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螃蟹诗词的文化景象

2015-03-19钱仓水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螃蟹

钱仓水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作为咏物诗之一的螃蟹诗词晚出,然而自唐以后却异军突起,不仅延绵至清,而且相当繁荣,在诗国的一角里闪出了璀璨的文化景象。

历史轨迹

咏蟹诗诞生于唐代,第一首《鲁城民歌》反映了鲁城界内种稻置屯,结果稻穗被食尽,“年年索蟹夫”[1]第25册:9896的百姓怨苦。之后,李白、杜甫①杜甫涉蟹句,宋·傅肱《蟹谱》作“二螯或把持”(见宋·左圭辑,1927年武进陶氏据宋咸淳《百川学海》本下篇“纪赋詠”),宋·高似孙《蟹略》作“二螯堪把持”(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本卷三“把蟹”)等,为《全唐诗》及其补遗未曾收录的逸句。、元稹、白居易等都有涉蟹诗句,李颀“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赠张旭》),凸显了草书大家张旭嗜蟹的程度;杜牧“吴溪紫蟹肥”(《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最早触及了吴地螃蟹的肥美。至晚唐,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盛产和南人喜食的螃蟹更多地进入诗人视野,经过孕育,皮日休、陆龟蒙、唐彦谦、李贞白等便开始了诗人的专题咏唱,为数不多,却各具光彩。

宋代,咏蟹诗就像泉水一般喷涌了出来,翻翻《全宋诗》,就有一百几十位诗人抒写过咏蟹诗或涉蟹诗,苏轼除了《丁公默送蝤蛑》外,还有十九首诗涉蟹;黄庭坚写了《谢何十三送蟹》等八首咏蟹诗;陆游除了《糟蟹》等四首咏蟹诗外,还有六十多首涉蟹诗;高似孙写了《䤌蟹》等十四首咏蟹诗,并存留五十一个涉蟹诗句,成了中国诗歌史上咏蟹最多的诗人。宋代咏蟹名诗名句犹似水花飞溅,以句而言,有宋祁“越蟹丹螯美”(《抒怀呈同舍》)、欧阳修“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张耒“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寄文刚求蟹》)、徐似道“不食螃蟹辜负腹”(《游庐山得蟹》)……千百年来始终引人共鸣。

宋词波澜壮阔,咏蟹词也随潮涌现,李曾伯、方岳以及唐艺孙、吕同老、唐珏、陈恕可同以《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为题各自赋词,虽说寥寥,可是开创了词而咏蟹的先河。

元代咏蟹寥落,可是仍有像马臻《蟹》、艾性夫《悯蟹》、马祖常《宋徽宗画蟹》、杨维桢《蟹》等可圈可点的诗篇。此外,元曲里的散曲也闪现出了咏蟹的身影,薛昂夫《庆东原·西皋亭适兴》[2]第2册:714便是代表作,其中“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显示了豪爽之气;王实甫、乔吉、张可久等多有涉蟹句;马致远《夜行船套·秋思》[2]第1册:233:“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其情怀打动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明代咏蟹重新崛起,众多诗人加入了咏唱队伍,钱宰、刘基、张宪、高启、吴承恩、王叔承等等,彼落此起,热热闹闹。一生命运多舛而又多才多艺的画家兼诗人徐渭写作了十多首咏蟹诗,又多又好。徐子熙《蟹》:“瀚海潮生万泒浑,鱼虾随势尽惊奔;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3]485,歌颂了老蟹凛然的英雄气概,具有象征意义。咄咄夫《乡人不识蟹歌》以口语化的叙事短唱形式,把蟹称为“大肚皮的蜘蛛”“没头没脑的东西”[4]等,诙谐有趣,别开境界。

词而至明,不乏佳作,夏言《大江东去·答李蒲汀惠蟹》开朗旷达,“满壳膏肥,双钳肉嫩,味胜经霜雪。遍尝海错,还输此种为傑”,便是词中警句。焦竑、陈霆等人的词亦可诵读。此外,像汤式散曲里“烹螯玉髓肥”(《江村即事》)句,贴切可爱。

