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四级递进式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2015-03-17陈长香,张敏,李淑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护理学考核技能

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四级递进式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

陈长香张敏李淑杏赵雅宁马素慧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依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构建适合护理专业课程的连续性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包括模拟实验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仿真模拟)、临床见习平台建设(见习场所、见习内容、、带教师资)、生产实习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紧密结合、与专业化认证相结合)、实践考核平台建设(多站式考核、模拟训练后学生测评、临床见习小组考核、阶段性实习评价),并强调其实用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为学生提供技能操作-模拟课堂-见习-实习零距离无缝隙链接空间和环境,使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更具有实际性和全面性,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 40[文献标识码]C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z1402-02)。

【作者简介】陈长香(1963-),女,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西方的护理教育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1]。近两年Liaw 和Kushniruk(2015、2014年)等人对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和改革,更凸显出西方发达国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2,3]。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改革护理教育模式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满足医学模式转变和人们对生命健康日益重视的现实需求[4],培养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护理学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护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提高,还能够增强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训练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人文精神,培养解决护患矛盾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诸多医学院校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实验室操作设备简陋、与临床真实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临床护理实践基地有限、带教教师精力不够、在临床一线实习存在较大风险等。针对以上问题护理教育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尚未发现对护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方案和建设实践的系统化研究。因此,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尤其是平台建设尤为重要。

1模拟实验平台建设

1.1实验室改造与管理本着“突出技能,持续改进”的构建理念,在目前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平台和设备的基础上,实施实验室改造,构建模拟实验平台,同时购进模拟实验平台相关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侧重于对诊疗护理场景的高仿真模拟,充分启用模拟病房、标准化病人、Syman机器人等环境及设施,进一步推动仿真模拟病房的建立和使用,包括护理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等,以弥补因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情况下,学生在患者处的实际动手练习减少,临床护理技能训练的不足。

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内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不足的现状,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在时间、空间和设备场所、优秀师资上,有目的地向实验对象部分或全部开放服务, 并在内容上进行指导, 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力度。同时,做好学生自主训练的实验室管理工作。

1.2重视仿真模拟教学本学院实验室技术平台按照课程性质分为三个课程群。基础课程群: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课程,本科程群构建以模拟仿真病房、标准化病人进行真人模拟教学和实物操作训练。如《护理学基础》教学可以结合标准化病人(学生志愿者培训产生),在前期分项技能操作学习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开设综合性实训教学。仿真模拟病房可为基础课程群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培养应急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专业课程群: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以及《急救护理学》,学院引入Syman高仿真模拟机器人,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开发各课程、各疾病的标准化病例,如急危重症病例,由专业教师设置标准病例,学生进行高仿真模拟抢救训练等。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5]。特色课程群:包括《康复护理学》、《护理人文修养》。康复护理学依托康复医学实验室,运用高仿真模拟机器人、Lokomat训练系统等设置不同的模拟仿真,模拟不同患者就医及康复护理情景。护理人文修养则侧重于对人文护理场景的仿真模拟,如模拟护患关系等,达到训练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临床见习平台建设

2.1见习场所建设专业课如内、外科护理学见习场所选择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如开滦总医院,工人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对妇科、儿科、传染病、精神病护理学等增加专科医院见习点,如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精神疾病中心等;社区护理学见习增设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见习基地。以上医院或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完善,病种丰富,并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教师。

2.2带教教师队伍建设针对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虽强,但脱离临床一线工作,不能紧随护理前沿技术的发展;而临床带教教师动手能力虽强,但理论知识欠缺等临床见习中常见的问题,采取加强学校教师与临床教师的沟通、加强本科生临床带教队伍培训力度等措施。一方面学院组织专职教师开展每学期至少两周的临床实践活动,让专职教师深入临床,体验临床,培养“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外派专职教师到临床见习单位,定期对临床教师进行正规的教学培训,使她们认识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

