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湖南花鼓戏发展中的症结与对策

2015-03-17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关键词:解决方案

陈 慧(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新时期湖南花鼓戏发展中的症结与对策

陈 慧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 要]湖南花鼓戏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声腔独特、地方色彩浓厚,语言通俗、作风淳朴,凝聚了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是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小戏。在20世纪中期深受湖南民众的喜爱,在南方地区影响力较大,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电视机、DVD等现代电子产品不断普及,直到现在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断的冲击着花鼓戏的发展市场。当代青年对流行文化的追随,逐渐冷落了花鼓戏艺术,观众数量不断减少,如果不制定科学的花鼓戏发展方案,其市场发展前景堪忧。[关键词]湖南花鼓戏;发展症结;解决方案

一 湖南花鼓戏概述

(一)湖南花鼓戏的起源

花鼓戏是采茶戏、杨花柳、灯戏等剧种的统称,湖南花鼓戏是花鼓戏的一个分支,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民歌,是农村地区颇受喜爱的民间小曲,花鼓戏的内容源于生活,曲风淳朴,多数是关于百姓生活、爱意表达。根据资料所述安徽凤阳是花鼓戏的起源地,由此出现了多种版本的花鼓戏,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南花鼓戏,后来融入了“川腔”“大锣鼓”等艺术元素,很大程度完善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形式,剧目的故事性、感染力增强,早期花鼓戏的艺人都是“半农业半艺术”,被称为“半台班”。花鼓戏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地花鼓极端、农村草台阶段、花鼓戏班社阶段。

(二)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

湖南花鼓戏源于民间劳动,必然是饱含淳朴的作风,其本质是大众文化。花鼓戏“一丑一旦”的演出形式,后来添入了丑角,艺术反应生活,表演形式有活泼、明快的特点。湖南花鼓戏具有三个鲜明的基本特点:(1)花鼓戏是地方方言特色戏种,形成了以长沙口音为基础方言的语言特色,长沙方言中声母发音属于子音性质,因此发出的声音大部分比较微小,吐字特点表现为有爆破力,比较有弹性、干脆。[1]这与其花鼓戏润腔有直接的关系、花鼓戏润饰的唱腔推进了花鼓戏浓郁唱腔的风格。润腔的可以分为上滑腔、下滑腔、花舌腔、触电腔、上坡腔、哭腔、哈哈腔等等,其中一些发声特色与京剧相似如(2)湖南花鼓戏音乐是典型的四声音调曲牌,戏曲旋律一般是六声特点,音符的变化和旋律的变化较多,湖南花鼓戏最初只有几个基本曲调,基本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种,曲调用于区别不同主题的节奏、表现感、音乐风格,按照曲调的风格可以分为宫调、商调、角调、羽调,后来湖南花鼓戏中融入了川调、空腔等艺术元素,统属于正调,音乐声调比较平稳,结构形式可以反复运用[2]8。(3)独特的唱腔民间歌舞湖南花鼓戏的唱腔可以从演唱和伴奏形式的不同、音乐风格的不同、戏曲艺术表现方法的不同来划分。根据湖南花鼓戏唱腔形成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民间歌舞时期,从唱腔分类上看,可以归类为采茶歌(灯调),湖南花鼓戏就是从民间歌舞发展演化而来,因此在民间歌舞时期的唱腔就是民歌,在地方也称为“灯调”,《采茶歌》具有明显的乡土气息,形成了花鼓戏的基础唱腔,随着地方戏曲文化的演化,地花鼓、花鼓灯等形式的民间歌舞逐渐体系化,固定的“一丑一旦”表演模式,初步形成了湖南花鼓戏的表现形式。第二个历史阶段是“走场牌子”“川调”“打锣腔”主腔调的形成阶段,随着“川腔”“甩腔”等音乐元素的融入,角色表演形式也做了较大变动,“一丑一旦”模式打破,进入了“三小戏”时期,原有的“民歌”“灯调”唱腔需要扩展,适应花鼓戏的表演形式,逐渐出现了“一唱众和”特点的“走场牌子”“打锣腔”的花鼓戏唱腔,这时的湖南花鼓戏逐渐的走向成熟,其唱腔和剧目饱含地方特色,不同行当有专门的唱腔。[3]第三个历史阶段是湖南花鼓戏,四种唱腔并肩发展的时期,各种衍生唱腔不断的扩展,其中川调腔系在高腔剧目中深受大众欢迎,各行当唱法趋于完善,比如《芦林记》运用了川调唱腔,将多声腔合为一体,双川调也是川调唱腔中的一个分支,乡野韵味很浓。

二 湖南花鼓戏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建设速度不断的提高,多元化的文化对湖南“俗文化”有巨大的冲击,具1983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记录的中国戏曲剧种有371个,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余剧种失传,经过200多年久盛不衰的湖南花鼓戏也受到新时代文化的严重冲击,如今面临严峻的现状是:一方面,观众对于戏曲艺术情感的不断淡化;另一方面,戏曲编创队伍的萧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今电子网络、互联网的发展,这些传媒工具给民间传统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使得一些“歌厅文化”充满着市场,造成了湖南花鼓戏观众急剧流失。当年数量众多的湖南花鼓戏剧团,如今只剩寥寥无几,由于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一些坚持排练演出的剧团正为生计而苦苦挣扎。老一辈的戏剧家相继过世了,致使湖南花鼓戏的市场现状,一些好的演员转业了,全省从事湖南花鼓戏表演的人员从上万人锐减到数百人,上千种传统剧目也仅仅只剩下几十部流传存世。湖南花鼓戏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三 湖南花鼓戏发展中的症结

