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旁征博引,条分缕析
——评杨再喜教授新著《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

2015-03-18肖献军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永州42519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做学问柳宗元文人

肖献军(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旁征博引,条分缕析
——评杨再喜教授新著《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

肖献军
(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杨再喜《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大凡文人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不外两个因素:一是文学作品艺术上有独特之处,能道常人之不敢道;二是文学作品能引起后人共鸣,从而为后人传播、接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学史上几种有趣的现象:有的文人在当时是明星似的人物,后世却湮没无闻;有的文人当世名不见经传,后来却名声鹊起;还有的在当世是明星,后世依然受到众人的追捧。但不管哪种现象,文学的传播接受对于文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位列“文章四大家”中,这固然与其文学的独创性及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相关,但后世的传播接受未尝不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学者对柳宗元及其文本关注较多,也出了不少大家、名家,如吴文治、孙昌武、王国安、尚永亮、尹占华等,他们的研究或在柳宗元的文本解读上下了一番功夫,或从多角度挖掘出了柳文化的价值。有关柳宗元的年谱、作品校注、汇评的也不少,学者们大多把目光焦聚在文学本体上,而对于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的研究则鲜有人涉及。

柳宗元研究领域出现如此大真空不是学者们没有想到,实是研究难度之大令人望而却步。杨再喜教授迎难而上,经过多年努力,于201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全面演绎出了柳宗元在唐宋时期传播接受的过程,较好地填补了国内外柳学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

我认识再喜君是在2012年,时我刚进湘科院工作,在诸多方面有不熟悉之处,遇有问题问及再喜君时,他总是热心予以解答,故我与再喜君是亦师亦友的关系。2013年,就在我将自己博士论文付诸于梓时,再喜君也在安排出版,后来,我俩的书几乎是同一时期发行的。但从出版的结果看,从装帧到内容,再喜君的著作皆胜我一筹,这使我对再喜君有了新的认识,再喜君在学术上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了柳宗元在唐代传播接受的特征,其中尤以韩愈、刘禹锡对柳宗元的传播接受为重点,揭示出了两人在柳宗元传播接受史中的奠基性作用;下篇阐述柳宗元在两宋时期的传播接受情况,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唐宋柳宗元的传播接受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柳宗元在两宋之际的传播与唐代的不同之处,可谓条分缕析、甚为精辟,为我们全面了解柳宗元在唐宋时期的传播提供了帮助。

有人曾这样形容,大陆的学者做学问像飞鸟在空中飞,台湾的学者做学问则像乌龟在地上爬。这实际上是说大陆学者能够高屋建瓴,在宏观理论的研究上具有优势,而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台湾学者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些文献类工作,却未免带上了岛民气息,视野不够广阔。台湾学者做学问究竟怎样,我不敢评判,对大陆学者的评价或多或少有点以偏概全;姑且不说傅璇琮、陈尚君等一批大家,就我身边而言,至少再喜君不是这样。再喜君的《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既有对柳宗元在唐宋时期传播接受鸟瞰似的概述,同时,在文献的梳理上也下足了功夫。在该著作中,每一观点的得出,都是建立在大量文献基础上的。如第七章《柳宗元传播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中,从诗歌用词接受、诗歌句式接受、用典修辞接受、意境主旨接受四方面罗列出了王安石受柳宗元影响的具体诗例,从字面上看,这些诗句绝非是用现代电子文献能够检索得到的,而是再喜君常年累月搜耙出来的结果。在该著作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于是,我不得不感叹再喜君读书之博,在当今学术之风日益浮躁的情况下,再喜君的研究态度可算得是当代学人的楷模了。

再喜君在赠书给我时曾对我说起今后研究的打算,说是准备再写一部著作,研究柳宗元在元明清时期的传播接受情况。相比起唐宋文学史料而言,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史料何其多也,我能想象得出,再喜君在今后的日子里,将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再喜君对我说起此事时,已被评为教授,当今不少学者走到这一步时,便有大功告成之感,能够一如既往地做研究的,已经不多了。再喜君若果能坚持下去,则其开拓进取精神又值得我辈效法了。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4-07-02

肖献军(1977-),男,湖南岳阳人,文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学。

猜你喜欢

做学问柳宗元文人
柳宗元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江雪
文人吃蛙
做学问与搞创作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