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专业教育工作概述及教育改革的讨论研究

2015-03-11韩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教育改革

韩松

摘 要 通过对在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几年中教育体系出现的弊端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根据本专业情况进行分析,拟定稳定办学,深化培养方案的方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教育改革的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 教育改革;环境学科;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2-0074-02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Discuss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Reform//HAN Song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rought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making the environmental discipline has been growing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but relative, also pose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shortcomings of a few year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ts education system appears brief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situation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ble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 to deepen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ions with research and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al Reform; Culti-vation Mechanism

1 前言

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来说是需要调整的,有些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实际;学生死记硬背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课程管理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等,都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来实现逐步调整,尽量避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含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等领域的改革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而逐步深化和扩展。其中教育改革经历了几十年,渡过了多个时期,学者们仍然不断积极对其进行探索,试求寻找到最适合我国教育状况的发展方向。教育改革最本质的问题是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它规定着教育改革理论研究的边界和范围,规定着教育改革理论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差异性[1]。解决问题最直接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处理好它的本质问题,而对教育改革本质的有效分析,有利于形成对教育改革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由于此项改革涉及多种不同层次、不同深度、不同学科等庞大的体系,其复杂性可想而知,带来的问题也就多种多样。就高校来说,学科与学科之间就有很大差异,解决问题的道路很是曲折。纵观历史,教育改革的时长有三十多年,2010年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时段是2010—2020年,这样一种旷日持久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在世界教育改革史上也属罕见[2]。

教育改革的意义 知识自身并不会直接对教育的发展造成影响,而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态度、看法、观点影响着教育的发展[3]。所以,要做好教育改革,就必须在以先进理念作为行动指导的同时,所有人还要以切身行动参与到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空喊改革的口号。通过对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教育改革历程的概括和总结,也不难得出经验:借鉴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但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发展中国式教育体制才是未来之路,才有利于国民教育,有利于走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道路。

2 环境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环境学科专业概述 环境科学包含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中的多种科目,属于跨学科领域。环境科学不但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进行探索,还可以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影响,进行污染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研究[4]。

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隶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及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生态学、林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能[5]。

环境学科人才要求分析

1)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早已步入经济大国行列。但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还是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主体的企业和集团,这样以消耗环境资源、破化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的经济增长,其结果就是中国的环境破坏问题日趋严峻,如果不加以遏制,其结果是不容乐观的。所以,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境学科应运而生,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来填补。

2)专业人才技能的提升。当代社会,与时俱进似乎是对所有行业的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旧一套的教育体系可能会暴露一些弊端,如课程覆盖不够全面,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等等。endprint

在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开展的环境学科课程教育改革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就现状来说,已经进步许多,并且该专业还会定期开展教师与学生间的课程讨论与反馈,搜集意见并根据合理提议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求继续完善。“两师”制度自2004年由国家建立以来,对从事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的人员提出更加具体的高要求,明确了知识结构和对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规定了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设计与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目前环境专业学生的业务培养目标,就质量而言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在合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制定更符合人才需要的教育体系,以保障和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

环境学科教学分析 近年来,环境科学专业为了加快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更新率,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设备充实教学实验室。目前本专业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总面积260平方米,已拥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SBR反应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纯水制取设备等仪器设备100余台套,拥有专业实验教师4人,共开设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四门实验。

近五年来,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的发展、开设课程中的相关环境知识内容,认真、努力建设实习基地。本专业的实习项目主要涵盖城市居民生活废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处理及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通过在以上方面的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环境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3 高校教育改革的讨论与研究

我国高校工程学科教育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工程类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国内各大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学中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增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祖国的以科技创新为指导的发展道路打下基础。就环境学科来说,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这更是要求环境学科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但是客观点儿来说,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教育体系没有达到要求的高标准,专业科目的教学不完善,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能与实际企业的运作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知和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些都是现阶段高校教育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改革措施

1)根据社会需要稳定办学规模。虽然国家需求的环境专业人才的数量逐年上升,但是此专业的增设和扩招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需要事先调查好社会需要、岗位需求,合理展开专业的招生,以求人才质量的提升和供求关系的平衡。

2)根据人才要求调整培养方案。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要也随之不断变化,伴随巨大的就业压力,环境专业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更高学位或出国留学的人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比较多,直接就职人员相对较少。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阶段加大交叉学科的教育力度[6];实验教学中的实习环节要使理论与实际联系得更紧密;毕业前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更要找准就业方向,调整好学生的专业方向,以利于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人才培养是我国发展的重点,想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只能更高,不仅仅追求受到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更需要其素质的大幅提高。这是因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标示着我国人才的现实水平和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东北林业大学在环境学科的教学上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研究讨论,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根据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并逐步调整,通过已实行的改进办法看到了进步,即掌握就业需要和调整培养方案,使得学生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都有很大进步,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优势将在未来得以充分发挥。在教育改革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积极吸取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贡献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聚鹏,苏君阳.教育改革的本质:教育改革的特征及类别[J].现代教育管理,2013(1):7-12.

[2]吴康宁.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10-19,36.

[3]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4]环境科学[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

AF%E5%A2%83%E7%A7%91%E5%AD%A6.

[5]环境科学的日志[EB/OL].http://page.renren.com/601146

905/note.

[6]王冬梅.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历史发展与理论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6(4):73-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教育改革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