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村寨农户经济行为特征及其优化
——以西江苗寨为例

2015-03-17李茂林刘春莲吴显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村寨

李茂林,刘春莲,吴显春

(凯里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村寨农户经济行为特征及其优化
——以西江苗寨为例

李茂林,刘春莲,吴显春

(凯里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成功,对区域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在旅游影响下西江苗寨农户经济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因农户能力差异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提出优化农户经济行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农户;经济行为;优化

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凭借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减贫。通过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本文试图对西江苗寨的农户经济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微观研究,分析农户的经济行为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经济行为特征,寻找民族村寨旅游化下的农户经济行为优化和区域减贫的切入点与应对策略。

一、研究区域概况

西江苗寨是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东北面的一个偏僻行政村,距雷山县城37公里,距贵阳市约260公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西江村有1 115户,4 864人,其中苗族占99.2%,是世界最大的苗寨。

长期以来,西江苗寨的传统经济结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大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经济作物缺乏,在农业生产技术上进步缓慢,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比较贫困,徘徊于温饱线之间。西江苗寨1987年被正式确定首批旅游开发重点区域,西江村决定走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2008年雷山县对西江展开了大规模的主导开发与宣传促销,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村民参与旅游开发人数逐渐增多,村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高,西江村的生产结构开始调整,不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出现经济活动的多元化。

二、旅游发展下西江农户经济行为特征

本文选取西江苗寨为样本区域,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旅游开发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向西江苗寨的村民(不包括外来经营人员)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9份,无效问卷3份,访谈对象16人次。从调查问卷结果统计看,本次发放问卷年龄段分布为20岁以下仅1人。20—29岁的49人。30—49岁的有103人。50岁以上的16人。所调查的人群中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62人,初中水平的有79人,高中的有24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

(一)西江苗寨农户的生计方式多元化

旅游改变了西江人的传统生计方式。长期以来,西江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为其社会的经济基础,村民的经济生活是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展开的,农业经营是农民得以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2008年西江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收入成为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西江农户利用自己的老房子开办苗家乐,获得的收入是从前的数十甚至数百倍之多。即使地理位置不利的家庭在游方街经营地方小吃、服饰等,收入与从事农业和进城打工相比,也要好很多。据对西江村个体经营统计,其中109家是租用当地农户的房产,租金3 000-180 000元/年左右不等,可见西江村民依靠旅游获得的间接效益也是非常大的。

从调查资料看,西江苗寨农户职业类型多样,且大多数围绕旅游服务,说明旅游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西江的就业市场。而且旅游业可进入性门槛低,为技能缺乏、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又不愿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创造了就业岗位。

(二)西江苗寨农户的消费行为

农户消费行为是指农户在自给性消费的基础上,取得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经济行为。它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传统习俗、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从调查资料看,西江苗寨农户的消费支出主要由基本生活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其它消费等构成。

西江苗寨农户家庭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在吃、穿、住、行几个方面体现。在吃的方面主要以谷物、肉类还有酒水消费为主,蔬菜也占一部分比例,说明农户基本上不能依靠农业经营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农户基本生活消费还有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电费支出较大,主要是绝大多数家庭购买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电器。

文化教育支出比例占比较高(27.9%),主要是旅游业的发展给西江苗寨带来先进的观念,开拓了村民的视野,希望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并通过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来改善未来生活。

在医疗消费上占比较低,主要得益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西江苗寨村民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好。

整体来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的农业向非农业生产转变,农户消费结构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主要体现在教育消费、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的消费不断增加。

(三)农户市场行为

在村寨旅游带来巨大经济效应后,当地的农户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市场意识观念得到加强。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深化、村民富裕程度的提高,使得原有的价值体系受到深刻的撞击,逐步把财富与优越生活联系起来,造成在旅游经营过程中通过相互竞争以求利益最大化,村民之间在交往时强调互惠互利,与人交往经常与钱挂钩,功利性很强。村民抱怨“以前寨子的人很和睦,现在不同了,有人赚到钱了,你没钱,他看不起你”。

