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词:心理学中的联想及其在语言中的标志

2015-03-16陆文春赵璐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联想心理学

陆文春 赵璐

摘    要: 联系在心理学中表现为联想,在语言中表现为逻辑词,它们是内隐和外显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本文首先回顾了联想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其次详细解释了十一种常见的联想和逻辑词的类别,并以文本为例分析了联想及其语言逻辑词;最后阐释了基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联想和逻辑词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联想    心理学    逻辑词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早期曾对‘逻辑作出过富有独创性的解释,他认为逻辑不仅仅是关于推理的科学,逻辑的本质揭示的是一种‘必然联系。‘在我们的思想中,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们具有正常的思维能力,我们就必定会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逻辑所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态、特殊性质和变化状态,而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所有事物必然联系的总和,就是世界的逻辑结构”[1]。

“联系”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它在心理学中表现为联想,在语言中表现为逻辑词,它们是内隐和外显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下面,笔者将从联想心理学、逻辑词及二者的关系作出阐释。

从古希腊时代算起,心理学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心理学史历程中,有一种心理学思想从一开始就存在并且延续到现在,它就是联想心理学。“联想心理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是某种统一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心理学派,而是一种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在心理学史上,联想心理学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出了历史的多样性”[2],联想主义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说,看到七弦琴可以联想到琴的主人,看见一幅肖像画可以联想起画的本人,这就是后来所谓联想的接近律的最早描述。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两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联想律成为学习理论的基础”[3]。“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早谈到了联想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三大联想律,但他们仅是把联想看做记忆或回忆发生的条件,而没有将其看做贯穿所有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没有明确提出联想的概念。因此,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儿,联想的观念还仅仅是联想心理学的萌芽”[3]。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的联想主义称为早期联想主义,其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他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实质上只有两种,即感觉和联想。由于它用简单的要素说明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原子论。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经验主义心理学主张:①感觉过程起主要的作用;②把意识经验分析为元素;③通过联想的机制把元素综合为较复杂的心理经验;④强调意识过程。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是联想心理学发展的系统化基础,这个时期的心理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黎黑指出:“从长远角度看,联想主义最终导致行为主义按联结的习惯对行为进行分析。”[4]到了19世纪后半叶,科学心理学开始成熟,联想心理学也开始进入科学化阶段。“科学联想心理学呈现出了多样性,从其所属心理学派别来看,就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而从联想单元的性质来看,既有心理性的(如感觉、情感、观念),又有动作性的(如刺激和反应),还有生理性的(如大脑皮层中枢)”[3][5]。到了20世纪后期以来,联想心理学以一种与当下心理学现状相适应的新形态出现了,它就是作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的新联结主义和一种更新近出现的关联主义[6][7]。

尽管联想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形式,但是都贯穿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联想单位之间的联系。另外,心理作为一种内隐性的功能,它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而语言外正是实现表达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心理学的“联想”可以以语言中的“逻辑词”作为标志表达出来。比较常见的联想有以下类别:同一、总分、分类、并列、递进、主次、因果、一般—特殊、时间、空间、比较,它们可以用众多的逻辑词来表达(常用联系及逻辑词见表1。由于英文的逻辑词比中文典型,因此表中逻辑词以英文标注。)。

从下表可知常见的逻辑联系主要有:同一、整体—部分、一般—特殊、类别、比较、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原因—结果、主次、平行、递进十一种。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主体所想的内容常常需要包含以上的联系或者需要在各种关系中进行转换,而表现在语言中,就需要用到逻辑词。

表 心理联系及逻辑词

(参见《英语写作手册》[8])

下面我们以罗素著名的散文《我为何而生》为例给出解释: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的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的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爱情与知识的可及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却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激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着,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无情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9]。

在第一段例文中,罗素运用总分、抽象—特殊、因果、主次、并列等多种联系,这些联系以“这就是”、“如”、“原因”、“首先……其次……最后……”、“同样的”等逻辑词为标志来表达。

心理学的联想与语言中的逻辑词的关系实际上源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就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而言,基本上有三种理论主张:第一种,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第二种则相反,认为语言决定思维。第三种是一种折中的主张,二者互相影响作用。从主流思想来讲,大多支持第三种观点,即思维和语言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影响思维:“语言传播思想,而不同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语言相对论假说(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认为语言决定思想,但是,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语言影响思想。对一般人称代词he的影响作用的研究,以及对丰富词汇进而提高思维品质之能力的研究,揭示出了词语对思想的影响作用。”[10]另一方面,“有时,我们用意象来思维,而不用语言;我们还会用从旧词语中创造出来的新词语和新词组来描述新的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思维影响语言,而语言又反过来影响思维活动”[10]。从主流的思想看,我们可以得知联想和逻辑词的关系:在逻辑词对联想的影响方面,丰富的逻辑词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的联想能力,大多数教科书采用新词汇的目的在于传授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在联想影响逻辑词方面,普遍学者认为人类先有联想思维,再用逻辑词表述联想思维,把语言比喻成“外衣”和“工具”。因此,联想与语言中的逻辑词无轻重之分,二者相互依存、支撑。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语言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11]。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联想与语言中的逻辑词属于语言心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联想和逻辑词的本质在于哲学中的“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在心理学中表现为联想,在语言中表现为逻辑词,它们是内隐和外显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参考文献:

[1]赵璐.理想语篇的评价原则.语文学刊,2011-08:9.

[2]王金奎.联想心理学的历史流变及其新发展.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3:65.

[3]赫根汉,郭本禹.心理学史导论(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7,66.

[4]黎黑,著.李维,译.心理学史(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89.

[5]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7.

[6]Feldman J A, Ballard D H, Connectionist models and their properties, Cognitive Science, 1982(6), P205-254.

[7]西蒙斯.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9-13.

[8]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

[9]罗素.罗素自传.商务印书馆,2003.

[10]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译.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355-356.

[11]周苏君.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研究,2011.2:121.

猜你喜欢

联想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谈学生数学联想能力的培养
给想象插上翅膀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