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中事件征兆探析

2015-03-20瞿小枝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兆预感事象

瞿小枝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三国演义》中事件征兆探析

瞿小枝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事件征兆数量丰富,形式多样,一些看似孤立的征兆往往会遥相呼应此前已经出现的其他预兆。事件征兆尽管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一般都会作为小说构架隐形线索的某个节点。此种写法,传达了作者浓厚的天人感应观念。

三国演义;事件征兆;天人感应

所谓征兆,是指在一些重大或特别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的带有预兆性质的事物和人体异常迹象。此种情况,古人很早就有认识,《素问•天元纪大论》云:“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1]363《汉书•李寻传》亦云:“举错悖逆,咎败将至,徵兆为之先见。”[2]3180在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大事件之前的征兆描写也是增加艺术趣味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在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很普遍,有些章节甚至有五六处之多,颇具代表性,这使整部作品具有趣味性之外,也带上极其浓重的神秘色彩。整体来看,《三国演义》中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事件征兆大致可分为物象(事象)警示和直觉预感两大类型。

一、物象(事象)警示

《三国演义》中的物象(事象)警示,是指在重大事件或变故发生之前,自然界或日常生活用具等突然出现的有预兆性质的异常反应或变化,以之为警示,往往会表现为季节失序、怪异生物出现、重大灾害、器物莫名其妙损毁等。此种警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单个物象(事象)警示单个事件,但这种看似单个的物象(事象)警示其实并不孤立,往往会遥相呼应此前已经出现的其他预兆,其中自有逻辑线索遥相连接。如军旗异动,在《三国演义》中往往警示军中剧变,具体而言,如中军帅旗风中折断,预示兵败甚至主将身亡。第七回孙坚围攻襄阳时,“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韩当曰:‘此非吉兆,可暂班师。’”孙坚不听韩当之言,攻城愈急,结果被刘表部将吕公伏击,中箭身亡。此次征兆应验,表面看似偶然,实则含有必然性。孙坚死于刀箭之下,第六回中已预埋线索。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率先进入洛阳,在建章殿南井中打捞出宫女尸体身上所背传国玉玺,听从部将程普建议,欲速回江东,别图大事。但消息为袁绍得知,孙坚为表清白,尽快脱身,遂指天为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返回江东路过荆州时,刘表奉袁绍之命截取玉玺,孙坚为了脱身,再次发誓:“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这种欺天的誓言,必然种下日后悲剧的因果,因此从全书结构框架看,孙坚帅旗折断的征兆是在呼应第六回孙坚所发誓言。

第四十八回赤壁大战之前,周瑜于山顶观望曹营战船,“忽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结果在第四十九回应验,曹军被蜀吴联军火攻,全军覆没。第五十回曹操自华容道逃回谷口时,“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此次“风吹折中央黄旗”所预示曹军之覆没其实也非孤立,四十八回曹操江上夜宴时,已有两次征兆,一次是“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已有兵败征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鸦被看作凶鸟,早在远古神话中,太阳以金乌形象出现,曾经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3]254为祸人间。“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4]57人类才得以生存。《诗经•邶风•北风》也有关于乌鸦为凶鸟的文化信息:“莫赤匪狐,莫黑匪乌。”而在民间,乌鸦叫凶是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动物禁忌,“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老鸦叫,祸事到”等反映的正是此种观念。另一次征兆则是曹操大醉后所赋《短歌行》,其“月明星稀”四句预兆曹操南征必败,扬州刺史刘馥已识其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但被曹操以败兴而杀。

中军帅旗无风自倒,其兆更加诡异,结果更加惨烈。第八十四回刘备征东吴为关羽报仇,“忽见帐前中军旗幡,无风自倒。”部将程畿解为吴兵劫营征兆,但程畿只识其一,不知其二,此番吴军不光劫营,而是在两军相守七八月,刘备兵疲意阻之时发动总攻,欲一举歼灭蜀军,结果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逃归白帝城。与中军帅旗被风吹断之兆不同,帅旗无风自倒这种诡异征兆一来预示刘备大军伐吴寻仇乃自寻败亡;二来应验第八十一回刘备伐吴前青城山异人李意所画图谶预测的伐吴结局:“先主再三求问,意乃索纸笔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毕便一一扯碎。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旁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李意所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代表刘备伐吴屯兵四十营;“画毕便一一扯碎”警示四十余处营寨将皆被吴国攻破,灰飞烟灭;“一大人仰卧于地上,旁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预示刘备兵败,身亡白帝城。可惜刘备不能参破,而谓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为信。”

