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生语文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

2015-03-18施春花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光明课文文章

施春花

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曾表达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高中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仍是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为主要思考方式,这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主动位置,使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想,从而无法实现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对提出疑问的行为要加以赞许,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减少学生质疑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发问的畏惧心理,倡导学生大胆发问,各抒己见。

比如在赏析《荷塘月色》一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一句话时,笔者曾经让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中的几个动词“泻”、“浮”、“洗”及几个名词“流水”、“牛乳”,这时有一位同学说:“这些词大部分用得还可以,唯独‘泻字,我感觉有些不直接,应该用‘冲”。并且讲出一些自己的道理。此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在嘲笑他,面对这种情景,笔者鼓励这些同学起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其他同学就会感受到质疑的必要性。然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非常好的,他能大胆质疑课文中的词语,说明对文章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其他同学也都像他一样对全文有了深入的理解,那么谁对文章还有其他的质疑呢,希望大家踊跃与我们共同分享。”这样很多同学发现质疑不仅不会被人笑话,还会受到鼓励,因此班级中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从课文关键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所选课文普遍篇幅较长,如果仅仅是就段落进行讲解,则会消耗较多的课时。针对这样的文章,老师可以通过从文中选择一些关键点,然后让学生对关键点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总结出一条教学主线,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实效。

比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时,由于全文内容非常长,如果让学生从头到尾读一遍,学生只会沉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上,而忽略课文的节奏及关键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大体看完文章后,仔细观察文中每个人对林黛玉进贾府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并引导学生在这些言语中分析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从而将整篇文章的主线分析出来。

三、从设置疑问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很多高中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缺乏对问题的挖掘及解决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疑问、悬念,让学生在这些所谓的“包袱”中发现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我们来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同学会认为怎么会只给你三天光明呢?有的同学则会马上想到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该怎么办。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这样引导学生:“相信大家看到这个题目都会感到很奇怪,大家不用带着疑问的眼光看着我,还是看看课文吧,相信看完课文,你们会有一些新观点的。”这样学生会带着一种好奇心看完整篇课文后马上会被文中作者的作为所感动,这样教师就顺利进入到课文的讲解过程中。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凸显,学生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客体,从头到尾的语文教学活动只体现了一个核心,那就是“教”。教师的这种主导地位,使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得到长久的抑制。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很不合适,他们只注重现成答案的讲授,不能遵循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引导;学生们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标准答案的直接接受恶习,养成了对老师传答案的依赖。因此教师应该具有独到见解,并把自己的这种独到见解运用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供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能从中得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作者单位: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

猜你喜欢

光明课文文章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为你守护光明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光明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