清代咏蟹诗形成高潮,人数上更为众多,题材上更为广泛,形式上更为丰富,风格上更为摇曳。屈大均、郑燮、黄子云、洪亮吉、张问陶、翁同龢等等都有咏蟹诗传世。曹雪芹《红楼梦》里的三首《螃蟹咏》,题旨不一,首首绝唱,并随着小说广为流传。张士保《题画蟹》:“终日横行亦太痴,拖泥带水到何时?许多河鲤登龙去,问尔努晴知不知?”[5]359别出心裁,情趣盎然。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莫道山厨秋夜冷,家家邀客话团脐”[6]111,反映了彼时上海食蟹的普遍。无名氏《螃蟹段儿》[7]下册:771采用了曲艺形式,即实质上的长篇叙事诗,写了东北某地一个满汉小两口家里因螃蟹闹出的一幕生活小喜剧,真实而夸张,口语而生动,在整个中国咏蟹诗的领域里闪耀着夺目的异彩。

较之前代,咏蟹词也昌盛,李渔、尤侗、陈维崧、钱大昕等等一一涉足,仅以词牌“桂枝香”而赋的便多达二十多首,各有优长。朱彝尊“村村簖蟹肥”(《普天乐》)、毛际可“中年自笑,持螯已足,浮名何有”(《桂枝香·咏蟹》)等句,受人注意。散曲则有厉鹗、吴锡麒等的作品,流脉犹存。

社会价值

诗词而以螃蟹为题材,价值独特丰盈,主要是:

记录了蟹况。蟹是动物是商品是美食,并由此各自派生出了种种状况,包括种类、性状、产地、捕捉、买卖、食用等,对此,诗词里有着全方位和多侧面的记录。试读如下例句或例诗:

江湖好是横行处,草浅泥污过一生(艾性夫《悯蟹》)[8]第70册:44432

故尔饱菱芡,饥来窃稻粮(徐渭《蟹》)[9]第1册:209

夜火争聚微光,桂影误投簾隙(唐珏《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10]第5册:3427

鄂州为客处,紫蟹最堪怜;朱邸争先买,青楼不计钱(袁宏道《忆蟹》)[11]集174:804

华筳能及蟹,酒兴十分开;染醋忘双箸,横螯响一腮(周容《食蟹诗》)[12]第1册:157

例一记录了蟹的生息环境和横行动态,例二记录了蟹的湿地食饵,例三记录了蟹的趋光性进而以帘捕捉,例四记录了蟹的受人爱食和买卖兴旺,例五记录了食蟹的兴致和情状,诸如此类,充斥于诗词之中。这种记录是形象的、具体的,具有感性的认识价值。

特别需要提到的,有的诗篇还最先触及了某种蟹况。唐·丘丹《季冬》:“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㼐”[13]第10册:3480,最先触及了蟹类之一的红蟹;唐·唐彦谦《蟹》:“板罾拖网取赛多”[14]第20册:7680,最先触及了以板罾和拖网捕蟹;宋·梅尧臣《钓蟹》:“香饵与长丝,下垂宁自觉”[15]第5册:1900,最先触及了钓蟹;明·王叔承《上已日吴野人烹蟹及吴化父兄弟宴集》:“枫落直过桃花时”[16]第9册:4829,可以在“枫落”之后一直吃到“桃花”时节,最先触及了捕到蟹后的藏养。如此等等,因为首开记录,当是动物、渔业、饮食等研究材料,具有历史性的文献价值。

投射了世态。本来,螃蟹只是自然物,可是自进入了人的视野和生活之后又成了社会物,螃蟹而诗词,总会或显或隐或强或弱地投射出那个时代的世态。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姜师度好奇诡,为沧州刺史兼按察,于鲁城界内种稻置屯,穗蟹食尽,又差夫打蟹,民苦之,歌曰:‘卤地抑种稻,一概被水沫;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活’。”[17]上册:31它既反映了天灾,水稻遭水淹没,遭蟹食尽;更反映了人祸,长官意志,不顾自然条件,置屯卤地种稻,年年索夫打蟹。民歌直接揭示了彼时彼地“百姓不可活”的苦难和悲惨。

