念、实干的精神、创新的意识、良好的素质,积极依据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特点与变化,开拓后勤保障建设的新项目,新举措,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创新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建立起与开放大学发展相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

(二)需要信息化、专业化的后勤队伍。开放大学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同时积极拓展各项社会服务功能。开放大学建设对后勤保障体系的需求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延展,具体表现为后勤管理保障的时空上、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上、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4]。后勤队伍将面临更为新型的、广泛和复杂的保障服务任务,保障体系建设也将是一个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综合型的建设领域。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迫切需要一支信息化、专业化的后勤队伍。

(三)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开放大学是一所面向全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大学,后勤人员在管理保障时空、服务对象等多方面延展的后勤保障环境下处处皆服务、时时皆教学。开放大学建设需要后勤保障人员具有更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与素养,能以广阔的视野,着眼全局、以师生的需要为根本,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开放大学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积极主动、前瞻性的服务,同时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

二、开放大学后勤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后勤队伍建设落后于开放大学的配套建设

开放大学建设是全面的,包含软件和硬件等各个方面的转型建设。在开放大学的建设中,各支队伍的转型建设无疑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后勤队伍建设受高校传统后勤观念的影响,尚未能及时与开放大学的相关配套建设相匹配。后勤队伍的地位在高校中日益被边缘化[5]。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后勤队伍建设培训等投入相对较低,造成后勤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明显不足;二是优秀人才难以被吸引到后勤队伍中去;三是后勤队伍人员自身认可度相对较低,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6]。因此,受传统高校后勤观念的影响形成的思维定势,从客观上导致了原电大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显然,这种传统的后勤观念与开放大学建设理念是不相符的,需提高对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转型建设的重视,及时加快后勤队伍的转型建设,使之与开放大学建设相匹配。

(二)对开放大学建设认识不够、缺乏开放理念和创新意识

开放大学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是其基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放大学挂牌以来,在原电大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各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后勤人员作为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作是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其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精神与具体内容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尚未能形成开放的理念和创新意识。因此,大部分后勤人员难以将开放大学建设与自身岗位工作相联系,其工作大多数依照过去的经验,按部就班的实施,未能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

(三)管理型人才和后勤信息化、专业化人才缺乏

近年来,电大系统高度重视现代化后勤建设,促进后勤由粗放型建设走向集约化建设,从提供标准化服务转向提供精细化服务,构建起信息化、科学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广州电大为例:广州电大自2006年以来,积极推进节约型后勤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到现在已建成数字化供电系统、后勤信息平台,节电节水项目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开放大学要求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这必然要求后勤保障有更高的信息化管理专业性、数字技能的科学性等特点。因此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的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必然要求有一支高信息化、管理能力强的后勤队伍与之配套。管理型人才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瓶颈之一。

(四)开放服务意识薄弱、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AB135-S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包括DGU-20A5R在线脱气机、LC-20AT输液泵、SIL-20A自动进样器、CTO-20A柱温箱、SPD-M20A紫外检测器及LC-Solution色谱数据处理系统,日本岛津公司);Multiskan MK3型全波长酶标仪(美国Thermo Electron公司);分样筛(上虞市五四仪器厂);TGL-16型高速离心机(金坛市中大仪器厂);GRP-9270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HH-S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翔天实验仪器厂)。

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始终以服务师生提供优质保障服务为目标。近年来,推进后勤保障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电大系统强调服务理念,后勤队伍服务意识基本形成。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后勤保障工作的被关注度低,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被充分调动。在市场化条件下和开放大学各项建设的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开放大学建设需要有主动性、创新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后勤保障服务。因此,要求后勤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开放服务意识和较好的综合能力。由于后勤队伍的整体培养不足,岗位工作内容单一性较强,岗位交叉性培养欠缺,后勤工作人员的开放服务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对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转型建设路径的思考

传统电大后勤队伍建设如何转型升级,以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需要,建设数字化校园、一体化服务保障系统,高效便捷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化、数字化、精细化的后勤保障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和推进后勤队伍的转型建设,具体路径建议如下:

(一)培育开放大学的后勤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的后勤服务新观念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并区别于其他组织。这种价值观体系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也即是本质所在。因此,文化是组织的核心。在开放大学后勤保障服务建设中,培育开放的后勤文化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以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为契机,以“开放、创新、服务”理念构建为中心,树立起后勤服务新观念。

1.加强对开放大学文化理念的宣传,树立后勤队伍开放、创新的理念。通过宣传资料、视频、会议等形式,帮助后勤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开放大学、建设怎样的开放大学”等,形成对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建设的新认识,将抽象的认识落实到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去,自觉从传统电大的后勤服务转变到开放大学的后勤服务中去。

2.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开放大学后勤发展要求为契机,培养后勤队伍创新精神。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后勤发展道路是开放大学后勤建设的必然要求。后勤工作人员需要以创新的精神,探索信息化、数字化大学校园后勤建设的新途径。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征集方案、岗位竞赛活动等形式鼓励后勤工作人员以创新的精神参与到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去,更好地适应现代开放大学复杂多样的后勤保障需求。