树木折断、建筑倒塌、车辆损毁等异变,一般警示小说中重要人物即将身亡,这种征兆描写一般多用于显示解析征兆之人的高超修为或传达生死由命之类的观念,对于推动情节发展作用不大。如第九十七回,东吴遣使致书后主,请兵伐魏,诸葛亮正在讨论出兵之时,“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诸葛亮占了一课:“此风主损一大将!”结果正饮酒间,赵云两子来报:“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七十八回曹操卧病,出现幻觉,“拔剑望空砍去,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曹操于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孤天命已尽,安可救乎?”次日身亡。第九十一回曹丕卒前,“许昌城门无故自崩,乃不祥之兆,朕故自知必死也”。第一百零八回孙权卒前亦有征兆:“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风,江海涌涛,平地水深八尺。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卓于道上”。第一百一十三回孙綝被杀前夜也现征兆:“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老树连根拔起。”家人已有预感:“一夜狂风不息,今早又无故惊倒,恐非吉兆,不可赴会。”

另一种是多种物象(事象)警示某个事件,往往是多种异常物象(事象)接连出现,强化预兆性,此类征兆尽管在小说情节发展中作用可能各不相同,但往往会作为小说构架隐形线索的某个节点,尤其是照应某些其他形式预兆,传达事由天定,无处可逃的理念。第一回开篇描写一系列异常物象:“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非止一种异象的种种不祥是汉末“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的征兆,此兆可视为全书总引子,为整个小说情节展开的大背景,篇中主要人物在这场大变乱中次第出场,重要事件也随之展开。第一百零六回辽东公孙渊国破身亡前,亦现类似系列征兆:“今国中屡见怪异之事:近有犬戴巾帻,身披红衣,上屋作人行;又城南乡民造饭,饭甑之中,忽有一小儿蒸死于内;襄平北市中,地忽陷一穴,涌出一块肉,周围数尺,头面眼耳口鼻都具,独无手足,刀箭不能伤,不知何物。”卜者认此为凶兆:“有形不成,有口无声;国家亡灭,故现其形。有此三者,皆不祥之兆也。”劝公孙渊“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当然,使公孙渊国破身亡的一系列事件征兆是“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在照应同一回中司马懿所述天象的昭示:“仰观天文,忽见一星,其大如斗,流光数丈,自首山东北,坠于襄平东南。各营将士,无不惊骇。懿见之大喜,乃谓众将曰:‘五日之后,星落处必斩公孙渊矣。’”第九回董卓被杀前一天也出现车轮折断、辔头掣断、狂风骤起和昏雾蔽天等多种征兆,显示董卓作恶过多,已致天怒人怨,其身死是天意,不可避免。从小说整体结构看,这系列征兆全部连系于此前流传洛阳的童谣上,“献帝元初,京都童谣。按‘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不得生’者,亦旋破亡也”。[5]3285可以看作是对洛阳童谣的具体物象化阐释。