徐渭所处的明代,权臣严嵩当道,社会乌烟瘴气,他八次乡试,只因思想“不与时调合”,均皆不中,另一方面,粗夯蠢物,胸无点墨,只因生在富贵家庭,却能在考试中黄甲题名,被金殿传唱,于是才华横溢的他愤然写下《题黄甲图轴》:“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9]第4册:1314,曲折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徐渭后来当过八年浙闽总督幕客,看见许多将领养尊处优,饱食终日,而面对倭寇骚扰,却躲在寨里不去围剿,于是他又写下《题画蟹》:“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胄欲何为?”[9]第2册:409隐晦地披露了军队的腐败。

自唐开始,螃蟹与重阳节挂钩,经过宋元,到了明清。例如:明·唐寅“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阳”(《江南四季歌》),明·吴承恩“重阳蟹壮及时烹”(《西游记》第十回),清·郑燮“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留秋》),清·曹雪芹“对斯佳品酬佳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清·张问陶“买花蒸蟹过重阳”(《九月九日画菊数枝蟹数辈漫题一绝》)……扬州、金陵等地的店铺商家、手工作坊在重九之夕还要吃螃蟹酒。清·孔庆镕《扬州竹枝词》:“紫蟹居然一市空,买来声价重青铜;东翁为劝茱萸酒,过却明朝上夜工”[18]第4册:3378,这成了夜工开始的预约,成了某些行业的惯例。类此诗词记录,推进并见证了“重阳佳节吃螃蟹”风俗的形成,成了该日一道社会风景。

当然,大多数螃蟹诗词是闲适的,有表达隐逸的快乐,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等,一一投射出平常而又丰富的世俗情状。

抒发了情志。诗人因蟹生感、由蟹遣兴、托蟹寄情、借蟹言志,其间必定灌注进自己的爱憎好恶悲喜苦乐的襟怀。

唐·皮日休《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19]第25册:9865,联系这位特殊诗人所处的特殊时期看,他是假借咏蟹而寄寓了对黄巢起义的赞扬。明·王世贞《蓼根蟹》:“唼喋红蓼根,双螯利于手;横行能几何,终当堕人口”[20]第1282册:269,联系诗人的身世看,他是假借咏蟹而寄寓了对权奸严嵩的诅咒。此类诗词颇多,情况不一,但都有以蟹言志的内涵。

应该说,诗词中最多的是抒发诗人在食蟹时的某种情绪。例如宋·李纲《九月八日渡淮》说“蟹螯菊蕊风味遒,且须为尽黄金舟;世间种种如梦电,此物能消万古愁”[21]第27册:17660,抒写了因抗金受到排挤便食蟹饮酒浇愁的悲凉情绪;明·张宪《中秋碧云师送蟹》说“且对霜娥供大嚼,酒后高歌绕碧云,九峰一夜霜华落”[16]第2册:680,抒写了得蟹而食而饮而歌的欢乐情绪;清·张问陶《病中与椒畦莳塘补之旗樵食蟹,乡思少宽,蜀无蟹故也》说“未免以身投嗜好,年年因汝客中原”[22]105,抒写了因为嗜好螃蟹而愿留产蟹之地中原的情绪……情况不一,一概都宣泄了各自的情怀。

艺术特色

螃蟹而以诗词为形式,艺术鲜明多彩,主要是:

