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直研国防生培养与军校研究生教育衔接的几点思考

2015-03-20王云峰顾成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防生军校部队

王云峰,顾成明

王云峰/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1101);顾成明/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师(江苏南京211101)。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革正在不断加深,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始终保持优势、后继有力,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至关重要。许多国家都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端人才、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部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被赋予了更加艰巨而崇高的历史使命,必须以培养实战人才为导向,抢占世界军事国防人才制高点,瞄准强军目标,谋求打赢。

在军队年轻人才培养与储备方面,1998年北大、清华开始试点培养国防生,随后国防生委托培养工作相继在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展开[1-3]。至今,十余年来毕业的7万余名国防生中,绝大多数补充到了一线作战部队,为部队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为进一步提升部队尖端人才比例与质量,国防生的研究生培养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取得军校研究生入学资格后,可以直接到军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国防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决定了其成长的特殊性,因此对直研国防生培养与军校研究生教育衔接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直研国防生与直研军校生的对比分析

(一)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四年环境较为开放的本科生活使国防生与社会接触密切,思想活跃,多元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的影响,塑造了这一代人的性格特征。而军校学员所处环境相对封闭,思想较为统一,社会变革、舆论冲击、多元文化等对他们的影响要小得多。此外,国防生在地方大学进行了四年本科学习,虽然平时也接受一些军事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但成长的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与整齐划一的军校生相比,他们有着更鲜明的个性。

然而,二者的共性也是明显的。首先,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的人生轨迹很一致,所处的时代也很一致,因此在深层次性格方面,他们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次,地方大学与军校教育虽有不同,但都要遵循教育的最基本规律,科学文化的精髓也不会因为学校的不同而有任何改变。所以,二者的共性也是广泛存在的。

这两类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在军校读研阶段充分展现,特别是直研国防生必须在军校完成从地方到部队的角色转换,剔除个性中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部分,保留积极向上的部分,将个性与共性统一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才能适应环境,融入军校生活。

(二)民主意识与绝对服从的矛盾

国防生接受的高校教育与接触的开放环境赋予了其年轻一代普遍具有的民主意识,他们不盲目相信权威和领导,不愿意接受自认为不对的事物,对于表面上的不公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表面上看,这种民主意识似乎无可厚非,社会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意识。然而,年轻人往往冲动有余而思虑不足,这样的民主意识如果没有建立在深思熟虑、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反而会发挥消极作用。

军校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这是由部队的神圣使命所决定的。听指挥、打胜仗成为了解放军的最高追求。在实战环境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指挥官在作出判断并下达命令之后,士兵必须快速反应、坚决执行,多想多问轻则造成行动迟缓,重则贻误战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战场上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与坚决的执行,这也是绝对服从观念在部队一直存在的科学依据。

从地方大学进入军校读研的国防生要完成身份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首先就要学会绝对服从,克服民主意识与绝对服从的矛盾,即使有想法也应该事后提出,在关键时刻必须做到坚决听从指挥。

(三)军政素质的差距

对比历年毕业的国防生与军校学员下部队之后的表现,整体上看国防生的军政素质明显低于军校生。同样,直研的国防生与军校生在这方面的差距也是存在的。这与地方大学国防生的管理方式有关,客观来说,地方大学的整体氛围并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军政训练,而军校学员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频繁,四年之中两者的差距自然明显。

(四)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从思维和行为习惯上,军校学员在本科阶段的教育受军队文化影响深重,更强调服从、忠诚,从而使创新能力所要求的突破、独立、批判、多向等思维和行为特质受到抑制。国防生大多来自知名高校,受地方大学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影响,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具体环境来看,两类学校都是结合实际,出于各自需要选择了不同的培养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学习能力会产生直接影响,国防生比较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对问题提出质疑,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军校学员的思维方式则往往使之不善于深入思考分析,找出问题。

二、直研国防生培养与军校研究生教育衔接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防生与普通生的收入差距也在缩小,所以在待遇方面的优越感将会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国防生将会丧失热情和目标。“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坚持我军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是党创建人民军队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实施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保证,是我军永不改变的军魂。在新时期,对于直研国防生而言,到了军校才真正开始融入部队,角色转变导致的心理冲突明显,必须通过政治工作筑牢军魂、统一思想、坚定信念。

(二)转变教育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理论成果的转换在部队非常重要,部队对于理论成果实用性的高要求决定了部队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学术性与应用性并重,这就对研究生培养为部队输送的尖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整个研究生招生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要做到这种转变,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突破局限,得到事物内部联系规律,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而国防生经过在地方高校的学习已经使其具备了部分相关能力,更应该利用好这一优势探索新道路[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报告的政策要求基础上深入展开,创新形式,创新方式方法,转变教育方式。

首先,在研究生工作中孕育创新文化。文化氛围好比春日里的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将创新意识植入学员灵魂深处。为此,可以采取研讨争辩形式让学员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等,以克服学员性格上因循守旧的弱点,鼓励学员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思想,培养他们逆向思维、奇特思维、超前思维的能力。其次,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实例并且进行模拟操作,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教知识寻求解决方案,做到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到实际的连贯性教育,所学所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最后,建立研究生的联合、立体培养模式。这一方法在部分军校研究生培养中已经有所运用,主要是与地方相关科研机构签订协议,联合培养研究生。使军校学生进入到相对开放的环境中,接触前沿,了解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难题,达到“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目标。

(三)辅以柔性管理,融入人文关怀

具体可以运用在处理直研国防生与军校生之间的关系时,坚持“人文关怀”促团结[5]“。研究生学员队管理应以“人文关怀”为牵引,全面促进学员队更加团结、更加进取的良好局面形成和维护。坚持“人文关怀”,深入开展以队为家的教育,增强国防生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在这过程中必须要求学员把握好柔性管理的真正内涵,不可将赏识当成不切实际的无价值的表扬,不可将包容当成无原则的忍让,不可将理解当成一味的妥协,不可将关心爱护当成纵容,不可将信任当成放任自流,不可将耐心细致当成优柔寡断。

[1]宋宇鸣,贾涛.关于新形势下军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8).

[2]吴军,吴志丹.浅谈军校研究生学员队国防生学员培养的经验做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28).

[3]陈声亮,郭锦荣.谈国防生角色转变的心理冲突及其引导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王龙.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瓶颈及解决路径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4).

[5]朱丽娅.把握好与刚性管理间关系,加强军校研究生柔性管理[J].新余高专学报,2010(12).

猜你喜欢

国防生军校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