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探讨

2015-03-18高金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高金娣

(中原工学院,郑州 河南450007)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形势,当前我国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现状。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实现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提高工作效能,就必须在工作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将新的活力注入到学生工作中去。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又称团体工作。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社会问题的成员组成小组,采用科学手段组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促进行为改变,帮助小组成员增强社会功能,使个人获得成长。[1]文章试将小组工作方法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从而构建更有效的育人平台。

一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事务管理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当前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第一,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探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的途径,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就业问题、贫困生问题、诚信问题、心理问题)对高校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方法提出了质疑;第三,“90后”大学生的特征和表现(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感较差;自我定位和期望较高,意志薄弱,耐挫力较低等)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所带学生在300人以上,甚至有的超过500人。专职辅导员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往往身兼多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更加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囊括了思政教育、心理辅导、奖惩资助、就业指导、社团工作、党支部建设、学生比赛等方方面面的事务,工作压力大。如果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式”个案辅导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采用笼统的“会议式”的群体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则远远无法被满足。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实效。而小组工作以目标小组为对象,作业面较大,受益人较多,以其灵活的组建工作组织的特点,克服了大规模组织的缺陷,一定程度缓解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比例严重失衡的矛盾。而且,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灌输式教育相比较,渗透式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接收,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可行性分析

首先,小组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我国文化缺少科学发生、发展、拓展与成熟的内在过程,使得知识教学在急速切入现代学校教育的同时,最终却因内在不足而导致形式与结果的偏差。”[2]因此,无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大学生小组工作,都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完善为目标,对其不健康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控。两者都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功能,功能的一致性为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内在依据。其次,小组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理念上具有相融性。小组工作强调工作者与对象间的认同和接纳,主张工作者要致力于对象个体间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在互助合作中激发个人的上进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开展教育工作时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两者的价值理念之间具有较高的相融度,这同样成为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

二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优势

(一)小组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优势

小组工作秉承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首先,小组工作理念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必须得到尊重,对每个个体都应视其为完整、健康的人。小组工作不仅关注小组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实践层面更接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大学生个体成长需要,使得教育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更具“人文关怀”。辅导员如果将该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就会根据个体的差异开展富于针对性、内容形式各异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提高了工作实效性。另外,小组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辅导员主要负责激发和引导,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小组工作丰富实用、贴近学生的内容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受到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趋于多元化,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青少年所面临的压力主要包括学业压力、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情感压力等,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敏感、感情脆弱、自知自控能力差。但是,由于每个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现实境遇不同,心理问题又表现出复杂的个性。传统学生工作形式单一,而小组工作内容丰富、实用、多样,形式新颖,贴近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的需求。结合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和辅导员工作的内容重心,小组工作主要包括三大类:(1)成长发展型小组。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普遍存在专业认同感低、学习方式不适应、不习惯独立生活、交际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以上现象,可以设立新生入学适应成长小组、生涯规划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等;(2)教育型小组。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成绩差、环保意识弱、党性不强等问题,可以开设学习效率提高小组、环境意识教育小组、大学生党性培养小组等;(3)治疗型小组。结合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成瘾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恋爱受挫后心理障碍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焦虑等问题,可以设立网络成瘾问题治疗小组、贫困大学生心理治疗小组、心理障碍调适小组、就业焦虑治疗小组等。小组工作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在辅导员的指引下,同学们之间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感受,使得参与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上进行内在体验和经验传递,促进学生认知自我、改善自我、解决问题和困难、实现内心和谐。

(三)小组工作团体活动媒介优势

青年大学生年龄段在18—2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对新奇有趣的活动很感兴趣,又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小组工作主要以小组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团体情境和团体互动进行引导教育,这种形式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融“学习与娱乐”为一体,更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借助各种游戏形式,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角色扮演中产生强烈的现实感,洞悉问题的关键所在,养成理性思维习惯。通过户外素质拓展、挑战杯等一些团体项目,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潜能、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

(四)小组工作人力资源最大化的“规模效应”优势

目前,高校学生规模日益庞大,然而许多高校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的1:200学生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而且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愈加琐碎复杂,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小组工作将年龄相仿、有共同或相似需求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团体活动扩大了服务对象的数量和范围,规模小,形式灵活,与传统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具有个体与组织联系紧密、组员间互动性强、受教育者主体化、教育与自我教育同时进行、针对性强、规模化效应等优点,是一种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工作方式。辅导员可以根据小组形式的需要扮演支持者、倡导者、资源协调者等多重角色,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会得到大大提升。

三 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小组工作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的高校学生辅导中,效果良好,为内地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工作引入小组工作方法提供了有利理论和实践依据。2004年,首家高校“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山东工商学院成立,标志着学校社会工作正式被引入学校系统。同年,社会工作正式成为一门新职业。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已经被200多所高校开设。2008年6月,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考试也被首次举办,这都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正积极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内地高校小组工作方法的实践应用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经验和方法,为小组工作方法全面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条件。总的来说,学校小组工作具备“预防、矫治、发展”三大功能,在满足不同类型问题学生个别需求的同时又促进了大学生共性问题的解决。预防功能体现在通过学生们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们掌握排除困惑的方法,及时解除心理困扰,防止心理疾患发生。矫治功能体现在通过矫治小组的组建,实现小组成员与他人、社会的良性互动,增进学生的自尊和自我认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发展功能体现在协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进而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提高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打造阳光、健康、充实的大学生活。

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围绕大学生恋爱问题开展了“正确认识恋爱问题”矫治性小组工作。[3]这一工作小组通过招募、筛选,形成了20人的小组,经历数十次的小组活动,以改善学生不良情绪、发展适应行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基本内容,借助大学生共同面临的恋爱问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分享观点,促使其在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勇敢面对恋爱挫折的目的。西北大学社科系多年来一直坚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给其它高校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新生入学后,西北大学社科系就会成立“走进新生活”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小组通过6次小组活动,每次约两个小时,每周一次,每次各一个主题:“打开心扉”、“用心微笑”、“如鱼得水”、“人际彩虹桥”、“一路有你”、“Wearea family”。[4]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分享、游戏等方式体会到了理解、尊重、信任的重要性,组员之间熟悉感增强、团结意识增强、个人能力提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增强,能高效快速地解决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困难问题,为大学生顺利融入校园生活奠定基础。

上海复旦大学也成立了若干心理训练小组,涉及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网络成瘾等若干主题,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共享、监督、互助体验,帮助大学生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促进大学生良性互动,形成积极健康的交往观,增强学生团体或班级的凝聚力,重构现实人际网络。[5]总之,可以将小组工作理念融入讲座、研讨、素质拓展、联谊等形式多样的大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成长、就业等方方面面的辅导,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学习领域,塑造学生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品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大学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复杂化,不创新工作理念、不探索新方法的话,我们的学生教育工作就会止步不前。学校小组工作以其拥有的价值理念、活动媒介、服务内容、规模效应等优势,为其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事实上也证明,小组工作方法效果好,针对性强,值得在高校内被全面推广。总体而言,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的发展还不够深入,辅导员工作与小组工作的有效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充实吸纳一批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历的人员,同时,应对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现任辅导员进行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打造一支兼具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和小组工作理念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单筱婷.高校辅导员工作导入小组工作理念与方法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69-72.

[2]张彭松.环境伦理教育:生态教学与实践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3]杨婉秋,张河川.发展性小组工作在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中的实践研究[J].社会工作,2007,(3下),32-34.

[4]徐自成.小组工作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l-37.

[5]刘崇俊,隋树霞.论小组工作在大学生辅导中的专业优势[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177-178.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