切合。就是写蟹像蟹,写蟹是蟹,抓住特征,勾勒形象,呈现出一只活脱脱的蟹及其鲜灵灵的相关事物,切合咏蟹的含义。

据杨亿《谈苑》载:“南唐建帅陈诲之子德诚,罢管沿江水军,入掌禁卫,颇患拘束。方宴客,(朱)贞白在坐,食蟹,德诚顾贞白曰:‘请咏之’。贞白曰:‘蝉眼龟形脚似蛛,未尝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众客皆笑绝。”①《杨文公谈苑》此条作“朱贞白善嘲咏”,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版。《全唐诗》卷八七○收录云“李贞白”,待考。此诗比喻迭出,真实贴切,把蟹描绘得传神极了,而且还不露痕迹地借蟹嘲讽了江湖盗贼和恭维了将士戡乱的胜利,可说曲尽其妙。据姜南《蓉塘诗话》载:明代沈明德天资颖敏,早游庠序,终未中举,为布衣诗人,有《咏蟹》云:“郭索横行逸气豪,秋来兴味满江皋”;蟹的活动情状,刻划得活灵活现,而且以蟹寓己,夫子自道,确实“豪俊可爱”。②引自清·蒋延锡《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蟹部彙考·蟹部纪事》,中华书局缩印雍正本,1934。另,《尧山堂外纪》卷八十四,亦记其人其诗,见《续修四库全书》1195册。

蟹是客观的存在,又涉及方方面面,诗人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咏唱,造就了诗词的多姿多彩,然而却一概真切:陆龟蒙“骨青犹似含春霭”,蟹壳青青;杨维桢“郭索肥时香晚稻”,稻熟螃蟹肥;黄庭坚“寒沙奔火祸胎成”,渔人以灯诱而捕蟹;叶纨纨“家家煮蟹沽村酒”,蟹为佐酒佳品;秦荣光“老饕筳佐醋和姜”,醋和姜是吃螃蟹增鲜的蘸料……都据实而写,都客观真切。

意新。或描状如见,或情景相融,或理趣盎然,面对同一对象,却不落陈套,新意迭出,许多咏蟹诗篇和诗句能使人叫好叫绝。

仅就作为食品的螃蟹而言,历来对它的美味受到毫无例外的赞赏:“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樽前第一流”(曾幾《谢路宪送蟹》),“樽前检点,海鲜君是魁桀”(焦竑《念奴娇·咏蟹》),“两螯交雪挺,百味失风骚”(徐渭《蟹六首》),“占尽江南味,玄黄一壳藏”(孙永祚《蟹赋》)……这些评价一致,都认为蟹是最好水产品,最好的下酒物,却抒写各异。再读如下的描摹:

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嗍出琼酥香(唐彦谦《蟹》)[14]第20册:7680

壳薄胭脂染,膏腴琥珀香(刘攽《蟹》)[23]第11册:7314两螯盛贮白琼瑶,半壳微含红玛瑙(杨维桢《蟹》)[24]

两螯白雪堆盘重,一壳黄金上箸轻(宋讷《盐蟹数枚寄摄中谊斋》)[25]第2册:383

肪白直欲同砗磲,壳红更自嫓珊瑚(宋至《持螯歌》)[26]第263册:202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曹雪芹《螃蟹咏》)[27]第38回

柔腻或白芙蓉脂,垒块或赤丹砂毬(黄子云《横泾外舅席上食蟹歌》)[28]第2册:1143

此类描摹不可胜数,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犹如竞技场上各显身手,诗人以各自的感受和智慧,把心灵中种种美好的东西作为比喻,黄金、白玉、胭脂、琥珀、玛瑙等等,绚丽多彩,美轮美奂,使人觉得真实而又形象地说出了螃蟹是款色香味皆美的珍馐,敲动心弦,勾起馋欲,充满艺术魅力。

再继续延伸下去,吃了之后呢?苏舜钦说“醉觉人生万事休”(《小酌》),罗愿说“便作风流一世人”(《闻寺薄燕客以醉蟹送并有诗及见次韵》),杨公远说“把酒高歌快一生”(《次兰皋擘蟹》),袁凯说“老死江南不怨天”(《浦口竹枝》)……诗人们一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食蟹带来的无限快乐。

语工。就是语言工巧精致,符合螃蟹题材,符合诗词格律,凝练,优美。

苏轼《丁公默送蝤蛑》[23]第14册:9287:“两螯斫雪劝加歺”句“斫雪”即螯肉斫下如雪,“雪”乃是从语言矿藏里挑选出来的最准字眼,片片洁白,片片柔嫩,与动词“斫”结合,更显出一种吃蟹时的动态美;斫螯,酥片,如雪,构成了妙不可言的微观意境,炼字可谓精警。黄庭坚《谢何十三送蟹》[29]第17册:11427句:“形模虽入妇女笑,风味可解壮士颜”,以强烈反差说明螃蟹特点,写出了人人都曾有过的心里感觉,造句可谓雄奇。洪亮吉《有馈蟹者戏答》[30]第2册:954:“万羊太尉唐代,万鸭词林本朝;如许各从所好,愿烹十万霜螯”,用典,联想,夸张,诉愿,使人心灵震撼,使人回肠荡气,赋诗可谓英爽。