二、直觉预感

直觉预感也是《三国演义》中事件征兆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相对而言,数量和形式没有物象(事象)警示那么丰富,但由于跟一些重大事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也值得重视。现代人观念中的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是意识的本能反应,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预感通常为第六感官,主要表现为:看见不应看见的东西,听到不应听到的声音,或者感觉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本文所说的直觉预感是指事件当事人或重要相关人在特定时候身体产生某种本能反应而感觉到将有事情会发生。《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发生前,除了会出现诸如梦境预兆、物象(事象)警示甚至星象预示等征兆之外,亲友等关系密切的事件相关人有时也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直觉预感,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征兆,是外在世界中的事件尚在酝酿和积累过程中时,其信息能量被当事人或事件重要相关者预先接受或感知而产生的身体本能反应。这种预感有些是当事人自己的直觉,如第八十一回张飞被杀前“神思昏乱,动止恍惚,乃问部将曰:‘吾今心惊肉颠,坐卧不安,此何意也?’”这是比较典型的当事人自己的直觉预感,表明事件已经达到即将发生的临界处,周围气场已经发生异于寻常的重要变化,只是当事人张飞本人没能准确判知此事与自己的直接联系,从而尝试远祸全身。第七十八回曹操剑砍梨树后,即有预感,而这次预感正预示了曹操罹病身亡:“是夜二更,操睡卧不安,坐于殿中,隐几而寐。”然后便梦到梨树神:“忽见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树之神也。汝盖建始殿,意欲篡逆,却来伐吾神木!吾知汝数尽,特来杀汝!’”由此致病,不久弃世。

有些预感则是事件相关人的直觉,如第九回写董卓死前,其母“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结果次日董卓被砍杀。第七十七回关羽被杀前,刘备即出现直觉预感,直观感觉就是浑身肉颤,坐立不安:“忽一日,玄德自觉浑身肉颤,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宁睡。”接下来就是以梦的形式应验了预感:“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就室中起一阵冷风,灯灭复明,抬头见一人立于灯下。玄德问曰:‘汝何人,夤夜至吾内室?’其人不答。玄德疑怪,自起视之,乃是关公,于灯影下往来躲避。玄德曰:‘贤弟别来无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与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关公泣告曰:‘愿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讫,冷风骤起,关公不见。玄德忽然惊觉,乃是一梦。时正三鼓。”

《三国演义》中直觉预感,表面上看似经常是突然出现,但若将其置于全书视野之中,则每一个预感都不是孤立的,往往此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其他方面的迹象或预兆,而当事人或亲友的预感只是一系列迹象或预兆的组成部分而已。如第七十八曹操得病的预感之前,已经有一系列异常迹象出现:首先是曹操“自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见关公”,由此引发新建宫殿之事;其次是砍伐栋梁时,“回报此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不能斩伐”,相当蹊跷,而曹操“仰观那树,亭亭如华盖,直侵云汉,并无曲节”,也颇诡异;然后是乡老数人前来谏曰:“此树已数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最后是曹操“拔所佩剑亲自砍之,铮然有声,血溅满身”。曹操的预感其实是建立在上述诸多异象之上,有其内在必然性。第七十七回关羽被杀前,刘备出现直觉预感之前或同时,亦有其他征兆与迹象出现,首先是第七十三回关羽昼梦大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第七十七回诸葛亮观天象预测:“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东吴吕范以蓍草卜得关羽“今夜亥时必然就擒”等。

三、结 语

《三国演义》在多次重大事件发生前后描写一系列各类征兆,一方面有作者追求情节曲折动人,增加趣味性和神秘性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与作者浓厚的天人感应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如第一回开篇所描写导致“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的一系列异象征兆实际上体现的是董仲舒“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2]2498的观点。第一百零六回辽东出现一系列异常物象后,参军伦直也以天人感应思想劝谏公孙渊:“贾范之言是也。圣人云:‘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则出自《礼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6]709此类似观点和思想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屡见不鲜。

[1]启玄子,王冰.皇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宋]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钱玄,等.译注.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7.

[7]宦书亮.《三国演义》梦系统解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5):75-79.

(责任编辑:郑宗荣)

An Analysis of the Signs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QU Xiaozhi
(School of Literatur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Signs are large in number and various in kinds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ome of them look isolated but often correspond with some other signs that have already emerged. Though different signs vary in the function of the plot development, they often function as the turning point of some implicit theme of the story frame. This writing method implies the writer’s idea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kin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igns; intera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kind

I207.413

A

1009-8135(2015)05-0040-03

2015-05-15

瞿小枝(1989-),女,重庆万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预兆预感事象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预感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乌鸦与狗
中国法学的“近代预兆”与“挫折”——以吴经熊生活实态为视角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感知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凤凰飞翔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