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樯橹”与“强虏”的较量

2015-03-18刘小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曹军怀古周瑜

刘小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版本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语文教材人教版是用“樯橹”,苏教版是用“强虏”。本来“樯橹”和“强虏”无所谓正误,但笔者以为,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如果能从多角度品赏,肯定还是有高下之分。

一、从词意含义看:所谓“樯橹,物也”。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指代曹操水军;所谓“强虏,人也”。强虏,劲敌,指曹军(苏教版的解释)。从这里的解释可知,在某种意义上“强虏”不可能有“樯橹”之意,而“樯橹”却可以包容“强虏”。它既指战船,又借代指曹军,形象含蓄,含意更加丰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

二、从历史史实看:“樯橹”显然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赤壁之战的精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驶向曹军,诈称请降,一时间火烈风猛,烧尽北船。“樯橹灰飞烟灭”几个字就形象地将火烧赤壁、曹军惨败的情景描绘得逼真传神,而“强虏灰飞烟灭”让读者看到的是曹军在火中惨叫烟灭,颇有点残忍气息,跟文中周瑜儒将形象不和谐。

三、从情境语境看:情境上,“樯橹”比“强虏”更有画面感,有想象的张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战争发生的情境:遥望江北对岸,曹军战舰如云,樯帆林立。近观吴军船营,周瑜“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坐于旗舰之上,举重若轻。从上下文语境勾联上看,“谈笑间”“灰飞烟灭”,意思是周瑜谈笑之间挥扇一指,数千艨艟斗舰火借风势直冲曹军,倾刻间烟炎张天,耳边是毕毕剥剥的帆倒船烧之声,继而才是曹军的哭喊声,最后船与曹军“灰飞烟灭”。从这点看“灰飞烟灭”最能搭配的也是“樯橹”。

四、从整篇作品情感看:苏轼借怀古怀人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在词中传达出的情感十分复杂,儒、道、佛思想交织,既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又有“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伤感,更有把自己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加以审视,从而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从这点看,作者传达的情感是丰富的、隐含的。而“强虏”是贬义词,直接指敌人,显得直露,远没有“樯橹”来得委婉丰富,并且它还符合传统诗词贵在含蓄的特点。

其实,是“樯橹”还是“强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比较分析探究,强化了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这恐怕才是我们所要的。

(作者单位:深圳光明新区

教科研中心)

猜你喜欢

曹军怀古周瑜
从《秋风纨扇图》谈珂罗版书画复制及发展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竹叶沟怀古
连长今年四十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