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从常州道情说起

2015-03-19杨秀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茶店道情常州

杨秀妹

(武进区文学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159)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曲艺形式。就常州来说,就有道情、唱春、滩簧、宣卷、小热昏、金坛郎当、溧阳三跳、常州评话等许多地方曲种。直到20世纪中叶,许多地方曲种还活跃在常州的各种文艺舞台上。然而经过十年浩劫,受到现代传媒和新兴艺术样式的冲击,这些地方曲种已然式微,如今大多成了非遗项目。因此,传承和保护,成了挽救他们的唯一途径。

本文试以常州道情为切入点,探讨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一、常州道情及其生存现状

常州道情原称“说因果”,相传其祖师为周文王第三子姬叔颖[1]。相传,商代末年纣王荒淫无道,以致国无宁日,诸侯群起。其中实力最强、威望最高者为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周文王的第三个儿子姬叔颖是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需人用轮椅推着行走。他不能像父兄那样跃马沙场,挥刀除暴,却深明大义、心系民众,于是坐在轮车上到处游说,自称“说因果”。他每到一处,便在桥上搭起讲台,宣讲“兴国伐纣、天道有常”;他能说善导、口若悬河,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因果道理,为广大百姓喜闻乐听。每当在桥上“说因果”时,桥梁两岸行人驻足,交通为之暂阻,直至因果说完,撤了讲台,两头才得通行。至今常州道情的艺人仍称讲台为“桥梁”。据说当时姬叔颖的“说因果”,唤起了民众,大大地鼓动了百姓参加义师,为兴国灭纣立下了功勋。从此,“说因果”大兴于世。清代同治以前,“说因果”在常州府属各县业已相当流行,并且有了半专业的艺人活跃在四乡农村。这些半专业“说因果”艺人大都是贫困农民,他们忙时种田,闲时“说因果”。在田埂上、场角里,随便拾起二爿碎砖断瓦,一面敲打节拍,一面便说起来,全是即兴的顺口溜,并无文学脚本,见到什么说什么,唱到哪里算哪里。内容还是劝人为善、渲染因果报应,不向听众收钱,纯属劝善性质的娱乐活动。清同治年间,出现了以“说因果”为营生的说唱艺人,开始向听众收钱,但一开始不拘多少,随缘乐助。慢慢地“说因果”向说书靠拢,并从露天进入了乡村的小茶馆,抬高了身价,改称“常州道情”。同治末年,“说因果”真正发展成为了一种常州地方曲艺——常州道情。

辛亥革命以后,常州道情从农村进入城市。开始时在大庙弄城隍庙里设摊,后来进入茶馆书场,与评弹说书平起平坐,并成立了“常州道情总会”。还打进上海,在上海周家桥、杨树浦、五角场等茶馆开说,场场客满,受到民众赞赏。抗日战争以前,常州道情曾红极一时,遍及常州四城门八水关:老西门外留芳茶店、第一楼茶店、四时春茶店,东门悦和茶店,小南门广化茶店,大北门青山茶店、一乐天茶店,火车站新丰茶店,城内顺和楼茶店、大观园茶店、老义和茶店,陈渡桥惠和轩茶馆,浦前丫叉浦茶馆,白衣庵、卜弋桥……到处开说“常州道情”[2]。解放初,常州道情仍然活跃在城乡茶馆,许多艺人还配合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和农业合作化等运动,创作了许多开篇。20世纪50年代,常州道情还多次参加了全省曲艺会演并获奖。但是,由于大多数道情艺人文化欠缺、后继无人,20世纪60年代初又回归农村。十年动乱期间,常州道情难逃灾厄,几乎绝迹。粉碎“四人帮”后,群众文艺劫后复苏,百花欣荣,但常州道情的老艺人死的死、老的老、改行的早已改行、闲散的不再演唱,尚有少数几位流动于偏僻农村的也已改变了唱法。至此,作为地方曲艺的常州道情,与许多其他地方曲种一样,步入濒于绝灭的境地。