试读清·陆次云《减字木兰花·蟹》[31]第12册:6849:

半藏半露,窄穴容身穿浅渡。如寂如喧,吹沫成珠个个圆。

不齐不正,遥睇青空双眼硬。时疾时徐,郭索横行何所须。

不说把蟹的行藏和形态描摹逼真、活脱传神,就其句式而言,自然而贴切,整齐而对偶,给了人一种语言形式美的愉悦。

蟹诗形式殊异,诗、词、散曲,绝句、律诗、长歌,五言、七言、长短句等,蟹诗风格各别,或严整或疏放或含蓄或直率或风趣或平淡等,然而既然用以咏蟹,也都是韵律优美、节奏鲜明的,也都是朗朗上口、百读不厌的,也都是语工而精致、言简而意赅的。

蟹句现象

蟹句是指咏蟹诗中的诗句和非咏蟹诗中的涉蟹诗句,或因需要或因优秀等原因而被摘出引用。咏蟹诗被人传诵的如“膏似玄黄溢,香含兰桂鲜”,是从屈大均《沉香蟹子》里摘出引用的;非咏蟹诗被人叹赏的如“蟹螯暂擘馋涎堕,酒渌初倾老眼明”,是从陆游《病愈》里摘出引用的涉蟹诗句。

诗句摘用始于《诗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因古人立言而被摘用汗牛充栋,之后又有楚辞、乐府诗句的摘用。蟹诗自唐方出,可是到了宋代派生出蟹句摘用后,量多面广,延绵至清,比起其他咏物诗句的摘用,更为瞩目,更为突出,因此可以称之为蟹句现象。

蟹句的摘用存在于笔记小说、诗话、类书、字书等,尤其在宋·傅肱《蟹谱》、宋·高似孙《蟹略》、清·孙之騄《蟹录》里更多,那么有什么意义呢?

补充了文献。今人编纂《全宋诗》摘录了各种典籍的蟹句,仅仅摘录自《蟹略》的就有包括晏殊“蟹螯今在左,欲拍酒船浮”、刘攽“霜蟹人人得,春醪盎盎浮”、汪藻“寒无蟹螯持,犹觉非故园”等逸句达114个,其中邵迎、张佑、陈璹等仅摘录了《蟹略》一个涉蟹逸句,就使他们在《全宋诗》里占了一席位置(顺便说一句,像齐唐、章甫等的涉蟹逸句仍然失收),如此,使得一代诗集更加丰满,更加齐备。进一步说,即使在总集或别集里均见的蟹句,因为版本的原因,有了《蟹略》的摘录,也多了一个可供校勘的参照。故而,蟹句的保存有着补充文献的意义。

辅助了传播。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颇为士大夫所称[32]第1册:618。宋初隐逸诗人林逋的诗句里,郭索是蟹行貌,钩辀是鹧鸪声,“语新而属对亲切”。它是逸句,因欧阳修记载而传世,因欧阳修称赏而名世。于此,此句或被后人讨论,或被后人画图,扩大了影响。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毗陵一士人姓常,为《蟹》诗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讥朱勔父子[33]第5册:4644。朱勔父子是谁?谄事权奸蔡京、童贯得官,迎合宋徽宗垂意花石在苏州设置应奉局,豪夺渔取,凌虐东南百姓达二十年的恶阀。常州常姓士人借蟹抨击,何等痛快,何等解恨!它也是逸句,因张邦基记载而传世,并因其诗注解释了寓意而名世,以后又被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清《古今图书集成》等引录,传播甚广,至今仍然被人认为是以蟹讥权贵的千古诅咒杰作。其他像源于元·杨显之《潇湘雨》里的“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句,或被词曲引录,或被图画所题,辅助了传播,更成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引导了欣赏。许多咏蟹诗句或非咏蟹诗里的涉蟹诗句,人们阅读的时候往往忽略,而经各种典籍摘出,便引起注意,进而吟哦,受到欣赏。

