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哲学视阈下吉林省高校女生体育观问题研究

2015-03-18张博长春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意识体育课程

□张博(长春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身体哲学视阈下吉林省高校女生体育观问题研究

□张博(长春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吉林省高校女生体育观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吉林省高校女生应树立健康的身体意象审美观;加强高校女生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推进体育改革,鼓励高校女生体育参与的多元化;根据高校女生身心特征,选择体育运动项目与设施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女生体育观

1、增设体育社会性别课程,转变性别刻板印象

在我国,社会性别无论是学科,还是课程的建设都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性别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很早就得到重视,但是作为一种大学教育还尚未成型,但是只有通过开设一定量的社会性别课程,才能够转变由来已久的在高校女生心中所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从而使其对自身身体意象的自卑感和无助感走出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极其需要以一个尊重和理解不同性别在社会中的作用来探讨女性这一群体的解放的课程,这个课程同时需要将所讲的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扭转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

这里的所谓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方式、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它包括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和职业四个不同的方面。这四方面的性别刻板印象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女生的身体意象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比如当一名女性对自己的外表形象性别刻板印象总是集中在“柔弱的”、“依赖的”、“安静的”、“纤细的”等词语时,则将会深刻的影响着其体育参与项目的选择,列入“篮球”、“武术”等项目,在还未体验的情况下,就已不列入考虑的范围,这就成为制约女性体育体验的一大障碍。

2、加强高校女生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从家庭解放出来,而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当中,这样才能产生作为人的主体意识,进而产生女性的主体意识。从中国近当代的妇女解放活动来看,可以说,整个中国的女性普遍已具有从家庭的局限中走出,很多职场女性、女性企业家已经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高校女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在大学期间就树立良好的女性主体意识对其今后的家庭与社会生活有着积极地作用。

体育价值观是一种支配人类对体育行为的看法和倾向,也就是个人对体育行为的善恶、是非和重要性的评价。它是一种与支配人类体育行为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形式。刘一民等人在《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对354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有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可见,能否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直接影响着高校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对于高校女生而言,体育价值观同样受到社会性别意识以及身体意象的重大影响。

3、推进体育改革,鼓励高校女生体育参与的多元化

多年来,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重要的尝试,但是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的教育改革的效果还不是很鲜见。相关研究表明,与高校男生相比,高校女生的体育信息摄取度要明显偏低,由于对于信息的关注程度,印证着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群体的融入情况。所以,如何鼓励高校女生将体育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有时候”和“极少时候”,并且多元化的参与进去,就成为以社会性别视角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一大问题。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指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为了满足其学习过程中的多层次需要而形成的体育文化生活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总和。在这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层次需求”的重要性。高校女生体育参与的目的,除了出于健康,就是为了减重和塑形,热爱与协调性训练等维度几乎“无人问津”,也就是是说,高校女生普遍认为培养一种社会性别所强调的“女性气质”是参与体育锻炼的终极目的,如何保持好的身段,如何在同伴中不被嘲笑,如何不受到其实,又如何因为身体外形不好而影响自己的婚姻大事等等,已经成为一种高校女生体育参与目的的趋势。所以,多元化的体育参与在这里有两层面的含义。

4、多元化的体育参与是指体育参与项目与方式的多元化

体育技术课的教学安排中,有意识的安排多重可以选择的项目,尊重女生本身的爱好,但同时也要提示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感知自己的身体,而非只看重减掉了多少重量,要引导学生体味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尤其是应该加入太极拳、瑜伽等项目,并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尽量使完整的身体姿态与运动组合为一个系统,把身体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带动高校女生进行感知,这样“刚柔并济”的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才能使得以“足、篮、排”主的高校体育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

5、多元化的体育参与是指体育参与目的的多元化

“健康第一”是体育价值观的核心观念,但是在如今标榜着减肥瘦身的现代社会,高校女生往往处于对自己身体意象的负面评价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出于对于体育的热爱和挑战维度而加入体育锻炼的高校女生少之又少,这说明体育参与的目的出现了单一的集中趋势,而这样的体育运动价值观,是不利于体育运动的长期发展的,同时通过体育而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感觉也将大打折扣,利用消耗体力、消减脂肪而换来的瘦身运动,往往是没有乐趣可言的乏味的运动,这也就失去了体育之于女性的吸引力,长此以往,体育一词将会逐渐与“减肥”画上了等号,这是对体育蕴含本身的一种偏构。综上所述,积极主动的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开展体育教育课程与方式的改革,提供多元的运动渠道与动机引导,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6、根据高校女生身心特征,选择体育运动项目与设施建设

高校通常设有一定量的足球、篮球、羽毛球场,但是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这些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显得非常紧张而有限,由于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需要较大的场地,但往往在高校有限的建地面积中,是很难实现充裕的供给的,这就导致了在体育设施上的“设障”,这会导致高校女生本来就对大球项目不感兴趣,又难以获得场地的懈怠运动状态的雪上加霜。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场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利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育与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丰富运动项目来分散人群,由于羽毛球一直是高校生热爱的一项体育项目,但是很难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体育教育者可以通过壁球等项目的推广,对一些高热度项目进行分散式降温,一方面缓解了大热体育项目场地的供给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多高校生体育项目的选择机会,对新兴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7、避免体育项目及设施建设中的“性别隐喻”

在体育课程的项目设置上、运动场地的建设上,如果同样存在着“重女轻男”的不平衡建构,同样会有一种“性别隐喻”,对高校女生的性别意识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为了做到两性平等的体育教育观念,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为高校女生增设其喜爱的艺术体操、交谊舞、健美操、跳绳、瑜伽等形式的运动,而不是一味的只重视男生的大球项目的建设。在组织大型体育比赛时,不应只设立“男子篮球争霸赛”而忽略了“女子篮球争霸赛”,也不应强迫高校女生去完成一些并不适合自身情况的高强度、高对抗性的体育训练,但要做到在体育项目设置时,给予同样的参与机会,让其体验不同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实现感。

在理论课程方面,不放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加设一些女性体育文化的专题课程,让其了解女性体育发展的由来,对自身的生理性别特点有足够的认知,进而在尊重男女差异的基础上,对社会性别意识下的体育参与项目进行重新的设置。

参考文献:

[1]贾凤芹.大学生性别偏见内隐与外显双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杨永忠,周庆,论女性主体意识[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 (4).

[3]王燕飞,朱建清.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问题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5.(6).

[4]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

[5]李振斌,马连鹏.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项目“身体哲学的视阈下吉林省高校女生体育观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JGJX2015B3。)

猜你喜欢

意识体育课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