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莎·卢森堡民族思想评析

2015-03-2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罗莎卢森堡帝国主义

钟 路

钟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北京100872)。

罗莎·卢森堡民族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一定贡献,它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又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另一方面,她的民族思想又具有局限性。她过分考虑经济因素,轻视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性。并且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否定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开展民族自卫战争的可能性。卢森堡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的差异以及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忽视民族自决权的可取性。

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

罗莎·卢森堡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阶级立场非常坚定。首先,反对波兰独立与重建,罗莎·卢森堡除了考虑波兰经济的发展程度,重点考察了波兰无产阶级的力量。她反对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棋子与本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对抗外来压迫者,她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通过解放一切人的社会主义革命从而使波兰作为一个民族得到解放。她认为,波兰的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还不足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她希望无产阶级能够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而不是资产阶级的附属物进行反抗。

其次,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卢森堡依然敌我分明,一方面她能够以经济的角度对军国主义进行剖析和批判,另一方面她坚持民族斗争要从属于阶级斗争,民族压迫是国家内部阶级压迫的衍生物,反对那些打着“卫国”的幌子利用无产阶级的行径。她认为民族利益只能被当作欺骗的工具,用来使劳动人民群众为他们的死敌即帝国主义服务。她还进一步提出工人国际基本原则:在和平时期以及在战争时期,各国无产阶级的阶级行动,都必须把铲除帝国主义和阻止战争当作他们的主要目的。所有的议会行动、工会行动以及工人运动全部活动必须从属于这个目的。这样可以使无产阶级以最激烈的态度反对本国的资产阶级。

最后,在民族自决的问题上,卢森堡的阶级立场从未动摇。她怀疑民族自决的主体,提出“谁有权成为民族及其意志的有权威的体现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她做出了回答,“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说,一切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政党都认为自己体现了民族的意志,攫取民族代表权据为自己特殊的垄断物”[1]。所以,她反对民族自决,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民族自治或自决都无法实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灭阶级的对立,并且只有通过民族自治的方式才能实现人民自治。因此,卢森堡的无产阶级立场是一以贯之、不容动摇的。

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罗莎·卢森堡的民族思想进一步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理论品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罗莎·卢森堡的民族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明显的时代痕迹。19世纪末,她的民族思想在与他人的交锋中展开,罗莎·卢森堡与波兰社会党就波兰独立问题进行了争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罗莎·卢森堡能及时察觉到第二国际内部民族思想的分裂与动摇,又与考茨基、鲍威尔等人对民族解放运动、反帝与卫国等多个问题开展了激烈的讨论。20世纪初,卢森堡与列宁就民族自决权问题展开激烈的论战,她根据自己的观察反对民族自决,提出民族自治的主张。十月革命以后,罗莎·卢森堡身陷监狱,反对民族自决的立场有所动摇,但依然不忘批判民族自决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罗莎·卢森堡的民族思想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在童年时代,罗莎·卢森堡体会到山河破裂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心里开始萌发民族反抗意识。在实践中,卢森堡一直探索波兰民族解放问题,她认识到波兰民族的特殊性,并结合国际环境提出反对波兰独立的主张。当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她关心并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强烈谴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就多国侵略中国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她还参加了无数次会议、发表多篇文章为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奔走呼号。她的民族思想是对时代的反映,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并且应用于民族解放实践活动。

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罗莎·卢森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她不仅坚持民族平等思想,还具体对民族如何实现解放的思想进行了扩充,她提出了民族自治的主张。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她秉承“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坚决与大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做斗争。她还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矛盾从属于阶级矛盾的观点,指出“民族平等,无论是在一国范围内,还是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本”。卢森堡主张在阶级斗争中消灭私有制,实现民族解放与民族平等。当中国遭到外强入侵时,她说:“中国战争是世界政策新纪元的第一个把所有的文明国家卷进去的事件,联合起来的欧洲各工人政党本来必须立即用抗议来回答国际反动派——神圣同盟这第一次进攻。”[1]卢森堡还特别强调国家间无产阶级联合与团结。她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战争的斗争中,只有各国团结一致的无产阶级群众才能起决定作用。各民族支部的策略的主要注意力因此要集中在教育广大群众具有政治活动能力,确保这些群众行动的国际联系。”罗莎·卢森堡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点,在结合具体条件与情况的基础上,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并且她对帝国主义做了极为深刻的批判与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科学性。同时,在实现民族平等与解放的策略方面,卢森堡进行了相关探索,通过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消灭资本主义的统治能为民族解放创造条件。

卢森堡对殖民主义的批判更加尖锐。马克思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2]显然马恩揭下了资本主义含情脉脉的面纱,批判了西方殖民者入侵亚洲的行为。罗莎·卢森堡在帝国主义阶段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面临反帝与卫国的选择,罗莎·卢森堡鞭辟入里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战争的实质:世界大战既不是为了捍卫民族,也不是为了任何一国的人民群众的经济或者政治上的利益,它仅仅是各国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竞争的产物。卢森堡没有对资本主义妥协,她公开地批判殖民者行为,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或许还要长久的保持下去,但是总有一天丧钟迟早会敲响,为了使我们能够在决定性时刻担负起伟大的任务,全世界无产阶级有必要通过不断的国际行动为这一时刻做好准备。”[3]

罗莎·卢森堡民族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有过一定贡献,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她过分考虑经济,轻视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性。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否定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开展民族自卫战争的可能性。此外,她没有考虑地域的差异以及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忽视民族自决权的可取性。

[1]罗莎·卢森堡.卢森堡文选(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4.

[2]罗莎·卢森堡.卢森堡文选(下卷)[M].人民出版社,199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罗莎卢森堡帝国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拒绝让出座位前,罗莎·帕克斯就已是一名长期争取选举权的活动人士 精读
Luxembourg卢森堡
缺警察,卢森堡打算招外国人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卢森堡的骄傲 查理·高卢Charly Gaul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温柔策略
两英亩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