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苗族水文化研究

2015-03-17游先启

关键词:古歌黔东南水井

游先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一、研究背景

据史籍记载,“尧舜时代,中原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驱逐苗族祖先的运动,即所谓“窜三苗于三危”是也,“分北山苗”是也。大禹统治的时期,苗族祖先已经浪迹于长江流域一带了[1]194。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现在的苗族据说是‘九黎’部落中的一支后裔。”[1]194由此可知,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几千年来,苗族从黄河流域迁徙到长江流域,生活与水息息相关,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水文化。纵观目前学术界对水文化的研究,目光多聚焦于东部发达地区大型的水利文化为核心的水务问题,即“基于水利文化的核心知识”[2]147-156。而且大多数涉及到的是汉民族文化视角下的水文化,少数民族水文化的研究较少,尤其对黔东南苗族水文化研究的课题更是稀少。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缺水、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只有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黔东南苗族的水文化和谐的精神性质正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水文化概念及苗族水文化内容

有学者说:“水文化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3]63-66又有学者认为:“水文化,是一种反映水与自然、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等关系的综合文化。”[2]147-156还有的学者说:“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4]56-57综合上所述:水文化就是人生产活动、生活习俗、以及各种娱乐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与水产生一定关系的文化产物。如果按以上专家学者的定义,那么黔东南苗族水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水源利用。依水源建寨、造田,架枧开渠引水,分水源灌溉,水田养鱼、养鸭,活染液与死染液。二是水源保护。植树禁伐保水,维护山体保水源,水田过冬。三是民间信仰的水文化事项。祭井(jenk wuk ment①由拉丁文造的苗族文字),仰阿莎(美神)诞生于水井,女子取名依据,大年初一挑新水,新婚时新娘挑新水,等等。

三、苗族水文化的解读

(一)水源的利用

1.依水源建寨、造田

在黔东南地区,密布着大小天然水井,山山之间的狭窄低洼处,四季都有一条条小溪不停地流淌。苗族人民就依这些水井、河流的分布来建寨。有的沿江河两岸成条带状分布,有的围在水井的四周形成圆状,世世代代在水源周围繁衍,创造这里的一切,依水建寨、造田也就是这样来的。黔东南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大多是以山地为主。如果以低洼处的江河水来养育山上的田,在过去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只要哪个山上有水井,很多情况下都会被建造成田,这样就形成了特色的梯田文化。

2.架枧开渠引水

既然是梯田,人们为了引水灌溉农田,就需要从井边开凿水渠引水来灌田,这里的水渠就成为本地独特的水利工程。当水沿着渠流进山崖时,渠很难挖掘,人们模仿独木桥的形式构架水渠。其中,这种水渠是由一根木头雕刻成,苗语把它叫“Gongd lix”,如果连接的距离较短,则只需单根木头;如距离较长,还得在两山之间建架枧来支撑,犹如桥柱。水流到各户的田之前,为了公平分得田水,把一块较宽的木头修成分水工具。分水的依据是按照田的大小比例在木板上刻成一个个齿轮一样的分水口,犹如一把大钉耙。

3.水田养殖

黔东南地区,田里都会养鱼,其好处有:一是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让养分到处扩散,稻谷得以均衡的吸收;二是田里面不仅长水稻,还会长一些杂草,养鱼,鱼可以吃掉杂草,使水稻得到充分的养分。如果没有鱼,还得需人工去除草,增加劳动量;三是秋后实现水稻和鱼的双收。另外,田里有水,可以养鸭子,而且鱼是鸭子的美食。其中,有一首民歌为证:

Xenb max jangt dial dial jangt xenb.妹不缠哥哥缠妹,

Eb max jit nail nail jit eb,水不爱鱼鱼爱水。

Deis nef niox diongb qed,水田鱼儿已长大,

Deis ok niox diongb ongd.池塘鸭子已长肥。

(二)水源的保护

1.植树、禁伐保水

一般而言,田和水是分不开的。黔东南务农的苗族人民主要是种田,所以雨水量直接影响着本地区的收成。人们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只要哪个山的树林多,山脚下的井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着水,并保持着水的质量。反之,水井大多会干涸,或变成不酣甜,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人们往往通过植树、禁伐来保水。

2.维护山体保水源

有一句话说得好:“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人们就利用这一规律,一方面为了保护山体,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滑坡危险,保持山体的湿润,是间接保护了水源;一方面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酣甜性质。所以,在苗岭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水也是甘甜而鲜美,井水通常保持冬暖夏凉。有些时候,人们一时不注意保护水井及周边的森林、大树,水质就逐渐变味,甚至干枯。所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出,只有保护好树林,水质才能保持鲜美可口,否则井水也会干涸,河流也会断流,还可使造成山体滑坡的危险。这里的人们总是教育好后来人一定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代代相传。

