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运动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创新

2015-03-20唐奥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羽毛球全民体系

唐奥男

唐奥男/沈阳农业大学体育部助教(辽宁沈阳110866)。

教学体系是由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环节所构成的综合整体,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以便于教学发展取向的制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达成有机的结合,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实用价值。羽毛球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生成与发展的重要责任。现阶段,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以及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调整发展取向、创新教学体系、实现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羽毛球运动作为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构建凸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现存弊端

(一)陈旧性教学内容的沿用,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羽毛球技能发展的需求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羽毛球教学在内容设置上,依旧沿用着以满足达标测试为基本目的的内容体系。具体包括:发球、正手击球以及反手击球三个部分。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对这三方面内容的传授而展开,而对于羽毛球的运动机理、技术结构以及技战术组合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则未能设置或鲜有涉及。因此,在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体系的构建上凸显出明显的局限性,造成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仅局限于对最为基本技术动作的把握,而实际运用能力则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因此,通过在校学习所形成的体育技能将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体育、融入社会体育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自身体育技能培养上应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而高校羽毛球教学在内容设置上所凸显出的陈旧性与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羽毛球运动技能发展的需求,这对于羽毛球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课外活动严重缺失,造成学生羽毛球的学习行为无法形成有序的链接

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愈加凸显,构建“课堂与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相对于高校羽毛球教学而言,由于羽毛球运动对于场馆设施的需求标准较高,因而造成了高校羽毛球基础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致使高校羽毛球课外活动因缺少相关资源的保障而无法有效地组织与开展。因此,无法形成课堂教学向着课外活动的有机延续,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羽毛球技能,无法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实践与检验,这对于一周只进行一至两次羽毛球学习的学生而言,其羽毛球技能的学习始终处于间断式的发展状态,这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的技术定型,而且对于校园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因而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羽毛球学习的结果是“学无所用”或“一知半解”。

(三)强制性教学手段的运用,已对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产生严重的扼杀

由于长时期受到“唯成绩论”教学思想的影响,致使高校羽毛球教学在教学方法的择用上存有明显的狭隘性。“填鸭式”或“灌输式”等凸显强制性特征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三段式”教学形式始终在高校羽毛球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流地位。这种强制性教学手段的运用,无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视学生为弱势群体,学生的个性、自主意识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与促进。在羽毛球教学中学生只能够被迫地进行被动接受式学习,无法在羽毛球教学中体验平等、享受快乐,这对于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会产生严重的扼杀作用,致使其因学习兴趣索然而导致其学习效果低下。

三、全民健身运动背景下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全民健身战略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而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关联最为密切的环节,在此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积极调整教学体系的结构、促进教学体系的创新,就成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提高自身适应性与实效性的必要条件。相对于高校羽毛球教学而言,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发展需求为核心目标的教学体系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具有适应性教学体系的创新,能够实现高校羽毛球教学与社会大众羽毛球运动的有机链接,进而为确保高校羽毛球教学在价值取向上的调整提供保障,成为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基础;其次,大众性羽毛球运动元素的融入,修正了高校传统羽毛球教学体系所凸显出的功利性与狭隘性的弊端,还原了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本真含义,使之成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体验运动快乐、享受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第三,教学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切实发挥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育人功能,进而为社会大众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羽毛球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进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第四,教学体系的创新,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唤醒、激发与促进作用,有效地增加校园羽毛球的人口数量,形成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全新局面,进而为实现与社会羽毛球运动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保障。

四、全民健身运动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为导向,强调对羽毛球教学价值取向的创新

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旨在于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增进其社会幸福感。在此发展目标的引导下,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与发展,大众羽毛球健身会馆、羽毛球俱乐部以及以趣缘群体为主要参与者的社会羽毛球运动组织,在我国各级城市中星罗棋布,广大羽毛球爱好者不仅将羽毛球运动作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同时,还将羽毛球运动视为其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受此影响,要求高校羽毛球教学必须要彻底打破“唯成绩论”思想的束缚,修正传统教学体系中所存在的狭隘性、局限性以及陈旧性的弊端,转变以培养学生对指定技术的把握能力、满足达标测试需求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将羽毛球教学的价值取向确定为对学生羽毛球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用以提高广大学生对社会羽毛球运动的适应能力。

(二)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彰显“以人为本”观念的教学方法的择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生间知识传授、信息交流以及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择用的合理与否,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传统的羽毛球教学中,由于教学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与狭隘性,使得“填鸭式”或“灌输式”等凸显强制性特征的教学方法得到重用,致使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受到严重的限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为低下,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创新,则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实遵循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原则,积极研创与运用彰显“以人为本”思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消除学生在羽毛球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压抑心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与羽毛球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三)加强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由于受羽毛球运动的特征以及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羽毛球教学的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缺乏完善性、课时的设置存有严重缺失、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造成了高校羽毛球在教学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单一性与程式化的弊端。因此,加强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就成为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保障。首先,在羽毛球教学场馆设施的现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应加强对现有场馆的使用效率,进而改变因教学场馆闲置而制约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其次,在课时的安排上,应尽可能地保障场馆运用的饱和度,用以确保教学次数的增加,以便于为提高学生羽毛球学习的使用效果提供保障;第三,应加强与社会羽毛球运动的交流,积极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羽毛球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羽毛球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对于大众羽毛球运动的适应程度。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2]13号,2002.8

[2]呼世珍.从终身体育看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太原大学学报 2005(1).

[3]王程.和谐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

[4]姚大为.体育生活化对未来社会和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5]李永平.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问题[J].体育学刊,2000(2).

猜你喜欢

羽毛球全民体系
全民·爱·阅读
羽毛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羽毛球PK赛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