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争命运主题曲的三重奏——席方平、老瞎子与桑提亚哥形象的比较

2015-03-19袁添翼张枫顾冰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亚哥方平瞎子

袁添翼,张枫,顾冰沁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在中外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有这样一组形象,他们不惧苦难,敢于直面人生,令人敬服,席方平、老瞎子和桑提亚哥就是如此。他们分别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三部小说,这些人物都有抗争命运的坚强性格,蔑视困难的可贵勇气,但又同中有异,各具性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他们分别出自不同时代与国家的文学作品,从其抗争命运的共同思想特质出发,我们进行这样的比较探究,并由此还原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生存困境与不屈精神,折射人性的普遍规律,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有生命韧性的精神特质存在,并在当下启发着我们的人生。下面,我们就按照从中国文学(先古后今)到外国文学的分析顺序,将这组形象从三个方面做一比较。

一、席方平、老瞎子和桑提亚哥形象的相同之处

三个人物形象,一个出自清代作家的笔下,一个是现代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为美国小说中的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地域不同,然而却共同拥有不向苦难命运低头的优秀品质与独立人格。通过人物形象的比较,反映出这三者之间的共性,由此阐发中外小说中硬汉形象存在的普遍规律。

(一)抗争命运,坚强不屈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席方平》写孝子席方平魂到阴间、为父伸冤的故事,情节离奇,小说歌颂了誓死捍卫个人尊严、抗争黑暗封建政治的精神,反映了进步的主题思想。其中,席方平勇敢反抗、不畏强暴的行为令人赞叹,当冥王问:“敢再讼乎?”席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1]正如马瑞芳教授所言:“此时,一个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的志士形象已经棱角分明地矗立起来。”[2]

席方平与桑提亚哥是当之无愧的硬汉子,小说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相比之下,史铁生《命若琴弦》的叙事节奏则舒缓了许多,老瞎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着不公的命运。他虽是个盲人,但依旧坚守人生的信念。他记住了师傅的话: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他实现了目标,却被告知琴槽里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长久的坚守瞬间化为虚无,他的精神崩溃了,但最终又做出了坚强的选择,鼓励着徒弟小瞎子,师徒继续卖艺为生,在无边的黑暗中努力前行。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写年迈的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出海84天都没有捕到鱼,第85天他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两天的斗智斗勇,最终战胜并杀死了这条鱼,但不久他又遭到了鲨鱼的袭击,老人虽奋力搏斗,但最终还是只带回了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小说写道:“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后凝聚了很深的皱纹。”“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年迈,除了那双眼睛,那双眼睛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决不肯认输的。”[3]面对不可逆转的恶劣命运,老人仍能毫不逃避,直面厄运,即便在现实中他失败了,在精神上也依旧是个强者,是令人崇敬的“硬汉子”。可见,这三个形象拥有的可贵品质是相同的。

(二)独立人格,自我意识

无论是席方平、老瞎子,还是桑提亚哥,他们对生活都有明确的目标、独立的思考,对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不愿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可以说,独立人格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凸显,是这三个形象的另一个共同之处。

席方平身上表现出的独立人格,是他不因威逼利诱而改变初衷,为父伸冤,并敢于仗义执言。席方平具有自我意识,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也敢于为心中的正义公道抗争,这在压抑人性、抑制自我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老瞎子的独立人格突出表现在他对光明的渴望,对人生目标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正如他所想的:“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4]他选择有尊严地活下去,靠自己的技能自食其力,这正是其独立人格和自我意志的表现,也为他镀上了一层崇高的人性光辉。桑提亚哥的独立人格,体现在他不论何时都不逃避自己的过错,不希望把错误推脱到外界环境上去,他无比坚定乐观地相信自己。

二、席方平、老瞎子和桑提亚哥形象的不同之处

蒲松龄、史铁生和海明威笔下的这三个人物,都以硬汉形象存在于小说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们又具有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

(一)抗争的对象不同

席方平抗争的是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他将伸张正义、洗脱冤屈看作自己的使命,同黑暗现实势不两立,体现了蒲松龄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否定与唾弃,从城隍、郡司到冥王,因为受了羊某的贿赂而都对席方平的状告不理不睬,“在‘避席畏闻文字狱’的清代,蒲松龄用曲笔托名鬼怪之事,影射的却是现实社会,席方平的个案基本描述了古代中国诉讼制度的运行状况”[5]。然而,这种否定却不是绝对的,最终无论是席方平还是蒲松龄,都把希望寄托于“清官政治”,这使他的抗争又具有了动摇性。

老瞎子抗争的是荒诞无意义的宿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一张能使自己重见光明的药方,谁知却是白纸一张,然而他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不管怎样,这张药方给了他生存的希望。“这篇小说无疑表达出一些存在主义理念: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诞的。也就是说,世界本无什么规律可言,命运也本无什么道理可讲,人生本无什么目的或目标。”[6]但是,老瞎子在失望之余把希望寄托在小瞎子身上,在抗争宿命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坠入宿命之中,抗争虚无的命运似乎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也正是史铁生小说主题深刻的地方,也是小说充满哲理性的表现。

桑提亚哥抗争的是人生的苦难与孤独。风烛残年的老渔夫连续多天没捕到鱼,然而他并不服输,终于在第85天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归途中,老人为保住大马林鱼而同鲨鱼和暴风雨搏斗,同自己日渐衰老的躯体抗争。他同大马林鱼之间的对话也体现了不甘于孤独的内心世界:“鱼啊,”他温和地大声说道,“我至死也要缠住你不放。”这种抗争孤独的精神也是海明威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体现。