3.以实现“三服务”和“三育人”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后勤服务新观念。高校后勤担任的重要职责是三个服务和三个育人。三个服务即:为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员工服务;三个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7]。这也是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工作的宗旨和核心,更表明了后勤保障工作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明确“三服务”和“三育人”的目标,促使后勤工作人员从观念上彻底地打破旧的传统后勤观念,树立起开放后勤服务新观念,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一方面把师生的服务需求放在首位,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性化、细节化的贴心服务;另一方面,把后勤队伍人员自身成长放在重要位置,关心其成长、解决好成员的后顾之忧,努力为团队建设和成员成长创造条件,构建和谐、团结、进取的后勤团队。

(二)加强后勤队伍的信息化、专业化培养,优化队伍结构

培训与开发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活动。[8]因此,要适应现代化开放大学建设的需要,加强后勤队伍的培养与开发迫在眉睷。

1.做好后勤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对后勤队伍的培养应依据不同层次人员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结合开放大学建设的要求,有目标的开展专业化、信息化培养,确保培养的效果。例如:根据开放大学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后勤队伍培养目标可设定为培养复合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专家型监管人才[9];可以通过开放大学自身资源培养、交流学习等形式全面对后勤队伍开展培养。

2.优化队伍结构。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来看,合理的团队结构,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后勤队伍要根据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学历、专业、知识、年龄等方面的结构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后勤队伍岗位调整、从校内调配优秀员工到后勤队伍,或是从校外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对后勤队伍进行优化,突出专业化建设,培育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的后勤队伍。

3.做好后勤队伍建设规划。后勤队伍的建设需要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据调查,各类高校制定队伍后勤建设规划的只有30.5%,大多数学校还处于考虑阶段[10]。开放大学后勤队伍建设应以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以一体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为目标,及时建构后勤队伍建设规划,使后勤队伍建设有的放矢。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转型建设需结合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促进后勤队伍的良性发展与成长。

(三)重构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制度体系和队伍执行力建设,实现高效、有序的服务保障

首先,制度是组织运行的基础,执行力则是组织运行的保障。后勤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没有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则难以有效地推进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面对开放大学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发展,后勤队伍需在原电大后勤服务的基础上,加紧修订和完善各工作岗位进行制度规范的建设,重构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制度体系。并制定以效率和可操作性为目标的科学岗位工作流程,使得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有依据可循,减少岗位工作交叉或突发事项处理的盲目性,以免影响服务保障的效率。

其次,开放大学后勤保障工作在服务内涵和形式上都有了广泛的延展,后勤人员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保障服务环境。这更需后勤人员加强对各项后勤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其在岗位工作中的执行能力和效率。根据后勤队伍结构状态,加强培训,增进后勤人员对管理制度和执行流程的理解,避免因有章不循,有据不依,影响后勤服务的效果。

再次,建立起“事务公开制”、“首问制”、“即时处理制”和“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的工作执行管理制度,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推行,确保后勤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后勤保障服务的效率;并培养后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促使后勤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执行到位,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后勤保障服务。

(四)构建后勤人才激励机制,培育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的团结、高效、廉洁的后勤队伍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次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安排、量才适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11]在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转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激励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开放大学对后勤队伍的新要求,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廉洁教育,培育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的后勤队伍。

1.完善后勤队伍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之一。但电大原有基础上的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吃大锅饭的特点,未能起到对员工应有的激励功效。开放大学后勤收入分配制度建设需与开放大学建设紧密相结合,依据后勤岗位特点,从奖优罚劣、收入与贡献对等等基本理念出发,从工资结构、福利待遇发放等方面着手修订能体现岗位差别、能力差别等的收入分配制度,从根本上对后勤队伍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构建后勤队伍考核体系。后勤岗位种类多、差别大,开放大学后勤队伍考核需依据自身岗位特点,以量化指标或实操等形式,修订真正能检验后勤岗位工作的考核指示体系,实现有效考核。还需要改变考核重结果轻使用的传统做法,以真实有效的考核结果为依据,实施奖惩,加大奖励的力度,避免评优评奖轮流坐庄的现象;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在作为奖惩依据的同时,也作为岗位调整、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考核结果发挥应有的作用。

3.打破身份限制,构建后勤人才合理流动平台。开放大学后勤队伍构成复杂,主要由在编和非在编人员构成。后勤队伍建设要结合开放大学人事聘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开放大学后勤岗位管理机制,淡化身份管理,做到按需设岗,打破身份限制,构建后勤队伍人员公平竞争和合理流动的平台,促使人才合理流动,增强队伍活力,促进后勤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由于传统高校后勤观念根深蒂固,加上开放大学后勤队伍本身结构层次参差不齐,后勤队伍的转型建设不是一项一蹴而蹴的工作,还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建设开放大学的同时,做好后勤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促进后勤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保障好开放大学各项后勤保障服务需求,为开放大学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 htm.

[2]吴结.论我国开放大学的运行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37-39.

[3]于云秀.开放大学的内涵与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1(5):27-29.

[4]陈贵生.开放大学背景下新型一体化后勤发展道路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3(5):3-5.

[5]商建华,曹秀平,李淋.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7):12-14.

[6]傅祖浩.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基于我校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2(6):55-57.

[7]吴丹梅.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势在必行[J].高校后勤研究,2012(1)62-64.

[8][11]董克用,叶向峰,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91-294,155-157.

[9][10]郝志如.北京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2(4)43-47.

G724.82

A

1672-0385(2015)01-0042-05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探索转型中的教育教学创新立项项目“开放大学后勤转型队伍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JG094)。

2014-09-18

谢宇,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陈贵生,男,会计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陈健晖,女,政工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教育学生服务与管理。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后勤队伍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