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族民间动物故事研究

2015-03-18张联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京族民族动物

张联秀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京族民间动物故事研究

张联秀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在京族民间文学中,动物故事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动物故事不仅解释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而且反映了京家的世态人情。文章旨在探寻京族动物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海洋韵味,挖掘动物故事的艺术特色。

京族;动物故事;民间故事;艺术特色

京族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民族。她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生活在海边的民族。京族文化兼具海洋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双重身份。既有海洋文化的博大包容性,又具有民族文化的地域传统性。在京族民间文学中,动物故事是丰富多彩的,有生动地解释动物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如《章鱼吃爪》、《烧哑牛》、《乌龟头》等,有借动物反映悲欢离合的人世众相的,如《海白鳝和长颈鹤》、《白牛鱼的故事》、《灰老鱼的故事》、《鲎的故事》等。这部分动物故事独具特色,值得去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京族动物故事的海洋韵味

各民族的民间文学是直接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土壤中的文学。各民族民间文学,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血肉般的联系。动物故事作为民间文学中的重要样式之一,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京族的动物故事具有浓厚的海洋韵味,反映了京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其相对应的生产生活方式。

京族是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跨国民族。文献记载,京族的祖先最早是在明代中叶从越南迁来广西的①在万尾的《乡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承先祖父洪顺三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一社二村,各有亭祠。”洪顺是16世纪中叶越南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三年,相当于我国明朝正德年间,即公元1511年。。据京族老人追述,京族祖先从越南迁来京族三岛的时候,当时岛上全无田地,大家都以捕鱼为生[1]3。因此,京族的动物故事带有浓厚的海洋韵味,是民族特色与地域性的集体表征。从整体上来说,京族动物故事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海中动物,如鲸鱼、比目鱼、白牛鱼、灰老鱼、鲤鱼、海螃蟹、乌龟、鲎等,只有少部分是与京族人民生活相关的陆地动物,如牛、虎、猫、狗等。从具体的作品构成上看,京族动物故事也呈现出了海洋文化色彩。在有人物出现的动物故事中,人物活动是以海洋活动为背景的,反映了京族渔民的海洋渔业生产与生活。如《白牛鱼的故事》,在故事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万力、万力妻以及渔夫是从事海洋渔业生产,万力妻与渔夫在生活富裕起来后去买官,买的是管船只出入的海关官,万力去排队签证验证,女海关官若无其事的一直唱着歌,最后万力认出这个女海关官是他当年赶走的妻子,悔恨交加,最后投海自尽变成了白牛鱼。整个故事以大海为发生背景,情节的发展也与海洋渔业经济相关,以万力投海自尽变成海中动物白牛鱼结局,故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都带有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另外如《鲎的故事》、《海獭》、《鲸鱼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也是在开头就交代了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从事海洋渔业生产,居住在海边,“有个渔家后生……他在海边搭了一间小茅屋”,“海边有个渔民”,“船主万历靠剥削渔民成了海上大富翁”,还有的直接指明是“京族人”,如《比目鱼的来由》就直接叙述到主人公裴金桃是京族美女,《老虎与螺贝》直接表明故事发生在三岛,叙述三岛京家渔民把螺贝做成螺号吹,用来驱赶老虎。在完全以动物为描述对象的故事里,绝大多数都是海中动物故事,以大海为活动舞台,如《海龙王救墨鱼》,叙述喷风鱼想要吃掉墨鱼,对墨鱼穷追不舍,墨鱼跑到水晶宫向海龙王求救,海龙王赠与墨鱼一袋墨汁,于是墨鱼就靠吐墨躲过喷风鱼来强敌。故事里的角色墨鱼、喷风鱼以及海龙王都是海中动物,以墨鱼与喷风鱼的矛盾展开故事,体现了海中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最后以海龙王的帮助使得墨鱼躲过一劫,从此墨鱼拥有了吐墨这个护身的本领,形象的解释了墨鱼吐墨这个习性的由来。故事从角色的构成、矛盾冲突的发展以及结局都与海洋世界密切相关,是海洋文化所特有的。此外,如《海龙王开大会》、《公蟹和母蟹》、《乌龟的传说》等等,这些动物故事生动地解释了海中动物形状、特性的由来,反映了京族渔民在长期的海洋渔业生产中对它们的探索与认识。