2.3见习内容建设首先,坚持实施与护理学课堂教学同步的床边教学和实物教学,通过病例引导学生,结合辅助护理体格检查带教,以小组的形式到医院和病人床边观察护士对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化的同时,提高学生们汇报、归纳病史等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护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地运用于临床,提高了护理带教质量;其次,动态调整见习内容,为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加入一些与临床紧密相连的新技术、新业务的见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临床护理的基础上,接触护理前沿知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一项新技术或新业务的见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实践技能。

3生产实习平台建设

3.1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本科护生实习渠道。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实习基地基础上,与社会、医疗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如设立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实习模式,多方协同构建护生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大学生实习渠道。从而确保学生专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3.2与就业紧密结合实习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定向式”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各用人单位联系,如需要学生毕业后留院,即安排用人单位在生产实习前即来我校面试,选择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按照该院的培养方向实施定向式培养,缩短毕业后再培养的进程,学生无论从环境的熟悉、该院护理方法的掌握等都强于招聘于其他实习医院的学生,可以很快进入护士角色,胜任该院护理专业的各项工作。

3.3与专业化认证相结合紧扣实习大纲,与专业化认证相结合。根据实习大纲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完成为时8个月的临床实习工作,所涉及科室包括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ICU、精神等。依据专业化认证要求,高度重视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各科轮转过程中,由带教教师指导,独立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提出初步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并在各项护理操作中熟练完成操作过程,并贯穿人文关怀、告知义务,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健康宣教等,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护理的实践能力。

4实践考核平台建设

技能考核是检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等国际质量评价标准,结合我国护士执业要求。我院采用“多站式考核+模拟实践训练后学生行为测评+临床见习小组考核+实习前、中、后三阶段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构建一体化,进阶式的综合实践考核平台。

4.1多站式考核根据学科特点,采用阶段性、多站式考核方法进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达标考核,使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等基本操作技能。具体分为护理评估能力考核站、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站、健康教育能力考核站、综合模拟急救能力考核站,实质就是考核学生利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进,有力地保证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实行。

4.2模拟训练后学生测评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参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采用模拟训练阶段学生行为自评量表,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授课教师通过现场监控、录像回放等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评价。

4.3临床见习小组考核带教教师对临床见习小组的病例报告、护理评估报告、案例讨论汇报、护理查体等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强化校内理论和技能知识。

4.4阶段性实习评价采用实习前-中-后三阶段评价对临床实习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临床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考核,使学生精确掌握最常用、有代表性的护理技能; 实习期间学生在出科时进行整体护理的综合考核,以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效;学生毕业前,由学校教师与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式考核,全面检测学生综合护理实践能力。

通过开发并构建以实验室技能操作训练为基础,以模拟情景训练为巩固,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为强化,以实践考核平台为依托的四级递进式综合实践能力培训平台,使学生达到技能操作-模拟课堂-见习-实习零距离无缝隙链接,使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更具有实际性和全面性,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培养医院临床系一线的合格护理人才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Jelsness-J?rgensen LP.Does a 3-week critical research appraisal course affect how students perceive their appraisal skills and the relevance of research for clinical practice? A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urvey[J].Nurse Educ Today,2015,35(1):1-5

[2]Liaw SY,Palham S,Chan SW,et al.Using simulation learning through academic-practice partnership to promote transi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J Adv Nurs.Dec 8.doi:10.1111/jan.12585.[Epub ahead of print〗

[3]Kushniruk AW,Kuo MH,Parapini E,et al.Avirtual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education for nursing students:moving from in-house solutions to the cloud[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14,201:48-54

[4]Wang Y,Wei S,Li Y,et al.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discipline in china:a descrip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 Evid Based Med.2014,May 6.doi:10.1111/jebm.12102.[Epub ahead of print]

[5]彭鸿英,李青花,王良玉.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71-72

(2015-05-05收稿)(张爱国编辑)

猜你喜欢

护理学考核技能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