(二)所受的苦难不同

正是由于各自抗争的对象不同,导致了所经历苦难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肉体上,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

席方平表现为肉体的极致折磨。席方平誓死为父洗脱冤屈,孝心感人,却受尽非人的对待。冥王让小鬼惩罚他,“痛极,骨肉焦黑,苦不得死”。“命以锯解其体”,“锯方下,觉顶脑渐辟,痛不可忍,顾亦忍而不号”。种种酷刑施加在席方平身上,其痛苦惨烈不言而喻。老瞎子的苦难表现为失去光明的痛苦以及精神上希望的破灭。他饱经风霜,失去光明的痛苦看似远去,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希望破灭后,老瞎子的坚强更令人感动。桑提亚哥所受的苦难是厄运的打击和年老的孤独。他的遭遇同老瞎子类似,捕鱼没有收获,对他的生存信念打击很大,这也让他的生活越发艰难。另一方面,这位主人公无法逃避衰老和疾病的侵袭,他同样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然而我们从他身上却感觉不到绝望,感受到的却是他对生存意义强烈而本能的渴望,以及永不服输的人生态度。

(三)抗争的结果不同

将上述几点因素综合起来,我们也就不难看到他们各自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遭遇定格人生,此言非虚。

席方平是个人的胜利和不彻底的批判。他同封建统治的斗争无疑是胜利的,这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真实愿望,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席方平对于黑暗现实的抗争无疑是最激烈的。肉体的极致痛苦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最终靠着必胜的信念获得了胜利。然而,席方平在危难之时,仍然将希望寄托于“清官政治”,希望廉洁的官员能为自己主持公道,并未否定封建制度,所以说蒲松龄对封建统治的批判是不彻底的。

老瞎子是命运的妥协与希望的传承。他抗争命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命运的妥协,明知是一个虚无的目标,却不停奔跑;明知追求没有结果,却依然亲手揭开残酷的真相。谎言成就了希望,希望产生于谎言,生活便在谎言与希望之间流转、传承。小说中结尾处的描写同开始基本一致,这暗示了结局已经回到原点,生命又进入了新的轮回。

桑提亚哥是战斗的失利与意志的胜利。虽然在世俗眼中,他只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永远的硬汉。“这个寓言式故事说明,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这外界势力可以是战争,是黑社会,也可以是自然界不可阻挡的异己力量;在这些强大的对手面前,孤立无援的人免不了失败,但是海明威强调的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7]无论是同大自然的斗争还是同衰老的躯体的斗争,老人无疑都失败了,然而其不向苦难屈服的精神却超越了肉体与时间的局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三、三个人物形象的精神意蕴对当代人的启示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既有品德高尚、热心慈善的谦谦君子,也有精神萎靡、看重物欲的势利小人。精神家园沦陷、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常在新闻里看到这样反面教材的人物。读罢这3部小说,这三个硬汉的形象给予读者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更是为我们扫去了精神上的荒秽。

(一)挑战命运、顽强抗争的可贵精神

席方平的故事反映的是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也写出了蒲松龄痛恨官场腐败、渴望政治清明的情感。席方平的伸冤并不单纯是一般意义的报仇,而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一种反抗。他的这种反抗精神,激励着当下的人们鼓起勇气,与不公平的命运斗争。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邪恶势力,我们不能逆来顺受,屈服于环境,而是要挺身而出,伸张正义。

(二)追寻意义、笑对磨难的进取精神

《命若琴弦》中老瞎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需有目标,意义在于过程。因为有了要看到这个世界的目标,老瞎子的卖艺生涯充满了希望。那弹断的一千根琴弦,至少证明他充实地生活过。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哲理性:“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拉不紧就弹不响。”史铁生在小说中写出了自己坐在轮椅上的人生体验,因为身体的残疾,他对生活有了不同于我们健全人的深刻理解。这个短篇小说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老瞎子透露的是史铁生对命运救赎之路孜孜不倦的探求。其实,是否真正的残疾与身体无关,那些悲观绝望、贪婪自私、耽于享乐的灵魂才是残疾的体现。

(三)相信未来、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捕不到鱼,人人都说他时运已过、厄运当头时,他却满怀希望地对自己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说不定今天就转运”。他从未想过放弃,而是默默地激励自己:“我渐渐学会该怎么做了。”主人公身处凄惨的环境但却绝不认输。相信明天,无惧失败,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一切苦难,这正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的精神。《老人与海》是作为战地记者出身的海明威,其英雄情结在战争时期的鲜明折射,而桑提亚哥印证的是海明威历经坎坷的硬汉形象。我们从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人的身上已经读到过这种精神,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身上也看到了这种可贵品质,如何守住精神家园是我们当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席方平、老瞎子和桑提亚哥,作为处于不同时代与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三个人物,他们用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灵魂,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生命之歌,这是抗争命运主题曲的三重奏,促使我们思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与动力。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使我们深思不已。读好书,会使我们拥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敢,无形中增添精神力量,尤其是对我们驻守的精神家园、反击物语对人类心灵的侵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

[1] 蒲松龄.聊斋志异[M].孙通海,译.北京:中华书局,2010:1612.

[2] 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144.

[3] 海明威.老人与海[M].孙致礼,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

[4] 史铁生.命若琴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5]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2):73-80.

[6] 李满.史铁生《命若琴弦》的双重解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5):82-84.

[7] 聂珍钊.《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J].外国文学评论,2009(3):80-89.

猜你喜欢

亚哥方平瞎子
探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
春雪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精神
百岁象龟拯救物种生下800只后代欲“告老还乡”
永不言败
春雪
女友有求于我
女友有求于我
瞎子算命
瞎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