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

2015-03-17马德智,陆玉敏,林朝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影像学医学

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

马德智陆玉敏林朝文钟秋红李清锋黄德尤李保生

(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广西百色533000)

[关键词]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64

[文章编号]2095-2694(2015)05-147-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13JGB207)]。

【作者简介】马德智(1964-),男,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放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教育。

医学影像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我国的医学影像学教育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100余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1]。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文化教育水平亦不一样,导致各地对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因此,医学影像学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上仍然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2]指出:“医学院校必须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发展需要,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同时在专业认证中“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右江民族医学院位于桂、滇、黔三省交界,是经济后发达地区,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上,笔者坚持从区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广西和周边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1国内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医学影像学教育,一般分为“学术型”和“实用型”两种。“学术型”人才培养中,7年制医学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医学影像学诊断人才为主(影像学医师),5年制医学教育以培养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为主(影像学技师);“实用型”人才培养中,医学影像学诊断人才以5年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毫无疑问,这种划分对医学影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对医学影像学人才的需求。笔者的调查显示,广西和周边民族地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科室(诸如县级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地级市妇幼保健院、城乡中心卫生院等),由于规模不大、机构设置受限制或尚不很健全,其对医学影像学人才规格的需求常常有其特殊性,这一层面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科室医师不仅从事影像学诊断工作,还从事医学影像学技术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形势的变革,高等医学教育也进入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受教育者和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趋向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对人才的认识和评价标准趋向于多样化,它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理念、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和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类型的多样化。与此同时,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亦逐步转变,本科生由大城市大医院转向城镇基层甚至农村社区需求。因此,结合民族地区基层的社会需求,确立专业定位,构建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2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2.1基于社会实际需求,确定专业定位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区域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学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专业定位。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影像学事业发展内在要求的基础上,重视“适应性”、“应用性”,制定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2.2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素质、有特色”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确保课程及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的前提下,确立和加强建设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

2.3基于医学影像工作过程要求,建设专业应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应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更加切合社会需求。

2.4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要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后发达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定位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广西、面向西南,服务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我校医学影像专业教育注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与其它学科如人文艺术、沟通、社科哲学、信息科技以及心理学、伦理学、护理学等学科的融合,进行临床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临床能力培养流程的设计。学生毕业后面向广西及周边民族地区就业,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或医学影像检查及与医学影像学相关的教学等工作。

3.2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平台构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及其相应实验室(如计算机、外语语音等实验室)、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及其相应实验室(如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临床课程和模拟医院(临床实践教学中心)、附属医院、专业课程及其医学影像实验室、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等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平台,上述课程教学体系及其平台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公共卫生、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3.3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调“适应性”、突出“应用性”笔者在调整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时强调“适应性”,即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要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接轨,同时重视为研究生教育打基础的课程以及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的培养,以满足学生毕业后其他继续医学教育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校结合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学科的工作性质实际,突出“应用性”,即围绕专业定位突出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课程,将与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医学影像诊断学(X线、CT、MRI)、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等课程列为专业应用核心课程。

3.4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实践教学方式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4.1改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利用国家、学校投资进一步改善扩充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放射影像及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影像实验室、超声诊断学教学网络视频系统和实验室,建立医学影像图片库、自测题库,实验室设备可与附属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ECT室联网,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数字化、网络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CT、X射线、MRI、超声、ECT等检查结果和报告单。定期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自习。

3.4.2探索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方式。⑴以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方式: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一学期,因学生这个阶段专业知识尚缺乏,见习以临床病例影像资料为基础,采用教师演示,再由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教师指导答疑的方式教学;第二阶段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二学期,这个阶段学生已积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适当采用案例式和临床影像科室集体阅片讨论的方式,以接近临床真实情景的教学方法,探索启发式、病案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⑵以有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方式:根据《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工作特点,采用2种见习方式:①利用视频观摩临床检查情景,教师进行指导;②利用附属医院相应影像科室的设备现场观摩、体验操作。⑶以有助于熟练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基本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式:利用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医院)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将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临床基本技能初步训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有模拟病房、模拟操作室等,如高端模拟人、外科模拟手术室、临床诊断模拟室(包括胸穿、腹穿、骨穿和腰穿等操作训练项目)、妇科模拟检查室、产科模拟分娩室及模拟抢救室、情景人静脉穿刺训练系统等,为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所开展的技能操作训练与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相关基本技能相衔接。

