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源圣地,始于松潘

2015-03-18罗晓庆摄影何林隆

中国西部 2015年28期
关键词:松潘江源岷江

文/本刊记者 罗晓庆 摄影/何林隆

江源圣地,始于松潘

文/本刊记者 罗晓庆 摄影/何林隆

树有根,江有源。

岷江源即岷江的发源地,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北部水晶乡安备村境内弓杠岭南坡斗鸡台西侧,海拔3480米。岷江水一路奔涌向前,带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穿越时空,将万丈豪情、和谐与妩媚都一一献给了蜀地。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属岷江水系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旅游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岷江水系孕育了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蜀文化,滋养了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作为松潘县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松潘人。

然而,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气候的变迁,加之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岷江源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本刊记者一行走进岷山,探寻居天下江河之首的神秘江源——岷江源,掀开“江源圣地”的面纱,揭开松潘县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谜题。

经幡摇曳下的岷江水

从松潘县城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岷江源景点。一下车,便见许多游客争先恐后地在一座石碑旁拍照留影,走近了看,原来是松潘县政府所立的“江源圣地”的景点大石。

放眼望去,雪山巍峨地屹立于天际,碧蓝的天、透白的云、开阔的景色让人心情舒畅。而眼前这一大片沼泽地就是岷江源头,水从沼泽里生出来,汇成涓涓流水,大有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姿态。源头周围五彩斑斓的经幡在阳光下飞舞,经幡代表着当地藏族人民对此地的敬仰。

江源附近立着一块大石,上刻清康熙《江源考》:“中国水之大而流长者,惟河与江,其源皆出西番界……”

不远处,一座长七八米、弧形的竖排字木刻上题写着《岷江源记》:“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和灌溉了成都平原;乐山以下为下游……”

还有石块上写着《尚书·禹贡》关于岷江的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沣;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这些记载和考证皆为江源圣地的印证。

除了一些特产专卖店之外,江源景点就没有其他旅游产品了。记者询问了一位家住岷江源附近川主寺镇的藏族居民贡嘎。他说,五月底游客还比较少,六七月游客会非常多。岷江源地如今的美景正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然而,他回忆说,十年前并不是眼前这般景象,“草地更广了,绿地更多了。沼泽地最怕的就是沙化,原来很严重的”。贡嘎在川主寺生活了三十多年,惊喜于如今发生的微妙变化。

据松潘县林业局副局长李正林介绍,岷江作为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直接影响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尤其是三峡库区。同时又地处高寒生态脆弱区,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过度樵采、草原超载放牧、湿地开沟排水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湿地不断退化萎缩,水土流失加剧。虽经多年治理,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多年来,松潘一直在努力改变沙化的问题,目

前已经初见成效。

“从2000年到现在,松潘退耕还林的面积已经达到6.4万亩。根据近来四川省林科院专家调研的数据显示,松潘森林覆盖率5个点的提升,使得松潘每年减少了300万吨的水土流失,减少了河流泥沙量0.56亿吨,同时增加了100万立方的水源涵养,每年注入长江流域达到90万立方。”李正林说。

上善若水,与自然和谐相处

沙漠化问题早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其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态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已经有环保人士提出“要生存就要治沙”的口号。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松潘县坚持生态效益永远先于经济效益,“不能乱砍一棵树”的发展原则。

“岷江源的生态建设,重点在于沙化治理。”李正林表示,目前松潘沙化区域有八千公顷。自2013年启动了沙化治理项目,五千多公顷的重度沙化区域已经逐步完成植树造林,目前已经进入管护期。“生态脆弱就体现在这里,树并不是种下就能成活,每一棵树在沙土里面成长都是不容易的。”李正林说,“如果植树失败,后期就需要不断地补种增植,直到树苗成活,长成林,那么退耕还林才算成功。”

今年,松潘县林业局启动了第二轮退耕还林。“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要求在25度以上的非基本农田,即一些陡坡,水土流失易发的地方进行退耕还林,并通过一亩地一千二百元的补贴,鼓励农户主动申请种植生态林。如今已经实施五千亩。”李正林告诉记者,根据规划,五年之后,这五千亩地将纳入集体公益林生态项目补偿,作为“永远不种地”的林地。松潘县还将继续扩大“永远不种地”的土地面积。李正林感慨,老百姓如今已经深知沙化的危害,对还林项目都十分积极。

然而,因为退耕还林,“林”与“牧”的矛盾愈来越尖锐。“因为人口越来越多,而耕地越来越少,在根本上影响了农牧民的生计,但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李正林直言,各方压力都很大。加之,植树造林真正见效要几十年,投入越来越大,实际支出远大于国家的财政支持。而目前的资金投入,尚不能见到任何经济效益。

岷江源千古文化认同的长江正源

清乾隆时李元《蜀水经·江水》引明代《舆程记》《水利记》皆言:“江源出岷山羊膊岭。”直至清末民国初的有关文献,皆一直记载江源出于岷山,今岷江上游为长江正源。然而,自清代康熙年间完成首次全国地图测绘并绘制出《皇舆全览图》后,人们已经明确知道岷江上游并非自然地理中长江的真正源头,但清代朝廷及主流学者却始终坚持以千古文化认同的岷江源为长江正源,称自然地理中的长江真正源头金沙江源头为“真源”,形成两个长江江源并存的格局。岷江源作为千古以来文献记载众多的基于文化认同而继续存在的长江源头,较之自然地理中的长江“真源”(即“自然江源”),也就成为只是在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江源”。正是为了维护这一文化意义上的“江源”,在清代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江源”争论,最终形成自康熙至民国初二百余年“文化江源”与“自然江源”两个江源长期并存的局面。

但李正林坚持认为,自己做的工作是踏实的,是为后代谋福利的,生态效益才是最大的财富。

在生态立州、生态立县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岷江源的生态建设被纳入到《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中。在川西藏区生态保护建设规划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即建设重点生物多样性区域。目前,松潘已经有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县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到1600平方公里,占整个县域面积的20%。其中,“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共四十多种,一级保护动植物就有十一种。”李正林说。

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彰显源地的文化内涵,松潘县于2014年拟出了建设四川松潘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申请,该申请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的实地考察论证和初步审查。

因为“5·12”汶川大地震对岷江河段的破坏,岷江源头的景观一直难以挖掘,限制了邻近的川主寺镇,乃至松潘县旅游业的发展。而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打破这一瓶颈,除了能够显著体现岷江源地的湿地主体功能外,还能丰富生物多样性。接下来,松潘县林业局将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准备按步骤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

“只有先把江源保护起来,才有资格再谈旅游、谈经济。这是松潘县的责任。”李正林认为,要享受岷江源地带给松潘县的好处,首先要与它平等相处,才能上善若水,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责任编辑/艾莉 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松潘江源岷江
润江源
岷江
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幸福开化:钱江源起的好地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开讲
岷江行(外一首)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对松潘县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