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实施对策

2015-03-17孔晔宏韩爱华李秀轻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胰腺炎导管

孔晔宏,韩爱华,李秀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实施对策

孔晔宏,韩爱华,李秀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目的探讨胰腺炎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进行分析,结合查阅和检索文献,总结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对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所引起并发症18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除1例导管堵塞再通失败外,其余17例并发症痊愈或消失,留置管导治疗至出院。结论 早期的护理干预、应用新的护理技术、科学的管理可以减少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引起的并发症。

胰腺炎;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手术后并发症

胰腺炎患者病程长,治疗期间液体量大,尤其高渗性营养液的输注,对血管的损伤破坏明显,且传统的输液方法,可使血管变细变硬,从而导致再穿刺困难、静脉炎[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是将导管尖端放在上腔静脉,由于该静脉管腔粗,血流量大,可以避免因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引起血管损害,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明显改善和提高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负担[2]。基于这些优点,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常导致非预期性拔管,影响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我们采用PDCA(Plan、Do、Check和Action)循环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查找真正的原因,并给予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接受PICC的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25~89岁,平均(56.3±7.2)岁,均在院治疗,其中穿刺点为贵要静脉65例,肘正中静脉32例,头静脉3例。使用贝朗公司PICC 59例,巴德公司PICC 41例。

1.2 方法 PICC操作及维护严格遵守“2011 CDC预防血管内置管相关感染指南”、“美国静脉输液学会标准”、“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 结 果

100例置管患者穿刺成功率100%,其中97例1次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其间共有18例出现不同并发症,其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导管部分脱出4例,导管堵塞3例,穿刺点渗血3例。18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除导管堵塞再通失败1例,其余17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痊愈或消失,留置导管治疗至出院,并发症统计均为在院发生,出院时常规拔管。

3 讨 论

PICC为胰腺炎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液体通路,同时也存在并发症,通过进行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下面针对18例并发症患者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关的对策。

3.1 机械性静脉炎 本研究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静脉炎,表现为红、肿、热、痛,1例静脉呈条索状改变,发生率为8%,高于陈芳[3]、罗红玉[4]对普通患者应用PICC的静脉炎发生率。

3.1.1 原因分析 ①胰腺炎多见于肥胖患者,其中大部分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②患者治疗早期,已行穿刺处血管抽血实验室检查及静脉输液,在应用PICC前,血管已受到潜在损伤。③胰腺炎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腹痛剧烈,导致活动频繁,肌肉挤压导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致静脉内膜损伤。

3.1.2 对策 ①认真评估患者,对血管条件差者,预见性地行相关宣教,有针对性地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或赛丁格技术等有效方法,减少置管过程中引起静脉内膜损伤。PICC时首先选择贵要静脉。②对新入院的胰腺炎患者,科学进行入院宣教,提高患者对PICC治疗的依从性,尽早使用PICC。③确诊后对发热、腹痛患者给予有效治疗措施,保证穿刺侧肢体勿过度活动,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重点观察导管情况。④对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应对措施:局部热湿敷,用湿毛巾或50%硫酸镁热湿敷4次/d,20~30 min/次,湿热敷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减轻导管对血管刺激等作用[5];中药外敷,如意黄金散等药物局部外敷;喜疗妥软膏1~2次/d;新型敷料应用,如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局部贴敷,赛肤润局部喷涂1~2滴,3~4次/d。以上措施均可有效减轻由于静脉损伤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

3.2 导管堵塞 本研究中3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表现为液体不滴,冲洗导管时有阻力,抽吸无回血,发生率3%。高于雷育青[6]、胡春菊等[7]对普通患者应用PICC的导管堵塞率。

3.2.1 原因分析 ①胰腺炎患者尤其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各个阶段,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8],高甘油三酯血症能够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流变学异常[9]。②输注需缓慢静脉滴注的药物时,单独输注且时间过长。③输注高浓度药物尤其是静脉营养液、高分子中药制剂后,没有定时冲管或冲封管方法不正确。④因活动不当致胸腔内压力升高,血液回流入导管内时间过长致管内凝血,造成堵塞,本研究中有1例属此原因。⑤贝朗PICC与巴德PICC的结构存在差异,本研究中2例为贝朗PICC堵管。李全磊等[10]研究认为末端开口导管的导管堵塞发生率较三向瓣膜导管高。