3.4.3开展实习前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利用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科室、医学影像实验室、附属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室,开展为期8周的实习前基本强化训练,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与考核。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内容与考核包括临床课程基本技能、专业课程基本技能。在实习前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期间,还开设入科前教育的相关讲座(包括职业态度、医疗安全等),安排学生到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熟悉基本操作和工作流程。

3.5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指导文件,探索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3.5.1重视教学指导文件建设,编制课程标准等教学指导文件。教师认真按照教学指导文件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课程标准等教学基本文件,指导和检测、评价自己对课程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教授内容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5.2探索教学内容。积极吸纳适用性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教学内容,增加CT图像后处理技术、新生儿疾病影像诊断、比较影像学等有关知识的新内容;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临床课程中已重点讲述“临床表现”,在专业课程中“临床表现”则仅做简要提及,但是,医学影像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之一[3],因此要强调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将正常影像学表现与解剖学知识、异常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4]。

3.5.3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倡导探索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学习考察“Sandwich教学”、“PBL教学”等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组织教师参加由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来我校进行“TBL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法讲座及培训;促进了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探索。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实践性很强,笔者尝试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先见习,让学生了解工作的程序,再开展理论教学和进一步见习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学生的认可。

3.5.4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医学影像学的专业课程以观察人体器官影像为主要形式,笔者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中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丰富详实的优势;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学习。

3.6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加强与实习基地沟通,探索建设“校地共建”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参与学校举办的讲师团巡讲、教学观摩等方式,对基地师资进行教师素养及教学能力培训,保障实习基地的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了解实习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指导临床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制订临床实习指南并遵照实施,合理设计实习教学计划、实习科室和在相应科室的实习时间。既重视在临床科室的实习以掌握应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技能,也重视在医学影像科室的实习以获得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也重视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行实习中期检查与考核、出科考试,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3.7探索考试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在构建考试评价体系中遵循强调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重视综合评价。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成绩评定由课程成绩评价考核、毕业实习考核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评价中,单门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必修课考试按百分制计分,60 分为及格,及格及以上取得该门课程学分;选修课的成绩评定以合格、不合格计,合格即取得该课程学分。课程考核最终成绩原则上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按一定占比组成,一般平时考核成绩占30%~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70%。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必须进行重修。毕业实习考核由平时考核评价与出科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评价由带教科室、带教老师组织进行,包括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出勤率、提问、讨论、医学文件书写、诊疗技术操作、临床诊断、医疗决策、执行医疗决策、医患关系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记录,其占毕业实习考核成绩的60%~70%;出科考核由教学基地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包括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其考核成绩占30%~40%。学生的毕业实习考核结果作为学生获得毕业和学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专业应用核心课程和临床课程增加了技能考核内容,在实习前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后进行,专业课程基本技能考核采用对常见病的医学影像图像观察、分析、诊断、鉴别诊断的方式,临床课程基本技能考核采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考核不及格者需要补考。

笔者还从2013年开始在课程成绩评价考核、毕业实习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试行毕业资格三段考试,考核的知识、方式仿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流程进行。其中:第1阶段考试为医学基础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基础医学闭卷综合笔试,第2阶段考试为临床课程结束后,毕业实习前进行的临床医学理论综合考试和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第3阶段考试为实习后临床医学理论综合考试和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学生前一段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经过补考不合格者留级。3个阶段综合考试成绩均合格的学生才能毕业和获得学位。上述成绩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激励了学生自主和融会贯通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晓光,任伯绪,赵静,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18-419

[2]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J].教高[2008]9号,2008,9:16

[3]杨小庆,杨明,刘斌.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构建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36-1239

[4]马德智,黄德尤,廖莎,等.医学影像诊断学骨骼肌肉系统教学方法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6):860-861

(2015-06-25收稿)(王一伊编辑)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影像学医学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