二、常州道情的艺术特点

常州道情纯用常州方言说唱,由上、下手两人搭档表演。伴奏乐器为“瘪鼓”和拍板。“瘪鼓”是一面小小的木质扁鼓,用扦子敲打发出单调的“的的笃笃”声音,所以过去人们也称常州道情为“的笃板”。上手行中称“大先生”,道情书目中的所有人物、故事和说、表、唱、做,均由其担当;下手称“小先生”,一般由徒弟担任。上手说唱时,下手右手敲瘪鼓,左手握拍板击奏节拍,同时帮腔为上手“拖下板”。

常州道情的“拖下板”,在全国所有曲艺表演中是绝无仅有的。“拖下板”的“拖”法非常特别,如“自从盘古到如今”,上手唱到“今”字,下手便咬住“今”字,用其韵母“嗯”字拖板。拖板根据需要和内容不断变化,能高能低,可长可短。等到上手接唱下句时,拖板即刻停止,待下句唱到最后一字时再咬住其韵母帮腔……如此反复循环,嗯嗯啊啊、的的笃笃,令人听了饶有兴味。它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以下手的“帮腔”来代替丝弦乐器的伴奏;二是以“拖下板”充当过门来给上手的说唱赢得换气和休息时间;三是以帮腔“拖下板”来渲染和增强说唱的内容、气氛和声势。

常州道情的曲调主要有平调、长三调、阴阳调、悲调、一六调、娘娘调、文书调、滚板等等,均按情节需要选唱。常州道情的说表,具有明显的“一人多角”“一人千面”的艺术特点,并用神似的塑造角色的手法,演绎多种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安排巧妙,引人入胜,悬念设置得当,吸引力非常强。特别有一种白口的“赋”,专门用以加浓对情节中某事物的形容。音节比较强烈,有的有韵,有的无韵,只说不唱,但各个书目类似处皆可通用。如说皇帝临朝的《金殿赋》,唐虞夏商、唐宋明清皆可通用;元帅升帐的《辕门赋》,历代三军司命都能通用;还有《公堂赋》《刀枪赋》《花园赋》《美人赋》《花花公子赋》《虬鸾赋》《螳螂赋》《山赋》《贼赋》等等,应有尽有。赋词朗朗上口、字字句句分量扎实,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短的三言二语,长的一口气说了半个小时,使人百听不厌[3]。

常州道情的表演艺术融合了诸多艺术元素,如静场诗吸取了诗词的吟诵、说表的语言逻辑、声乐中的真假声并用等,丰富和拓宽了演员表演的路子,因此,其艺术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常州道情的主要开篇有《小八哥》《浪子回头金不换》等数十则。其正书书目一般都取材于演义,较有影响的有《水浒传》《七侠五义》《小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包公案》《海瑞罢官》等。常州道情的正书书目,一般要连续说唱几个月,有的甚至能长到年余,盛况不衰。

常州道情是江苏乃至全国独有的曲艺曲种,是江南运河流域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亦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许多书目中涉及古代、近代江南运河流域百姓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饮食服饰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常州道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及民俗学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

然而,经过十年浩劫,经过现代化娱乐方式的冲击,常州道情艺人流失和篇目资料散佚都极度严重。艺人们老的老了,走的走了,改行的已不再重操旧业,没改行的也年事已高,不能继续登台演出,只能做些指导。至2009年常州地方曲艺进京演出,已仅有陆云飞、谈炎华两位能登台表演。2013年,陆云飞离世,谈炎华准备培养接班人,但一时也难见显著成效。

三、保存、保护、传承常州道情刻不容缓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以保存、传承、传播为重点,应着力加强常州道情的保护和传承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影响常州道情传承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促进常州道情的传承与发展,从而维护运河流域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常州历史文化内涵,推动美好常州建设。

基于常州道情的现状,它的传承和保护将面临四大挑战。第一,常州道情老艺人逐年减少,且由于常州道情的说、唱、演的技术要求较高,传人的培养相对不易,故后继乏人。第二,由于常州道情的传统篇目、曲目已大量流失,许多已再难收集,给进一步研究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常州道情受到了许多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加之当代社会审美取向的变化,常州道情的欣赏人群在不断萎缩。第四,常州道情在保护资金投入、理论研究等方面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问题,在演出场地、曲目建设等方面更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常州道情,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形成常州道情的保存体系、传承体系和传播体系,进而逐步建设其发展利用体系。