3.水田过冬

水田过冬就是田里水一直没有干,并且保留到第二年继续种植水稻。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分成两种原因,一种是水源太丰富,田里的水不会干,保留其到下年用;一种是因为水源缺乏,在干旱的地方,一旦田里的水放干,通过晒干并开裂以后,就不容易蓄水了。所以,为了很好的蓄水,只有保留田里的水不要干,加上平时的雨水,留到第二年开春,既可以减少第二年的耕种的劳动量,还可以保留鱼种。

(三)水源的民间信仰事象

1.苗族古歌里的水歌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生产活动无不与水息息相关。黔东南苗族人生活的地区,处处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画面,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敬与感恩之情。

为了解读苗族的水文化,需从苗族的古歌①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独立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耳相传。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1979年经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入手。苗族古歌里的“洪水滔天”和“沿河迁徙”两篇叙述了人与水的故事。即,在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劣,灾难重重,但在灾难面前,人们没有被吓到,而是自力更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洪水,得以逃生的事例。从古歌里可知,水有好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我们只有深知水性,善于利用,才会给人带来益处。其中,古歌唱到:“Jex jox eb ghuk lol,九条江河汇拢来,Jex jox eb xit lenl,九条江河来相汇。Ghuk ait ib jox lal,汇成一江在流淌,Ghab ait eb jex jil,于是叫做九江河。Jex eb hfud jes lol,九条江河一源头,Jus jox ghab nangl vil,一个出口向下流。Put zenx fangb gul yul,河潭汪汪平展展,Dangl deis seix dangl bil,哪头都像河上游,Dangl deis seix dangl nangl,哪头都像河下游,Naib max xangk gongl mongl,妈妈不识道路走。Ob nal dail hxut gas,我们妈妈多聪明,Wad nangx niul hxit zas,抓把野草扔进河,Mox dongb lal vuk langs,野草漂着顺河流,Ghax xangk dangl pit jes,于是认出了北边,Seix xangk dangl pit dos,也就认出了西方,Naib nangx bil hek dlas,妈妈跋山涉水找生计。”[6]这显示了人们合理利用水的规律来为民服务。

2.苗族祭井

走进苗乡随处都看到,只要是个水井的地方,旁边一定长着几棵大树,并且人们时刻保持着周围的清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拿着腊肉、糯米粑、酒、鸡鸭蛋、鸭子、棉花、香纸等到井边敬井神,这是对井养育之恩的答谢。同时,还会把井和井周围的地方进行一次大扫除,并在井的周边栽上属于自己或家族的一颗树苗,表示树苗长大后保佑大家平安。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却保护了环境。

3.女子取名

水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代表一种柔软、清洁、温和等性格,适合女性取名。所以黔东南苗族女孩子的小名(奶名)往往是取与水相联系的名。其中,主要的名字有ment(水井)、欧(eb)、仰(niangx)等。其中,苗族传说中的大美女叫仰阿莎(美神),她就是诞生于水井,仰阿莎就是集干净、美貌、苗条、清纯、善良等为一体。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孩子能有以上的优良品质,所以往往就给闺女取一个与水相连的名字。

4.新娘挑水

新娘挑水是苗族的一大特色。每一位新娘,从嫁到男家的第二个晚上开始,持续三天,村里的年轻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集来洗脚。水是由新娘一个人到水井去挑,回来后还要热好,再亲自倒给每一位“客人”洗。这是苗族先辈们留下的传统,新娘只能照办,并且随便客人洗几遍,用多少水,新娘都不能有任何埋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验新娘的为人和勤劳程度。

5.水鼓舞

水鼓舞是黔东南剑河县大稿午村在每年6月份举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因在水上踩鼓,所以谓之水鼓舞。水鼓舞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群众舞蹈水鼓舞主要是由水、鼓、舞结合而成名,水是普通的淡水、田水;鼓,主要指鼓声;舞就是踩鼓人所跳的舞,缺一不可。“踩鼓的时候,人们头戴斗笠,身背蓑衣,脚穿草鞋,犹如去避雨,暗示对老天爷普降甘霖的意愿。”[5]17-20这些舞步形象地描绘了苗族人在水中劳动的所有动作,不仅是对水的崇拜,也在赞扬劳动。

综上所述,黔东南苗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处处都离不开水。以水为中心形成一条条天然的食物链,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自然,感恩自然,尊重规律,让万物和谐发展。当今,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大气污染、水污染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水体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最大公害之一,尊重自然、保护水源,我们势在必行。苗族水文化里的自然万物和谐发展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借鉴与思考。

[1]刘成群.时光的踪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黄龙光.少数民族水文化概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147 -156.

[3]孟亚明,于开宁.浅谈水文化内涵、研究方法和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2008(4):63 -66.

[4]李宗新.浅谈中国水文化的主要特征[J].北京水利,2004(6):56 -57.

[5]张磊.以剑河苗族“水鼓舞”探微苗族的水文化意识[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19.

[6]田兵.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古歌黔东南水井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遇见黔东南
水井的自述
诗书画苑
论大花苗古歌的族群音乐记忆属性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寻味贵州——黔东南
苗族古歌《仰阿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