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环境下针对成年人的中国文化课程设想

2015-03-16赵丹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课程设计

赵丹

摘    要: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传播哪些中国文化和如何传播中国文化,成为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索,表达对海外环境下成年人文化课程的设想。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课程设计    海外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正逐渐扩大,越来越多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想要或者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应该传播哪些中国文化?如何传播中国文化?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笔者仅结合以往教学经历谈谈海外环境下通过课程方式对成年人传播中国文化的设想。

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者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大多想通过课程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程完全可以采取汉语之外的语言作为媒介语。而对于课程,我们有责任通过课程让学习者不再“外行”,并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目标设定及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不应过高、过专,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感知某个方面的同时对这个方面的关键词有所理解和记忆。

提到中国文化时,我们更多的是在谈古代中国和中国传统,而对现代中国,尤其当代中国则较少涉及。一是当代中国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很大,有些东西与国外区别不大,文化特征并不明显,可能会给外国人一种“非中国”的感觉;二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今天的中国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提到当代中国的一些文化现象时无法避免地要涉及,否则就会显得十分突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选择古今结合的方式,在交代“古”的同时,不忘照顾“今”,也就是说,告诉学生当代中国人在想什么、做什么,而他们又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做。

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从地理和历史信息入手,帮助学生勾勒整体概念

领土范围、国旗国徽及国歌、人口、民族、行政区划及主要城市,都应首先列入介绍范畴,让学生从地理上对中国有一个宏观印象。继而介绍中国历史沿革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展示历史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教学中应在进行具体内容讲解的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点,奠定互动学习的基础。

二、有所选择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各种制度

根据学习者的具体背景及兴趣点,选择不同制度进行介绍,比如,如果学生大多具有经贸类背景,那么应该多介绍一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情况。介绍时,要注意讲清制度的背景、内容、评价及具体实施情况,注意讲解的客观性、诚恳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立场不同、信息来源不同等原因,讲制度时可能引发一些敏感话题的讨论。笔者认为,对于敏感话题,老师首先最好不要主动提及,但当被问到时也无须避之,只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客观、公正、准确地解释说明即可,当然要注意言简意赅,抓住本质。

三、把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介绍与对当代中国人价值观念

的介绍结合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下坚实基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加以介绍。介绍时不妨采取反推方式,先展示能够表现中国人价值观念的特定情境,再介绍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念及形成这种价值观念的原因,继而追根溯源介绍传统哲学思想。当然可以反过来,先介绍相关思想背景,然后给定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在已经介绍过的思想背景之下,可能形成的价值观念及表现。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应对中国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有一定了解,因此需要给学生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作业,此外,这种做法可能在知识系统性上有所欠缺,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的方式进行弥补。而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另外,中国宗教的介绍可以与这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介绍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佛教和道教。

四、节日和习俗应注意对比

这里首先应简单介绍中国的历法制度,然后以节日为线索介绍各种风俗习惯。节日可以打破阴历和阳历的界限,以学生更为熟悉的阳历为时间轴,按时间顺序介绍一年当中中国的主要节日,具体安排可以是:元旦、腊八节、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儿童节、七夕、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介绍时无需面面俱到,从节日起源说起,抓住重点,三言两语说清节日主要风俗就可以了。同时注意与国外同类节日的对比,如墨西哥的亡灵节,同样是祭奠故人的节日,与清明节的性质相同,但节日氛围和过节方式却与清明节相去甚远,这就是很好的对比素材。另外,有些节日的国家法定假期应该有所介绍,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是非常有帮助的。介绍节日,最好的方式是发动学生参与,让学生按照老师事先提供的任务单介绍节日,老师做补充说明。

五、绘画、舞蹈、书法、剪纸、京剧等艺术类专题应以感受为主

艺术类内容在讲解时是非常受局限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以感受为主。如舞蹈,可以舞蹈发展为脉络,用大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舞蹈,突出“好看”二字。如介绍佛教对中国舞蹈的影响时,一般都会提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这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千手观音》、《飞天》等舞蹈视频。而介绍中国的芭蕾舞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牡丹亭》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背景下的芭蕾舞。秧歌之类的民间舞蹈,以及少数民族舞蹈都是不应错过的部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对于不懂汉语的人来说,书法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此介绍书法的时候,可以采取以汉字带动书法、最后回归汉字的方法。首先简单介绍古代汉字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然后介绍基础的汉字知识,告诉学生汉字和拼音的关系,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及造字、构字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理据性。再以字体演变形式介绍书法,展示介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然后以游戏方式让学生感受汉字,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语的兴趣,如挑选一些象形文字,先让学生画出某一文字代表的事物,然后展示该汉字的象形文字及之后的文字演变过程。而对于绘画,可以让学生观察同类题材的中国画和西方名画,让学生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从而找出中国画的特点。

六、其他

饮食、中医、武术等内容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且相对熟悉的,对于这些内容,展示的同时应注意抓住其中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如饮食,除了几大菜系和小吃的介绍外,还应该介绍有关饮食的礼仪及饮食在汉语、交际等方面的反映。中医和武术,应该在介绍传统的同时,注意介绍它们在当代中国的现状,突出创新,如太极拳,在春晚和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过创新性地展示,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的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这些古老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的新鲜活力。

此外,建筑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类内容的介绍可以从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入手,通过介绍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建筑的风貌,而对于“榫卯”结构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则应点到为止。

既然是课程,那么课程结束时必然涉及对所学内容的考查。笔者认为文化课程的考查更应该跟学习结合起来,让考试本身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本着这样的原则,不妨采取这样几种考试方式。

1.游戏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流抽取并回答老师准备好的题目,以比赛方式进行。题目最好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图文并茂,以PPT进行展示。题目不宜过难过大,应以课堂上讲解过的知识为范围和首选。

2.报告方式。可以给定学生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收集和整理资料,围绕关键词详细介绍。或者以专题形式呈现,老师只给定大概范围,学生根据专题内容,在给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报告的题目。

3.表演方式。将学生分组,老师给定情境,学生根据情境查阅相关资料,按照中国人的方式表演情境,情境应该是能反映中国人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文化交际因素的比较生活化的场景,如接机、做客、送礼、聚会等。另外,创设情境时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以中国人的方式解决。

4.论文方式。可以让学生观看《喜福会》、《刮痧》等反映文化冲突的电影或阅读《吾国吾民》(林语堂著)等反映中国人思想的书籍,然后写观后感或读后感,要求学生突出自己的观点及感受。

以上提到的各项设想,大多已经被笔者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算是经验总结,有些则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改进,算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启发。仔细想来,文化课程首先应该是有趣的,因为文化本身首先是有趣的,其次才是专业性、知识性和系统性的。以趣味性为基础生动展示中国文化这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才是文化课程该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曾青云,卢雯璨.中国成人教育视域下的文化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2]朱莹.刍议入世对中国成人教育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3]徐新常.论“入世”与中国成人教育国际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4).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