(一)基层文化机构基础薄弱

基层文化机构担负着“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拯救,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开展民族文化风俗保护和拯救方面的工作,但是对目前“湖南民俗艺术”服务中心的建设调查,虽然政府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多名存实亡,主要受到经济因素和人员配备的影响,并没有持续发挥良好作用。没有基层文体工作机构对湖南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发展和文化保护,其文化传承存在严重的问题。

演员流失严重,花鼓戏专业培养相对落后,当前湖南花鼓戏专业招生困难,作为一门的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艰苦的训练也需要良好的身体条件,外在因素是花鼓戏的市场前景悲观,即使优秀的花鼓戏演员也没有优越的收入,现阶段对文化风俗的保护不能不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湖南花鼓戏市场发展危机,一方面表现在专业演员缩减,技艺传承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表现在湖南花鼓戏内容陈旧,缺乏对年轻人才缺乏吸引力。其次,是花鼓戏剧团管理模式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感,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相继离世,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形式也将进一步恶化。根据对湖南花鼓戏文艺团的调查,很多文艺团的职工作人员和演员平均年龄为55岁,有的甚至8年没有新人的加入。随着农村老一代观众的减少,没有进一步加剧了技艺传承断层现象,湖南花鼓戏艺术资源流失严重。

四 湖南花鼓戏的对策

(一)建立“花鼓戏”文化生态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要转变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独立划分的思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蔓延的大环境下,没有一个民族或者地区能够独立存在而不受影响或者抵制外来文化的融入。因此,建立“俗文化”族文化生态区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湖南经济带的旅游业发展以及文化生态园区的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要想保证其又好又快的发展,就离不开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湖南“俗文化”经济带生态园建设,政府都应该积极改善与优化旅游业扶持政策,尽可能的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模,将旅游业发展为能够引领其他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保证旅游业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动力,并反馈保护文化遗产。

(二)文化名城建设与湖南花鼓戏保护相结合

文化名城建设与湖南花鼓戏保护相结合的关键是民间文化的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是文化传承和拯救的有效措施,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成功的先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主要是受到经济收入的影响,湖南农村人们外出务工人口越来越多,因此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就是将湖南花鼓戏为代表“俗文化”特色进行传承和资源利用,将特有的技艺转变为效益,并打造成文化特色,作为“文化城市”建设的标志性文化,提高知名度,促进本民族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像花鼓戏的川腔、甩腔等)。

其次,在湖南“俗文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俗文化”名城的平稳发展,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旅游业各级工作人员都应该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证资源的良性循环,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严格避免因旅游业项目的开发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现象,为湖南“俗文化”名城项目的开发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发展依据,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湖南花鼓戏区域旅游资源的内部结构,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湖南花鼓戏保护的有效结合,提高民族文化风俗保护效果。

(三)将湖南花鼓戏纳入素质教育课堂

当前,我国大力的推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也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是,现行教学大纲缺少民族“俗文化”内容板块的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之星”,过度的重视应试学科的学习,在青少年中不了解民族文化、不尊重文化风俗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越来越薄弱,与当今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关系,当今各界对教育越来越看重,也是为了适应“文化保护”的现代教育,要将民族文化纳入教学大纲,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提升民间艺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增强湖南花鼓戏的保护效果。21世纪初,在国家新课标改革的大力推进下,教育体系和教学大纲对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的教学质量也与授课教师的数量、质量和办学体系息息相关,所以,要想打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提高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民族文化的融入,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民族文化风俗的保护的长远之计就是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从根源上巩固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地位。

(四)立法保护民俗文化

我国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保护作用,也是现代保护和拯救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但是立法保护在后期的内容更新和条例设定上并不完善,因此民族文化保护要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的颁布与实施效果的经验。1962年韩国就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之后联合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趋势下,我国也积极响应国际的号召,在2000年制定了《“花鼓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在文化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的作用具有局限性。《中华民族共和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法》进一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面临新时代,民族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化保护条例并不能完全覆盖,因此现阶段湖南花鼓戏民族文化的保护,必须充分的利用立法的强制措施,对民族文化进行有力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湖南花鼓戏具有多元的价值内涵,对于文化艺术来说,保护湖南花鼓戏“俗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明显,传统文化的保护就越重要,从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体现一个多民族国家凝聚力的根本要素。

参考文献:

[1]张文英.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05(5):61-62.

[2]周 娣.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3]李武华.湖南花鼓戏音律考察及后记[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3).

责任编辑:李珂

The Crux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Flower Drum Opera in the New Period

CHEN Hui
(School of Music,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412007,China)

Abstract:Hunan Flower Drum Opera,having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unique tune,a strong local color,popular language,simple style,condense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folk artists,is the most influential local opera.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Hunan Flower Drum Opera is Hunan people’s favorit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especially after 1990s,TV,DVD and other modern electronic products’spreading that making continuous impact on Flower Drum Opera market until the network era coming.However,with the following of 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Flower Drum Opera art is ignored by the youth and the number of audience is decreased.Therefore,carrying o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cheme of the Hunan Flower Drum Opera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make sure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Hunan Flower Drum Opera;development crux;solutions

作者简介:陈 慧(198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手风琴演奏与理论。

收稿日期:2015-09-23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5.05.024

[文章编号]1674-117X(2015)05-011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J617.5

猜你喜欢

解决方案
艾默生自动化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S700K-C转辙机防水解决方案探讨
简洁又轻松的Soundbar环绕声解决方案
ABS塑件的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案
通信用UPS电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5G高频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
您的理念 我们的解决方案
您的理念 我们的解决方案
7大睡眠问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