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导入小技巧

2015-03-13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师进修学校066200

学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松脂老奶奶兔子

杜 艳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师进修学校 066200)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笔者将在下文谈一些有效的课堂导入技巧。

一、趣味导入——兴趣是最好的“吸铁石”

(一)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图片导入又叫读图导入,图片是教具的一种,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短时间内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注意力回归课堂。

如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材配有多幅插图,插图的趣味性很强,都是儿童熟知的事物。拼音字母就巧妙地藏在这些图片中,图片对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形和发音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

(二)故事导入,抛砖引玉

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引入与课文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成语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还能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启迪学生思维,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课文《我为你骄傲》讲的是一位送报纸的小男孩,在一位老奶奶家后院玩耍,一不小心用小石子砸破了老奶奶家的后窗,之后逃之夭夭,但他忐忑不安,最后把送报纸攒下的7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放到老奶奶家的信箱里。第二天,老奶奶看到他的时候,很亲切地送给这位小男孩一袋饼干,里面藏着7美元和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既要让他们学会小男孩的诚信和勇于承担的责任,又要学会老奶奶的宽容。这种品质类的课文不好讲,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帮助学生梳理,利用与这篇课文有相同契合点的故事《诚实的孩子》来导入新课。

(三)联想导入——浮想联翩

联想是从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的心理活动。联想切入法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件事想到要讲授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由此引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借机把他们从“浮想联翩”中带入课堂教学,让他们兴致盎然地学习知识。

在讲授《草原》一课时,我首先提出了一问题:“同学们,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想象中的草原应该是一望无际的,有碧绿碧绿的草,上面有牛、羊、马在吃草,旁边的牧民举着鞭子在放牧。”我微笑地说:“其他同学你们想象中的草原和他想象的草原一样吗?”……今天咱们就翻开书吧,看一看文中的《草原》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我很巧妙地将联想和学生将要学的知识链接在一起,从而掀开了课堂教学的新篇章。

二、直接导入——“最简单的”有时也是最有效的

直接导入是在新课开始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识兴趣点转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为整堂课教学活动的有效完成做好铺垫。

(一)破题式导入

破题式是指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来解读文本。我在教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猫》这一课时,是从标题重点切入的。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在开课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那么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呢?”一个学生回答:“两只猫,一只花猫,一只小猫。”另一个学生持不同意见:“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四段是写它小的时候。”我听了赞扬道:“你读得很仔细,并且还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猫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句子。”

我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直奔重点内容,虽然课堂导入很简捷,但使学生兴致盎然,并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重点内容导入

重点内容导入就是从教材内容的重点入手,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在重点学习内容。六年级下册《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教授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的。

上课伊始,我直接在黑板上写出“推测”两个字,然后问学生:“什么是推测?”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我说:“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经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的?”一个学生说:“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是未知的。”我说你说得对,那咱们就讨论讨论这个未知的。之后又继续追问:“请大家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一个学生说:“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发生在炎热的夏天。”我追问:“为什么能断定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夏天?”学生回答:“因为只有在夏天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松树渗出的松脂才多。”我把“阳光强烈”“夏天”外界的客观条件写在了黑板上。又有一个学生说:“在松树上,蜘蛛必须在追赶苍蝇,有松树才有松脂,这也是一个条件。”我又把重点词“松树”写在黑板上了。 这时又有同学提出了“松脂必须滴下来”和“松脂必须持续滴下来”这两个条件。

这是学生自主地在课文中寻求答案的过程,通过几个重点词的切入,连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与欲授课程的重点浑然一体,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活动导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课堂活动切入就是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些环境允许的、与要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游戏,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如“鸡兔同笼”的问题:班有45位同学,一天,一位教师在课上提问,“鸡和兔子共同关在笼子里,笼子里一共有45个头,116只脚。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

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也没有说出个结果,这时候,我突然下“命令”道:“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我又继续说道:“现在鸡与兔子的脚数是一样的了,都有2只脚。上面有45个头,按每个头下面有2只脚计算的话,那么应该有多少只脚呢?”“45*2=90,一共有90只脚”。学生们齐声回答。老师又问:“现在和先前比较,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26只。”“少了26只脚跑到哪里去了呢?”学生立刻回答道:“都抬起来了。”老师又问:“抬起的是谁的脚?”“每只兔子抬起了几只脚?”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堂实践活动更直观、更清楚地解决了问题。

总之,一堂课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猜你喜欢

松脂老奶奶兔子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热心肠的老奶奶
木瓜老奶奶的云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