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今日美国》的成功看Circa的倒下

2015-03-15鲍广仁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报纸

本刊美国特约记者|鲍广仁

谈到Circa的设计理念,不得不提及《今日美国》。记得1984年我刚到华盛顿任驻外记者时,这家报纸刚创办不久。该报记者在白宫或国会采访,当时的主流报纸如《华盛顿邮报》等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但该报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与众不同的路,新闻短小精悍,在美国主流报纸一片黑白的年代,该报采用彩色印刷,而且多用图片。主流媒体将这家报纸称为“电视式报纸”,连街头的自动售报机也设计成电视模样。10年之后,《今日美国》在美国不仅站稳脚跟,还抢了主流大报的风头,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只能屈居“老二”和“老三”。《今日美国》的成功经验,就是在电视时代放弃传统的办报模式,迎合人们获取新闻模式改变的心理,走出一条“纸质新闻电视化”的新路。

Circa所面临的时代变迁,与《今日美国》当年好有一比。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从电视及传统纸质媒体,转向网络新闻,并从电脑式的网络新闻,转向手机等移动式媒体。我认为Circa的方向是对的。特别是其推送功能,在新闻出来之后,为读者提供后续报道。在新闻制作方面,Circa也是精挑细选,有传统新闻媒体的功底,而不像一些网站,胡抄乱转。

用“胜者王侯败者贼”来形容Circa未免有点残酷,但在当今的媒体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媒体混战的“春秋战国”时期,必定每天都有媒体倒下,也有新的冒出来。而后者则必然是踩着前者的尸体前进的。

我觉得Circa的失败,在于它想如“谷歌新闻”一样,将别人的消息拿来,这样不仅省事,还不用花钱。但它又要学传统媒体,认认真真做新闻,对别人的消息进行了认真的改写、加工,这样做的新闻固然好看了,但与此同时,却丧失了移动新闻最重要的要素:时效。在一个人们过几分钟就要低头看一下手机的时代,晚到的新闻就没人看了。

Circa只提供新闻事实本身,不加评论或分析的做法,我认为也是对的。从手机上看新闻,一定要短新快,长篇大论没人看。如要看深度报道或分析、评论,可看报纸或杂志。

但Circa有点四不像。其新闻基本没有自己的原创,因此不像美联社和纽约时报等大报网站一样,靠自己采访的新闻取胜,又不像谷歌一样,靠搜集各大媒体的新闻以全取胜。有些新闻App, 如SmartNews ,则采谷歌模式,转发其他媒体的新闻,且注明取自某媒体,这样“拿来就用”的好处,一是省去编辑加工的费用,同时大大加快时效,所要做的是对新闻的取舍。

Circa的新闻,基本还是传统的主观推送式,不管读者爱看不爱看,编辑依自己的喜好选出来放上网。唯一有点“因人而异”的是在看过第一条新闻后,会主动推送后继报道。苹果即将推出其智能新闻,据说能够“看人下面条”,视读者的喜好而主动推送新闻。如果苹果真能做到读者肚子里的“蛔虫”,人家想看什么就能送上什么,这将是移动媒体的革命。从技术上讲,应该不太困难。我最近发现,自己在网上搜索过什么东西,马上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一些我所搜索过的东西的广告,这就是智能广告。既然广告可以做到,新闻要做到也不会太难。

回到最初的问题。《今日美国》当年花了十多年时间,才赢得读者的认可,从不知名的“电视式报纸”(意即肤浅、不深入)到美国第一大报,走过一段很长的路,也一定烧了不少钱。因此,Circa如果有钱再撑几年,也许可能成功。但在新媒体时代,大概没有投资人有耐心再给几年时间。其次是内容与方式,确实也有需要改进之处。在“谷歌式”新闻网站多如牛毛的情况下,花大钱与大力气做一个以主创新闻为主的网站,自然是在未来的新闻App战中取胜的关键。在这方面,利用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新闻人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美国《华盛顿邮报》已经在做人才资料库,在网上征集世界各地的新闻人才,以便在需要之时,为该报提供新闻,或应报社之托,就近赶赴现场采访。试想一下,一家报纸财力再雄厚,也不可能在全世界派驻记者,而用好此一招,便可在世界各地遍插耳目,当然是高招。

如果再进一步,在自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是记者,随时随地可以拍照片、拍视频、发简单消息。如果媒体能利用这些自媒体记者,其新闻来源将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当然,这样做的风险,是如何保证新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因为自媒体记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发消息真假难辩。这也是《华盛顿邮报》至今只敢征集各地新闻从业人员为其后备记者大军而未打算征集自媒体记者参与的原因。

因此,Circa App的倒下,不等于新闻App从此一蹶不振。与此相反,人们一定能从中汲取教训,推出更适合移动媒体阅读与观看的新闻应用程式。

猜你喜欢

报纸
我是如何“阅”与“读”英文报纸的?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旧报纸的新用途
卖报纸
报纸
确实不容易
迈向山巅——一张报纸与她所处的年代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