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主要对策

2015-03-18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中心小学闫文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堂气氛有效性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中心小学 闫文辉

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往往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地把握课堂提问艺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收获和进步的程度发挥到最大化。对于小学课堂,教师的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分量。

一、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的分析

衡量或评价教师提问的有效程度,主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大量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否对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思考和表达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是否把问题弄明白了,收获如何,课堂学习是否有提高。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简单、机械的现象,课堂教学进程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提问来进行,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是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说,在提问方式上存在着缺乏有效性的浅、散、窄等情况,因而导致课堂教学提问出现以下典型的“问题有量无质”,不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是非问”:只求回答是与否,如“二泉的景色美不美?”;“选择问”:有明确答案,如“是妈妈做得对,还是孩子做得对?”;“特指问”:有明确指向,如“请同学们看幻灯片,图上有哪几个小动物?”凡是正常的孩子,相信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幼儿园回答起来也绝不会吃力。另一类的是不着边际的高难度的提问。比如,“贝多芬为什么耳聋了,仍然成为大音乐家?”第一类的提问,从课堂上看,确实可以看到学生回答的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当我们将提出的问题仔细的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大多数问题内容已经被陈述出来,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及回答方式具有明显的限制,其实质也是某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答不到教案中的“标准答案”,以致影响任务完成所采用的有效手段,致使这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容易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第四种则属于难度较高的问题,若没有一定的启发而习惯性地对任何问题加以“为什么?“怎么样?”把启发和问题混为一谈,把问题全盘丢到学生面前,叫学生去思考,这对于概括、归纳、抽象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消极情绪,从而造成“冷场多多”的场面,影响教学进程。

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到教学之根本不是课的精彩而应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问”最主要的不是求得某种答案,而是要求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求得思维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的塑造形成。因而,在课堂提问时要设置梯度,层层铺垫,使问题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可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创造性。

二、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度的思考性。对于小学生,适度的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答不出,或不需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设计要讲质量,提问不要过于频繁。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过多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压抑了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太在意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亲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聚合式的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问的对象要有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注意提问的角色互换。从各种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提问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利,这是不正常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答”,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为此,教师要注意经常转换提问的角色,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下工夫,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这些话对于我们在设计和应对课堂教学提问时是大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课堂气氛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