3.2.2 对策 ①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值班护士应遵医嘱正确按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行对症治疗。②避免单独输注限速药物(如生长抑素)。③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液和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对全科护士进行冲封管方法培训;对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行冲管后再滴注;输注肠外营养过程中,每4 h冲管1次。④避免因导管打折、受压引起回血;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输空导致回血堵管。⑤向患者介绍PICC相关知识,讲解瓣膜的意义,尽可能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⑥如发生堵管,应分析原因,切忌强行推注。导管堵塞按堵塞物性质分为血凝性堵管和非血凝性堵管,目前处理血凝性堵管常用方法为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术,本研究中3例均为血凝性堵管,2例溶栓再通成功,1例无效拔管。

3.3 导管脱出 本研究中导管脱出4例,发生率为4%,高于宋向巍等[11]、高晓梅[12]对普通患者应用PICC的脱管率。

3.3.1 原因分析 ①患者高热腹痛,烦躁不安,肢体过度活动,增加导管脱出风险。②重症胰腺炎伴胰性脑病的患者,表现出兴奋烦躁等状态,甚至出现幻觉、定向障碍、谵妄或昏迷,难以配合治疗导致脱管。③固定方法不妥,固定材料欠佳。④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的意识。

3.3.2 对策 ①对活动过度的患者应妥善固定,可用透明丝袜剪成套筒,套在敷贴外,预防导管脱出,出汗多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松脱的贴膜。②对伴有胰性脑病的患者应留有家属陪护至少1人,护士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必要时行肢体约束。③选择穿刺点应在肘关节下两横指处,避免使用肘窝作为穿刺点,导管采用S弯状固定。护士进行专门培训掌握正确固定方法,PICC穿刺或维护时使用一次性专用护理包。张静娟等[13]报道,思乐扣是预防PICC导管脱出的有效固定方法。我科巴德PICC均采用思乐扣固定,贝朗PICC均采用固定翼固定。④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置管期间健康宣教贯穿始终,提高患者保护导管意识。

3.4 穿刺点渗血 由于胰腺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渗血只发生于少数躁动的患者,发生概率小,本研究中仅2例,进行相关干预后很快止血。

3.4.1 原因分析 ①患者有精神症状,难以配合治疗。②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不良。

3.4.2 对策 ①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配合治疗,防止过度活动。②常规加压包扎,绷带固定良好,必要时使用弹力绷带。③护士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实施健康教育,并且进行效果评价。

3.5 结论 早期的护理干预、标准的操作和维护流程、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置管的依从性,可明显减少胰腺炎患者应用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有针对性地实行个性化护理,对胰腺炎患者采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科学管理,是保障导管安全使用的有效方法,从而能改善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莲芳,朱彩霞.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中华医学杂志,2014,4(16):52.

[2] 白振霞,霍艳珍.PICC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美容杂志,2013,3(中旬刊):218-219.

[3] 陈芳.100例静脉置入PICC后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1(下旬刊):140-141.

[4] 罗红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情况分析及处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536-538.

[5] 丹海永,田金满,刘瑞颖.康惠尔透明贴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69-70.

[6] 雷育青.PICC堵管的护理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3,(2):152-153.

[7] 胡春菊,苏璇.深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11,8(7):170-180.

[8] 岑英文.重症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8-459.

[9] 刘娟.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J].临床荟萃,2014,29(4):437-438.

[10] 李全磊,颜美琼,张晓菊,等.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390-395.

[11] 宋向巍,郑维民,程兆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吉林医学2010,31(26):4606-4607.

[12] 高晓梅.应用PICC技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212-213.

[13] 张静娟,周群英,张茵英.思乐扣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09-1410.

(本文编辑:刘斯静)

R473.6

B

1007-3205(2015)01-0067-03

2014-09-05;

2014-11-06

孔晔宏(1971-),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主任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1.024

猜你喜欢

静脉炎胰腺炎导管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