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学检查在肛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015-03-20吴燕兰王业皇

河北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内口瘘管肛瘘

吴燕兰 王业皇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肛瘘大多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其中5% ~15%的复杂型肛瘘,其术后复发率可高达20% ~40%,而高复发率的原因主要是术中遗漏瘘管或隐匿性脓肿等。能术前确定瘘管的位置,特别是能明确继发瘘管的存在及走向,以及与括约肌的关系,并对症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对于避免肛瘘手术失败或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oggio[1]比较了直肠超声技术、MRI与外科手术的精度,认为术前对肛瘘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必要。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常用的肛瘘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瘘管造影、CT、核磁共振(MRI)和盆底超声等诊断技术。本文将目前影像学检查在肛瘘的诊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如下。

1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自1986年,Cammarota首次报道了其应用于肛周脓肿的病理学研究,历经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诊断肛瘘的一项成熟可靠的技术。

国外有研究报道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呈“良好相关”。叶玲等[2]将198例肛周脓肿及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临床上很难确诊的深部脓肿,超声检查可明确脓腔的大小、位置及其与括约肌的关系。体表超声探头对组织穿透性较弱,不能满意的显示位置较深的组织结构,对高位肛瘘、复杂性肛瘘、局部有手术史、肥胖的患者的诊断尚需结合腔内超声。银浩强等[3]对50例肛瘘患者在术前行常规腔内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发现腔内超声显示诊断内口的总符合率为81.0%;诊断主管的总符合率为96.0%;诊断支管的总符合率为58.8%。但也有研究发现腔内超声诊断内口符合率低,仅为9.7%,可能原因为:(1)无法明确的分辨感染灶和纤维瘢痕之间的差别;(2)在鉴别肛瘘复发患者的活动性瘘管和纤维斑痕方面存在困难;(3)直观性较差;(4)内口紧贴探头表面,受外力挤压使内口呈假阳性愈合;(5)水肿的存在,呈现与内膜相似的高回声区而难以鉴别。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肛肠超声,可同时从不同角度获取病变部位的三维立体模块,完整直观的显示脓腔的大小、瘘管的走行以及与括约肌的关系,尤其对内口诊断,准确率较二维超声高。但对于反复发作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壁已纤维化并产生瘢痕者,因在超声波图里,炎症过程在括约肌中为低回声区,与瘢痕产生的低回声区难以区分,因此对于判定瘘管存在遗漏,且对肛缘外的瘘管分支情况的评估存在不足。Sudol-Szopinska等[4]对86例不同类型的肛瘘和肛周脓肿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辅以过氧化氢为增强剂,结果显示12例脓肿全部经手术证实,74例肛瘘的内口符合率为81.1%(60),与手术符合率为86.5%(64例)。此外,王振军等[5]对临床常规手术未能发现肛瘘内口的12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认为超声内镜检查是目前定位已经愈合的内口的一种准确、快速、简便、耐受性好的检查手段,准确性优于Goodsall规律、肛门直肠指诊、窦道造影或美蓝注射以及窦道探针探查。但是,超声内镜操作复杂,价格偏贵,而且不能准确判断内口的时钟方向,目前国内外很少有报道直肠内镜对肛瘘的检查的文献。

2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用于肛瘘的诊断,因其能较好的显示肛门括约肌、直肠等瘘道周围组织结构,有报道称,MRI对肛瘘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0% ~93%[6]。同时,Berman 等[7,8]认为对评价复杂肛瘘,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叶苏婷[9]等对27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比,发现MRI对显示主瘘管和支管的准确率分别为96.8%和88.9%,对外口显示的准确率为96.7%,对内口的准确率为92.6%。潘兆春等[10]对30例高位肛瘘,在术前利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结果、术前临床一般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发现MRI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的准确率为83.3%,一般检查为56.7%;对内口诊断方面,MRI的准确率为80.0%,一般检查为53.3%。虽然,既往研究已显示,MRI对肛瘘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均明显优于瘘管造影和直肠内超声,可以明确肛周软组织及瘘管情况,有助于手术定位[11,12]。但 MRI也有其局限性:当瘘管及内口为多发、分支状时,MRI常会漏诊瘘管及内口数目。其可能原因有:(1)内口或支瘘管细小、其边缘纤维组织替代明显,信号与邻近肌肉相似;(2)患者因疼痛等因素不能静卧,造成图像伪影;(3)复发性肛瘘结构紊乱,部分结构显示不清;(4)未配备直肠腔内线圈,部分直肠、阴道瘘欠清晰。

3 CT三维重建

CT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现已发展为多层螺旋CT技术,统计资料表明,螺旋CT与多种重建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清晰观察到肛周的病变范围,还可以立体地、多角度观察到瘘管的走形,为临床难治性和久治不愈的肛瘘找到原因;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还能判断慢性肛瘘是否有癌变。戚婉等[13]对21例肛瘘患者行螺旋CT检查,结果证实,所获得的立体资料与手术结果具有高符合率(95.2%)。刘日华等[14]对44例患者行CT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44例患者扫描所得的轴位图像及三维重建,明确显示了瘘管的数目、位置、形态、走行、分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清楚地显示了内口,其结果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内口显示符合率100%。王胜全[15]对58例复杂性肛瘘行瘘管多排CT检查,CT图像结果行三维重建处理,与术中所见情况对比,发现CT联合三维重建可显示复杂性肛瘘瘘管的分支情况,在其提示下行手术的58例复杂性肛瘘经12~18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瘘管CT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率达100%。但高玲[16]研究发现,螺旋CT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1)难以全部显示瘘道内口,与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80%;(2)对未完全液化坏死的脓腔及侧支瘘道,显示特异性不高;(3)在区分括约肌、纤维化的盆底肌肉和瘘管方面缺乏足够的对比。此外,国内目前在CT用于肛瘘诊断方面尚不成熟,临床报道不多,还有待于更多临床病例的支持研究。