可见,京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京族动物故事,使动物故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独特的海洋民族文化色彩。

二、多元化:京族动物故事的文化阐释

京族居住地是汉、壮、瑶等族的杂居区,在与他民族长期聚居的过程中,京族积极吸纳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由于京族远居边缘,又为西方外来文化的传入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各种文化的交融使得京族文化具有多元性。这种交融反映到京族动物故事中,表现在京族人民大量汲取汉族、壮族等民族文化的元素,并按京族的民族审美习惯进行重组和再构,从而创造出了具有京族地方特色又兼容其他民族特色的动物故事。

(一)京族的宗教信仰文化

从宗教信仰来看,京族的动物故事包涵着“物活论”以及“龙崇拜”的文化积淀。京族人民在叙述动物故事的时候,将动物拟人化,把动物描绘得跟人一样会行动能说话并具有感情,这就包涵有远古人类把动物看作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有知觉的,有意志的,是可以沟通的活物的“物活论”神话文化积淀。如《乌龟头》中乌龟与其他海中动物以及渔翁能够对话,《鹅为什么不吃鱼》中鹅能够听懂他们主人的对话,《猫、虎、老鼠》中猫、虎、老鼠能够相互对话交流。对于海中动物的形状、特性的由来,京族人民将之归于海龙王所赐,认为海龙王是海中水族的最高统治者,所以包涵了古代“龙崇拜”的文化积淀。京族动物故事中的海龙王是一位善神,他同情弱者,扶弱抑强,给海中弱小动物以自卫武器。如《海龙王开大会》中海龙王为了整顿海国,保护弱小,赐予弱小的水族武器以护身,赐予螃蟹一对钳装在身前,赐予章鱼长脚八条,《海龙王救墨鱼》中将墨鱼会喷墨归功于海龙王所赐。

(二)京、汉文化交流

京族是明朝中叶从越南迁移到我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京族已成为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中,京族人民汲取汉族的优秀文化来发展本民族的文学,促进了京族文学的发展。如京族《海白鳝和长颈鹤》的故事,叙述一条海白鳝游到海边,露出头来寻觅食物,被站在岸边的长颈鹤看见了,伸着长颈去啄它。海白鳝头一偏,一口咬住了长颈鹤的尖嘴,死死不放。它们两个竭力扭斗,难解难分,最后被巡海的渔人毫不费力地都捉进鱼篓里了。这一故事与汉文古籍《战国策·燕策二》里记载的“鹬蚌相争”极为相似。从故事中的主角来看,汉文古籍中的“鹬与蚌”变成了京族故事中的“海白鳝与长颈鹤”,京族人民选取了他们从事渔业生产中常见的海白鳝为主角。在故事的主要情节与结局上,汉文古籍中“鹬与蚌”相互争斗不肯让步,最后被渔翁抓走;京族故事中“海白鳝与长颈鹤”相互争斗,不是力斗就是舌战,互不相让,最后被渔人捉住。从寓意来看,两个故事所蕴含的寓意是一样的,它们告诉人们: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矛盾的双方僵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相互联合,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但京族故事在叙述海白鳝与长颈鹤同被捉进鱼篓后还讲述了它们继续争吵,促使人们进一步深思。可以说,京族的这则故事是从汉文古籍中的故事演化而来的,京族人民根据京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将原来的故事进行重组和创造,使作品深深的打上了京族文化的烙印。

(三)京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

京族不仅汲取汉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也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京族文学的发展。如京族《鲎的故事》,与同处岭南的毛南族的幻想故事《金色鼠》有相似之处。从故事中的人物来看,毛南族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穷后生与公主,而京族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渔家后生与财主的女儿。在故事的具体情节上,毛南族与京族故事都是借宝物——鼠皮,促成了穷后生与富贵姑娘的爱情。从结局来看,毛南族的故事为喜剧故事,后生与公主最终生活在一起,而京族的故事为悲剧故事,后生与财主的女儿沉入了海底而化为鲎。京族人民以打渔为生,因此京族故事中多以渔民为主人公。并且京族人民熟悉海中动物,其海上渔业生产远比毛南族农民的山区农猎生产风险大,所以,故事里以海难丧生者无主尸体为神异的力量给渔家后生赠宝物——鼠皮作故事的开端,又以情人双双在海中殉情而化为鲎作故事的结局。再如京族“狼外婆型”故事《后悔的阿娇》,“猫狗结仇”故事《猫和狗》等等,都是汉族和壮、侗、毛南诸族流传的故事,而京族中流传的有其民族的和滨海地区的显著特色,表达了京族人民的文化心态。