在旅游业的冲击下,农户受到外来游客和同村农户的影响,在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当其他村民从事旅游经营获得丰厚利润之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这使未从事旅游活动的村民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而且从事这种村寨旅游的进入门槛很低,不过就是利用原有的吊脚楼向旅游者提供住宿、做普通的家常菜而已。这使得很多农户转向旅游业经营,在调查时问及“如果有一个投资旅游业的机会,你会参与吗?”回答会参与的人数达79.6%。而当问及“如果投资缺乏资金,你会怎样寻求帮助或支持?”,回答“向亲朋好友借”的占32%,“向银行贷款”的占71%。

三、旅游影响下农户经济行为存在的问题

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游客的客观需求推动了相应产业的发展,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改变了当地农民以农耕生存为主的生活方式,非农化、城市化迅速地瓦解了农村社会的经济结构,让其社会内部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旅游发展使农户贫富差距扩大

旅游开发前西江村农户基本上从事农业生产,极少的从事非农业生产。职业的相似使得农户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很小。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内部收入分配差距逐渐增大,有年收入高达百万以上的富裕户,也存在年收入只有3 000元的贫困户,农户住所的区位和个人能力差异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一些地理位置较好的住户依靠住房租金就能获得丰厚的收益。而且一些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户受到了政策的引导,较早投入到旅游业,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

(二)农户发展缺乏创新性

从西江农户参与的行业来看,他们从事的舞蹈表演、餐饮、刺绣、制银等商业活动都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联系的,这种活动只要通过自身的真诚、朴实和热情就能获得成功。多数农户缺乏商业经营技能,在投资项目上存在从众心理,很多人受到早期进入旅游经营者获得丰厚利益的刺激下,盲目投入,结果是很多经营者无法预料的。在做投资建设时完全依靠模仿、效仿其他经营者,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主题设计缺乏创新。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项目阻碍村寨旅游的规模化与产业化。

(三)农户急功近利行为违背可持续原则

随着旅游的发展,村寨内的苗家乐、客栈等不断增多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或趋势,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态势。西江村农户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大量农户因“房子太老旧,布局也不合适商业用,只有改造”。2008年西江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后,带来传统吊脚楼改造的高峰期,使整体景观遭致毁灭性破坏。特别是新建的吊脚楼采用砖和钢筋混凝土为材料,仅在外墙加装了木制表皮给人以为是木建筑的错觉。苗族吊脚楼改造的错位,造成本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差异,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的异化,引起民族文化特性的损耗及消失。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户家庭经营投资规模上升,非农化投资倾向更为明显,导致以自然景观、村落、农耕生活、民俗、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民族村寨向城市化进程转向。没有民族文化特性的民族村寨旅游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户经济行为优化策略

(一)加强农户间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旅游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突变性事件的影响。依靠农户单打独斗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只有通过农户间互助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达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目的。第一,成立农户经营投资合作社。可以聚集农户手头上闲散的资金,让农户参加到村寨旅游建设中来,既可以加强村寨旅游建设,又能让农户获得适当的分红。还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风险。第二,成立产销合作社。农户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三,成立科技信息合作社。通过农户间合作建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对旅游需求的预测能力。

(二)提升农户的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西江村农户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农户的文化素养严重制约农户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产生的后果。农户缺乏吸收外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不利于农户对其经济行为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其经济行为后果将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了解农户需求下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农户商业经营能力,充分认识并挖掘本民族文化内涵,让农户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尽量坚持传统的特色,营造一个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的旅游场域。

[1]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以云南曼听村与贵州西江村为例 [D].兰州:兰州大学,2012.3.

[2]黄丽.昆明城郊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户经济行为调适研究——以团结镇为例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5.

[3]胡继连.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1~384.

2095-4654(2015)03-0038-03

2014-09-21

凯里学院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以雷山县为例” (S1047)

K902

A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村寨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无蚊村寨丁屋岭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村寨——海坪彝寨
千户苗寨的早市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贵州最美乡村——西江镇·宏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