4 瘘管造影

瘘管造影是最早应用于肛瘘的检查方法。对于比较通畅的瘘管,其能有效显示内口及瘘管的走向,具有比较好的诊断价值。Weisman等[17]在其进行的临床实验中发现,48%的肛瘘造影能观察到常规所未查出的病变。黄士明等[18]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行碘油造影,认为其能及时发现隐蔽性瘘管和原发病灶,为肛瘘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保舜[19]对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瘘管造影,并与术中探针探查内口的方法相比较,影像组69例患者均一次由造影探查到内口,瘘管走形清晰,7例未探查到内口,疑为内盲瘘,对照组12例一次性探到内口,30例经多次反复探查并配合美蓝注射查找到内口,22例未探到内口。然而,Kuijper[20]对2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行术前造影检查,其中16例为高位肛瘘,检查结果与手术相对比,发现内口诊断率仅为20%。亦有报道称瘘管造影成功率低,诊断正确率仅为16%,对手术治疗的帮助有限,且传统的瘘管造影的方法、器材落后,已有废弃的趋势。近年来,刘朝晖等[21]改进造影方法,对24例肛瘘患者行瘘管造影,17例造影成功,成功率78%,术后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认为改进后的肛瘘造影方法可以提高内口准确率,降低手术复发率。目前对于瘘管造影,观点不一,大多数学者认为,瘘管造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1)当肛瘘无外口时,则无法行瘘管造影;(2)当瘘管分支粘连,或管道狭窄时,因造影剂难以通过,瘘管及内口常不能准确显影;(3)受体位影响,易造成假阳性。此外,瘘管造影可因加压注射,引起菌血症,或造影剂不良反应,且与其他检查相比,该检查还存在电离辐射,有一定的伤害性,对有些患者是不合适的。

有报道瘘管造影的准确率仅为16%,且无法显示瘘管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随后,Maier等[22]亦报道了直肠内超声的敏感度为60%,MRI为84%,此外,直肠内超声假阳性率高于MRI。由此可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达到100%的正确率,尤其是复杂性肛瘘。对肛肠科医师来说,术前准确寻找瘘管的原发管道、内口、支管及评估肛瘘与肛门内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可降低术后复发和肛门失禁的风险。故在肛瘘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1~2种甚至多种方法结合应用,为有效地术前评估,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对低位肛瘘、括约肌间肛瘘等简单肛瘘的诊断可通过瘘管造影、超声及CT作出明确诊断。对于括约肌外瘘或经括约肌瘘等高位复杂性肛瘘,或肛瘘再手术的患者,MRI检查结合超声等多种手段可准确分辨瘘管、内口、疤痕与肛周组织,明确诊断。

1 Poggio JL.Current techniques in evaluating fistula-in-ano and perianal sepsis:endorectal ultrasound technique and comparison in accuracy with surger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emin Colon Rectal Surg,2010,4:215-221.

2 叶玲,郑鸣霄,陈鸿.超声诊断在肛周脓肿、肛瘘的临床应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2:11-12.

3 银浩强,肖沪生,曹永清,等.经直肠腔内超声结合示意图法诊断肛瘘的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集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

4 Sudol-Szopinska I.Reliability of endoson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anal fistula and abscesses.Acta Tadiol,2002,43:599-602.

5 王振军,杨斌,年卫东,等.肛门内镜超声检查对内口愈合的肛瘘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11:20-21.

6 Al-Khawari HA,Gupta R,Sinan TS,et al.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perianal fistulas.Med Princ Pract,2005,14:46-52.

7 Berman L,Israel GM,McCarthy SM,et al.Utility of resonance imaging in anorectal disease.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3153-3158.

8 Sahni VA,Ahmad R,Burling D.Which method is best for imaging of perianal fistula.Abdom Imaging,2008,33:26-30.

9 叶苏婷,缪锦芬,赵志新,等.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271-274.

10 潘兆春,陈邑岐,钱海华,等.高位肛瘘术前MRI与临床诊断的比较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814-816.

11 Buchanan GN,Halligan S,Bartram CL,et al.Clinical examination,endosonography,and MR imaging i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fistula in ano:comparison with outcome-based reference standard.Radiology,2004,233:674-681.

12 Schaefer O,Lohrmann C,Langer M.Assessment of anal fistulas with high-resolution subtraction MR fistulography:comparison with surgical findings.J Magn Reson Imaging,2004,19:91-98.

13 戚婉,石荣.MSCT在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5,3:181-183.

14 刘日华,柯勇,李奕钊,等.肛瘘造影的CT表现及分型.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333-334.

15 王胜全.瘘管CT造影在复杂性肛瘘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4-125.

16 高玲.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应用价值.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1,1:43-44,50.

17 Weisman RI.The role of fistulography in fistula-in-ano.Dis Colon Rectum.1991,34:181

18 黄士明,杨关根,沈海强.高位复杂性肛瘘碘油造影的临床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3:85.

19 保舜.介入影像下肛瘘内口精确造影对高位复杂肛瘘术中指导的研究.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3:4.

20 Kuijpers HC.Fistulography,anal endosonography,or MRI.Sem colon Rect Surg,1998,9:163.

21 刘朝晖,王实,陈跃宇.肛瘘造影的改进及其对手术结果的影响.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2:81-82.

22 Maier AG,Funovics MA,Kreuzer SH,et al.Evaluation of perianal sepsis:comparison of an alult raso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Magn Reson Imaging,2001,14:254-260.

猜你喜欢

内口瘘管肛瘘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