黄庭坚诗逸句“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被宋·林洪《山家清供》“持螯供”条引录,并誉为“真可谓诗中之骚”后[34]下册:303,不仅获得存留,而且也受到后人激赏,认为很贴切很形象很诗意,并为许多诗人在自己的诗词里沿用。杨万里《和尤延之见戏触藩之韵以寄之》“文戈却日玉无价,宝气蟠胸金欲流”句,被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尤杨雅谑》摘引并释意云:“亦以蝤蛑戏之也”[35]第5册:5379,人们才知道杨万里是以“蝤蛑”称金石之交尤袤(南宋四大家之一),表面看诗句仍以蝤蛑相戏,实质上是借蝤蛑夸赞了挚友尤袤:时间推移,留下的是玉一般的无价文字;满腹学问,才华横溢出似金一般的华美篇章。从而使人读懂了摘句,并进一步领略了杨万里一语双关的善谑。其他像《鹤林玉露》摘引黄庭坚“蟹胥与竹萌,乃不羡羊腔”句,《俞弁诗话》摘引苏轼“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句,《骈字类编》摘引李白“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句等,也都使人眼睛一亮,或引起共鸣,或会心赞许。

高似孙《蟹略》卷二“健蟹”条:先摘引黄庭坚“蟹螯强兮斗虎”和陆游“蟹壮两螯堪敌虎”句,又摘引自己的“蟹健敌新醪”“骚添蟹越遒”“却怜豪蟹欲相疏”“沙空擒逸蟹”“菊才重九破,蟹却十分遨”句,说黄用“强”、陆用“壮”,而自己则用“健”、用“遒”、用“豪”、用“逸”、用“遨”,说一个比一个字形容得好,一个比一个字描绘得真,以此证明自己炼字的脱俗、求新和精当、传神,虽说是脱离语言环境的自夸自赞自吹自擂,可是也引导了对蟹句的欣赏。

[1]曹寅,彭定求,沈三曾,等.全唐诗卷八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3]孙之騄.晴川后蟹录卷二[M]//续修四库全书:11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咄咄夫.增订一夕话新集:卷二[O].嗤嗤子,增订.大兴堂刻本.道光壬辰(1832)年.国家图书馆藏.

[5]李浚之.清画家诗史[M].北京:中国书店,1990.

[6]顾炳权.上海历代竹枝词[M].上海:上海书店,2001.

[7]关德栋,周中明.子弟书丛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傅璇琮,倪其心,许逸民,等.全宋诗[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1]袁宏道.袁中郎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12]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3]曹寅,彭定求,沈三曾,等.全唐诗卷三○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4]曹寅,彭定求,沈三曾,等.全唐诗卷六七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5]傅璇琮,倪其心,许逸民,等.全宋诗[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6]钱谦益.列朝诗集[M].许逸民,林淑敏,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张鷟.朝野佥载卷二[M]//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8]王利器,王慎之.列代竹枝词[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19]曹寅,彭定求,沈三曾,等.全唐诗卷八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0]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二一[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傅璇琮,倪其心,许逸民,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2]张问陶.船山诗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傅璇琮,倪其心,许逸民,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4]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5]《全明诗》编纂委员会.全明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6]宋至.苇萧草堂集卷一[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

[27]曹雪芹,高鹗.脂本汇校石头记[M].郑庆山,校.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28]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

[29]傅璇琮,倪其心,许逸民,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0]洪亮吉.洪亮吉集[M].刘德权,点较.北京:中华书局,2001.

[31]张宏生.全清词[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2]欧阳修.归田录卷二[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3]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4]林洪.山家清供[M]//生活与博物丛书·饮食起居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5]罗大经.鹤林玉露[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螃蟹
怎么吃才不玷污一只螃蟹
“90后”台青的螃蟹缘
看螃蟹上树
螃蟹
螃蟹
螃蟹
螃蟹
螃蟹与蟹文
我是螃蟹
螃蟹为什么横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