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2015-03-13赵丽娜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幼儿园734000

学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探究

赵丽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幼儿园 734000)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赵丽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幼儿园 734000)

幼儿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应注重教育契机的捕捉,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有效的科学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生活化氛围 活动材料适宜身边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心,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科学教育活动,让各年龄段的幼儿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期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生活化”氛围

一是有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社会生活特点,利用生活中的事和物来组织。在小班科学活动《春天》中,教师可在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在空闲角落种植小植物,指导幼儿自己种植种子,引导幼儿有规律地观察生长过程,在活动真正实施时,幼儿便会主动地参与探究互动,根据观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简单描述。

二是巧妙创设富有艺术性、趣味性的“生活化”探究环境。科学教育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育活动的设计、安排应富有艺术性。在小班科学教学活动《黄豆宝宝变魔术》中,教师可以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出示黄豆的生长过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豆制品,让幼儿懂得豆制品给身体带来的好处。无形中让幼儿学习观察方法,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艺术性的活动中提高了观察与感知事物的能力。

三是精心设计“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模式。活动过程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真实体验为核心,教师应从创设情境入手,根据各种问题,搭建利于幼儿探究体验的平台,使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例如,在中班科学游戏活动《跳舞的茶叶》中,教师提前与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录音机、薄纸板、茶叶。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将薄纸板放置于录音机上,上面撒少许茶叶,然后打开录音机,引导幼儿观察薄纸板上的茶叶随着旋律跳起的现象。还可以让幼儿将茶叶放在桌子上,轻轻拍打桌面,看茶叶跳动的情况。

四是开展平等、宽容、和谐的“生活化”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平等、宽容的交流氛围可以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欲望。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关注每一位幼儿,除了运用口头语言以外,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幼儿自由表达。例如,中班科学活动《捉蚂蚁》中,教师要细心指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身体构造,并进行简单描述,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教师可以充当蚂蚁的身体或者头,与幼儿交流中有亲密的身体接触,还可以摸摸孩子的头、小手,用轻柔的语气语调、鼓励的眼神,肯定他们的各种思维。

二、科学教育活动材料提供要具有适宜性

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来源于生活,他们对生活中的科学具有直接经验。幼儿是科学教育活动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应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前提,在选择操作材料上下工夫。

一是教师投放的科学教育活动材料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有趣的科学材料可以对幼儿学习产生很大的刺激,科学性、趣味性的材料是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关键。如大班数学《圆柱体》的认识活动,准备的材料有圆柱形玩具和一分的硬币若干,圆柱形玩具可以让幼儿了解圆柱体的特征,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而硬币的投放是为了让幼儿将一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是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层次性是科学教育活动是否有意义的充要条件。幼儿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应该明白相同的科学活动,幼儿的认知倾向是不同的,达到的认知效果也就不同,教师要注重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比如,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教师投放的材料有糖、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等。吹泡泡需要泡泡水和吸管,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制作泡泡水,教师先投放糖、水等材料,幼儿发现并不能够成功,教师就可以投放洗衣粉、洗洁精,幼儿不断尝试制作,就会制作出泡泡水。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在他们不能很好驾驭某些材料时,教师给予建议和帮助,这样更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投放安全性的科学材料能够让科学教育活动成效有保障。幼儿安全在一日生活中至关重要,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选择无毒无味、无伤害隐患的材料,注意清洁消毒。比如在认识“水的变化”活动中要用到火,在进行探究操作前,教师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讲解操作规则,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更要全面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确保探究活动的安全性。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内涵

一是开展好科学教育活动就要充分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丰富科学教育内容。教师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走进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比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组织幼儿了解张掖的自然环境,如中班科学活动《寻找春天》中,教师带领幼儿到湿地认识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幼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了蒲公英、荠菜、苜蓿。教师还可以告诉幼儿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药用价值,这样既让幼儿认识科学,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再比如,在室外活动时,教师根据幼儿随时看到的动物进行适当引导,幼儿看到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喜鹊、麻雀时会非常惊喜,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帮助幼儿认识家乡的鸟类。只要方法恰当,本土资源都可以转化为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就可以让幼儿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走进科学,热爱科学。

二是科学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互动教育与科学教育密不可分。每个家长的职业不同,能够提供给幼儿的科学资源就显得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优势,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小小环保卫士”主题开展时,教师可以邀请从事环卫工作的家长来讲述环卫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教育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既让幼儿学到科学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秋季,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并进行分类整理,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农作物,并了解了农作物的用途。在与家长的配合过程中,幼儿能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经验,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注重其他学科教育资源与科学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同样是收集农作物种子,收集整理的种子也可以在其他领域的教学中运用,如美工活动,进行豆类张贴画;语言活动中可以拿来讲述故事,使故事更加形象生动;艺术活动中,可以拿这些那种子来进行歌词的创编。当然,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已经生成的教育资源作为唤醒科学教育活动的充分条件,使各学科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整合。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有效的科学教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幼儿一同解决出现的问题,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生活化科学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