京族在长期与汉、壮等民族杂居的过程中,彼此间有深入的接触与交流,在与汉、壮等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自然受到这些民族文化的影响。京族人民从中汲取营养发展本民族的文学,使京族文学具有京族文化的显著特色,又包涵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因素,促进了京族文学的发展。

三、多样性:京族动物故事的艺术特色

京族的动物故事是具有强烈幻想性的故事,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形式短小,故事质朴,风格清新,趣味盎然,余味不尽。它曲折而生动地反映了京族人民对动物的理解与认识,也反映了过去的历史时期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京族的动物故事富有鲜明的民族口头文学的艺术特色,使人们在美感享受中受到教育,懂得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自觉培养道德情操。

(一)以动物拟人,神貌兼备,形象生动

京族的动物故事都是通过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故事中的种种动物,经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使之扮演成为人类社会中各种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想,其喜怒哀怨,酷肖于人,但又各具其本来的特征。做到了人的特征与动物的特征相统一,现实因素与幻想因素的自然结合,于是故事中便塑造了神貌兼备、形象生动的动物角色形象。如《狗的故事》,叙述狗本是深山中的野兽,先是受到老虎的威胁,“不这样,你怕是自身也难保”。再又受到狐狸的作弄,狐狸假装被老虎压迫,泪流满面地祈求狗帮忙,好心的狗于是心软答应帮忙,后来才知道上当受骗。最后在兔妈妈的指引下,狗开始了新的生涯,成为了猎人的得力助手。这很像是现实社会中不义的霸道者、擅长苦肉计的心机者与正义的弱小者之间的斗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现实因素与作者的幻想因素得到了巧妙的结合。老虎是山中之王,经常欺压弱小动物;狐狸到处招摇撞骗,非常狡诈;狗嗅觉发达,善于捕捉猎物。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在这故事中,物性与人性也通过拟人化得到了巧妙的统一:老虎自恃是山中之王,威胁弱小动物使弱小动物为它所用,将老虎的霸道与像人一样使用计谋结合了起来;狐狸在花言巧语行不通之后改施苦肉计,以嚎啕大哭使狗心软,将狐狸的狡猾与心机深厚者统一了起来;狗对狐狸“悲惨的情景”表示同情并仗义相助,将狗描绘得如人一样具有同情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老虎的霸道、狐狸的狡猾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将人的神气与动物的形貌巧妙的结合,使故事呈现出神貌兼备、形象生动的动物角色形象。在京族的动物故事中,许多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猫、狗、海白鳝、长颈鹤、鲸鱼等等,总是与现实生活中某种人物有关,作者赋予这些动物以幻想性,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它们描绘成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将动物的物性与社会中人的人性统一起来,描绘出了神貌兼备的动物角色形象,通过它们曲折地透露出京族社会的世态人情。

(二)结构严谨,表现集中,故事动人

京族动物故事在结构上,布局合理,层次有序,条理清楚,主线突出,因而比较严谨。在表现上,主要角色鲜明,点面结合灵活,叙述、描写得当,因而显得集中。在故事上,情节曲折离奇,变化多端,但又合乎情理,令人信服,因而显得动人。如《白牛鱼的故事》的结构并不复杂,开头就交代了故事的主要角色,船主万力与妻子。然后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条理十分地清楚。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以人变动物这样离奇的情节作故事的结局,给忘本腐化者以有力的鞭挞。整个故事层次有序,在叙述夫妻重见时还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艺术技巧,结构严谨。另外,如《猫和狗》与《虎和猫》,在这两篇故事中,结构并不复杂。前篇讲述了为什么猫吃鱼,狗吃屎,后篇讲述了老虎为什么恨猫。两篇讲及的事件和细节,比较丰富,表现主角性格的主要之点比较集中。前篇突出了猫的狡猾,狗的忠心;后篇突出了猫的聪明沉着、无私的传授自己的本领,也突出了老虎的骄傲、趾高气扬。这两篇作品依据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出人意外的新颖的构思和丰富的联想,虽出于虚构,却又合情合理地表现了主题思想,很是动人。