(一)建立常州道情的保存体系

组织专家及专业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进一步加强资源普查和调查研究,对常州道情的书目、曲调、传承人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归档。利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形式,充实、完善该项目的档案资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保存质量的提档升级,形成科学的、高效的信息化集藏保存机制。可以先期建立常州道情纸质档案;随后将之数字化,形成常州道情电子数据库,并适时更新;最后建设常州道情专题展示馆,并进行实体和网络同步推广。

(二)建立常州道情的传承体系

本着以人为本、重在传承的理念,以构建各级传承人的传承机制为重点,协调传习所、展示中心、培训班等平台的运作,采取学校传授、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各种传承方式,形成体量适度、结构科学、梯次合理的有效的常州道情传承体系。可以建立代表性传承人责任制,明确每人每年负责带徒弟若干,并确保质量;建立家族式、师徒式、社会化多种传承方式的试点;通过文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常州道情传承队伍的综合素养。可以从常州地方曲艺传习所和市滑稽剧团挑选热爱常州道情的青年演员优先培养,同时接收社会上热爱常州道情的人员参加免费培训,在此基础上组建常州道情传承艺术团队,将道情表演、创作常态化,使之再度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动常州道情的传承发展。可以开展常州道情进校园工程,在艺校设立常州道情班,在其他大中专院校开展常州道情艺术欣赏讲座;同时在小学试点,把常州道情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三)构建常州道情的传播体系

一方面,扶助民间艺人,培育演出队伍。可以在服装、道具、演出场次等方面作必要的政府补贴。可以采取文人参与的形式,组织创作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品佳作,实现对表演团队的曲目支持。可以加大对表演人员的艺术培训,扩充演出团队的数量,以满足常态化的宣传、展示演出。另一方面,提高演出频率,扩大演出区域。可以在市、县、区设立常州道情定点演出场所,定期开展演出活动;可以与相关书场合作,进行常州道情演出;可以加强媒体宣传推广,在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开设常州道情栏目,让现代媒体技术和传统曲艺结合,进入千家万户。再一方面,加强与各地道情以及兄弟曲种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常州道情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可以招募研究人员,加强对常州道情的理论研究,对常州道情的艺术特点、传承价值、民俗渊源、生存环境等做更加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发挥院校优势,推动艺术院校开展常州道情的专项课题研究;筹办有关常州道情的理论研讨会和艺术展演。

(四)构建常州道情的发展利用体系

一方面在确保常州道情原真性的前提下,尝试常州道情在书场、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地的展示方式,努力使此类市场性活动成为常州道情保护和发展的平台。 另一方面利用常州道情演唱即兴现编的传统和特点,鼓励和调动民间艺人创作、表演常州道情的优秀新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再一方面,逐步引导常州道情表演团队的群众化,使之成为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回望常州地方曲艺,常州道情只是其众多兄弟姐妹曲种中的一种,随着社会大环境、地域小环境、曲种内环境的变化,濒危是不争的现实。从常州地方曲艺这个群体来说,它的传承与保护,应该不仅是个案,而是全面的参照。

[1] 阿苏.自成一家抒乡音[G].常州古今:第三辑(初稿),1982:87-101.

[2] 卢陶.与众不同的常州第一说:道情[EB/OL].(2006-11-23)[2014 -06 -20].http://culture.cz001.com.cn/changzhou/2006/1123/7931.shtml.

[3] 常州道情[EB/OL].(2010-12-02)[2014-6-15].http://feiyi.cczu.edu.cn/s/130/t/121/57/21/info22305.htm.

猜你喜欢

茶店道情常州
常州的早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晋北道情的保护传承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打造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法学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以陕北道情为例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浅析微型无人茶店的计算机系统化网络构建
常州梳篦
塘栖古镇老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