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2015-03-1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育才中学734100

学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案教师应

尹 明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育才中学 734100)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尹 明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育才中学 734100)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深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倡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如何在教师不传授知识的时候,能够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保证他们能够将知识充分运用,提升教学成效,导学案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进行阐述,并明晰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注意事项,以求进一步提升课堂成效。

初中数学 导学案 课前预习

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方式将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走向听从教师安排,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①。导学案的出现,可是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大化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实现高效的课堂。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自学的环节,以往教师留给学生预习作业,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去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导致这种原因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预习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内容,甚至有的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却并不是以预习内容为基础。而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从以往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有着明确的学习思路,准确抓住学习中的知识点和难点,建立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帮助,实现学习目标。

教师应将导学案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借助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标记整理出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堂交流和展示

(一)交流预习成果

教师根据预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并在每一小组内选出一名小组组长,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预习成果交流展示,将预习内容中重难点知识进行标注和讨论,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形成组内互助的形式,来解决难点的问题,在导学案上进行修正,如果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由小组组长进行发言提问,教师予以解答②。通过课前导学案预习成果的展示和反馈,教师能够充分掌握不同小组内学生预习能力理解能力,结合特定需要,由学生主导课堂,感受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成效,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有利于后续课程开展。

(二)疑难问题展示

由于学生能力有限,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将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在班级内展示,并将疑难问题归为不同类型内容,在导学案上进行重新整理、标记。教师还要按照课前预习知识的经验,总结知识点及学习规律,并整理备用笔记,将易错的知识点及提醒记录其中。

三、课后巩固深化

课前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课堂上认真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充分的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在课后对导学案中内容仔细阅读,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储备。对于导学案中所归纳的疑难问题和不合理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功效,长期坚持,如此反复,可以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③。按照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特点,整理导学案,装订成册,可以为后续学习和知识巩固提供帮助。

学生在课后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能够合理应用旧知识分析新知识,以旧知识为基础,得出学习规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并结合导学案培养独特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初中导学案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汲取知识,教师应在课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所布置的预习内容选择抽批或者全批,进行预习,一方面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效率,有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解共性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总结学习规律,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训练。

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及时改正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创新。在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应为学生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互相沟通、互相促进,不断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享受学习中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导学案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既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做好导学案,应对课程内容充分掌握,并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此来制定导学案,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学习,实现高效课堂。

注释:

①袁碧.探讨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J].才智,2013(19):51.

②郑东兵.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研究和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76-177.

③赵慧娣.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1):72-73.

(责编 赵景霞)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案教师应
乡愁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