(三)解释性因素和角色描绘的巧妙结合

京族动物故事讲及的动物及其习性和外形的特点,是合乎事实的,可是所讲的故事却是幻想和虚构的。讲述时,先设想为没有这些特点,只是由于它们思想和行动上的某种表现,发生过某一事件后,就形成了这些特点。对于这些特点的由来的这种解释性因素,往往和对角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表现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如《海龙王开大会》,叙述海底世界一片混乱,鲸鲨之类称王称霸,肆意吞食弱小的水族,为了扭转现状,保护弱小,海龙王整顿海国。海龙王看着眼前弱小的水族,决定一一授给它们护身用的武器,于是赐予鯆鱼长鞭一条,赐予螃蟹钳一对,赐予鲎鱼剑一把,赐予章鱼长脚八条,赐予韧鯆电麻器一对……将海中动物形状、特性的由来的解释性因素与对海龙王形象的描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故事所塑造的海龙王是一位善神,他同情弱者,扶弱抑强,给海中弱小动物以自卫武器。《公蟹和母蟹》叙述公蟹与母蟹原来每月脱一次壳,母蟹脱壳时,公蟹尽心保护,每天找食物喂养母蟹,一直服侍到它能自己行动。公蟹脱壳时,母蟹却趁机把公蟹吃掉。有一年海龙王过生日,筵席间发现公蟹比从前少了许多。八爪鱼将军将母蟹吃公蟹的事告诉了海龙王,于是海龙王颁布新的海规:免掉公蟹每月脱一次壳,母蟹照旧规月月脱壳。从此,公蟹外壳长满了寄生的小蚝蛎,结满了硬疙瘩。这篇故事将公蟹蟹壳结满硬疙瘩的由来的解释性因素与公蟹的尽心尽责、母蟹的狠毒以及龙王的公正判案的描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的京族渔民对清官的殷切期望。两篇故事对于海中动物形状、习性的来历,作了较大成分的解释,并将解释性因素和角色描绘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别开生面的动物故事。

总之,京族的动物故事在讲述动物纠葛、影射社会矛盾的时候,联系了动物的习性和生理特点来塑造形象,在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中寄寓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象。故事里的动物形象已经不再是自然界的生物种类,而是经过人类艺术化加工过的动物角色,它们具有了人的语言、人的行为、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京族动物故事的海洋韵味在发生学上意味着京族民族艺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直接关系,在此之中,以海洋为基础的京族民族心理、社会生活等以故事题材的形式形塑了京族动物故事。反过来讲,京族动物故事不仅折射京族民族发生发展的起源与历程,更意味着京族文化在展演自身时所体现的原生性与时空醇厚感。而京族动物故事综合体现出来的与他民族的契合性与共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族文化的复合属性与动态进程,从这点来讲,京族动物故事拥有一定的京族史传色彩。再者,京族动物故事之相关艺术技巧的使用,不仅是京族艺术成就的体现,而在地理文化环境—民族社会文化生活—艺术创作表现之间的契合关系中,还呈现出本色童真的民族心理以及奖善罚恶的价值观念。它以曲笔折射的方式,成为管窥京族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与历史性的窗口和载体。

[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韩飞虎.《白鲸》中海洋动物描写的生态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6).

(责任编辑:朱 丹)

A Research on Animal Stories in the Folktale of Jing Minority

ZHUANG Lianxiu
(School of Litera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There are abundant and colorful animal stories in the folk literature of Jing Minority. They are not only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 living habi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the Jing Minorit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oceanic flavor, and the artistry in the animal stories.

Jing Minority; animal story; folktale; artistry

I276.3

A

1009-8135(2015)01-0036-04

2014-11-18

张联秀(1990-),女,苗族,湖南永顺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族民间文艺。

猜你喜欢

京族民族动物
我们的民族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最萌动物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动物可笑堂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京族传统服饰文化及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