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上善若水”壶的创作

2015-03-11羊建鹏

佛山陶瓷 2015年8期
关键词:壶体上善若水不争

羊建鹏

(宜兴 214221)

解析“上善若水”壶的创作

羊建鹏

(宜兴 214221)

壶,乃茶与水相遇的天地。从茶文化衍生而来的紫砂壶,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茶文化的发展就难有紫砂今日之盛,所以说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艺术的发展。

紫砂壶;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德经;老子;茶

1 前言

上善若水,浮生如茶。聚蚊金谷任荤膻,煮茶留人也自贤。三百小团阳羡月,寻常新汲惠山泉。星飞白石童敲火,烟出青林鹤上天。午梦觉来肠欲沸,松风吹响竹炉边。出自元末明初学者谢应芳《寄题无锡钱仲毅煮茗轩》。紫砂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自古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爱茶、做茶、品茶形成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俗语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们的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剡录》说茶是“水石之灵”,水是滋养万物之灵。饮茶品茗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雅趣,于是乎有了这样的说法“香茗居其中,壶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壶需要水的养润,方能越显其润泽。一代茶圣陆羽曾言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由此可见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壶,乃茶与水相遇的天地。从茶文化衍生而来的紫砂壶,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茶文化的发展就难有紫砂今日之盛,所以说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艺术的发展。

2 解析“上善若水”壶的创作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好水、好壶方能泡出好茶。人透过茶跟水产生清净的连结,水也会透过人心转换。上善若水,无为境界。做人最高的德行是像水一样,柔韧,包容,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做人也像水一样柔能克刚,随圆就方。水利万物而不争,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的境界。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对水的品格一直十分推崇。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揽万象。通俗地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以水入壶,意境尤为深远,自古以水之性表达壶意者有之。

从此壶可窥《上善若水》之深意,整个壶型作水滴状,器形饱满圆润,整个壶体浑然一体。远观此壶壶底不见平整,却平衡自如,也是造型之奇巧。壶把大气粗犷。壶嘴与壶身连为一体,自壶身上吐出。壶盖与壶体液形成一体,壶钮圆而润泽。壶身上有筋纹形的棱线,条条竖直包围壶体,壶上肩部位置有水波纹路凸出,形成一圈环绕壶体。壶体底部可看见有波浪凸刻环绕,线条简练,水波浪花走线圆滑。仿佛看见,大海波涛汹涌,浪花飞舞,辽阔,呼啸而来。整壶以水为寓,突出主题。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人若水之德,安于卑下,心若浮沉,语诚貌真,条理清晰,与万物无争,没有苛求亦没有烦恼。人生若茶,水注入杯中,茶叶浮了又沉,沉了又浮,沉沉浮浮,必然飘散茶香。世间芸芸众生,不经风雨的人就如温水沏茶平平无奇,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而饱经风霜的人就似沸水沏茶,在岁月中载浮载沉,遂闻见芳香。是浮与沉皆在心,清心是平淡才是真;平常心知足常为乐,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心即净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智慧心,即自然,和谐。禅心即一杯茶,一掊土,且为乐,谓清静寂定的心境。道心,即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3 结语

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互依存。紫砂壶丰富的造型、人文内涵及优良的材质,其造型语言令世界瞩目,亦促进了茶文化层次的提高从而大大地激发自身的智慧追求和创作灵感。

猜你喜欢

壶体上善若水不争
张之洞的“三不争”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上善若水
艾草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上善若水(之三)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不争的函谷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