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梅桩壶”的气质神韵

2015-03-11刘乔忆

佛山陶瓷 2015年8期
关键词:壶把宜兴艺人

刘乔忆

(宜兴 214221)

1 前言

宜兴是千年陶都,陶瓷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是宜兴对外交流的“名片”。陶瓷文化绵延至今,靠的是陶艺作品,是祖祖辈辈陶瓷艺人的传承;陶瓷艺术的发展,靠的是交流,是业内交流以及陶瓷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借鉴。紫砂壶的独一无二全手工成型技艺,和紫砂泥特有的“双重气孔”,透气却不透水的特性,不仅养育了一代代紫砂艺人,紫砂壶在世界上所有的茶具中独树一帜、技压群芳,成为实用和欣赏、技艺和形态完美结合的工艺品。

2 紫砂“梅桩壶”的气质神韵

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因其造型古朴大方,品种繁多。江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造就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紫砂一直以来以其泥料的独特沉穆而为人所喜。紫砂语言是可以随时变动的,它像流动的音乐,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紫砂工艺,这门凝重而古老的艺术,依旧走在时代的前沿,绝非偶然。

紫砂壶自明代勃兴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用具。紫砂壶按照传统可分为三大类:一为“光器”,即以圆、方等几何形体为表达方法的茶壶;二为“花器”,即以象形物体贴塑在壶上;三为“筋纹器”,即以多种线条来表达某种意义。现代紫砂壶制作进入全盛时期,艺人辈出,各有专长,皆为才俊。制作技艺的交流为艺人开拓视野,获取创作灵感。如今的茶壶作品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增添了强烈的现代气息,为紫砂茶壶制作技艺注入新的活力,使作品更添神韵。

《梅桩壶》的装饰恰到好处,几朵梅花贴塑壶身,壶把、嘴、钮取自梅枝造型,更显典雅朴素之美。梅花象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几千年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将相,文人雅士等无不对梅花深爱有加。风欺雪压,梅花怒放,坚贞气节感染我们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在《梅桩壶》上,梅花装饰与作品创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梅桩壶》壶身饱满气度大方,纹路清晰,梅花枝节作壶把、壶钮与壶嘴的装饰,刻画逼真,壶身那一抹绚烂开放的梅花,惟妙惟肖,点亮了整把壶的视野。作品采用段泥,精工细作,光润完美,意境高远宽深,值得赏壶人细细揣摩。

《梅桩壶》在创作时,使用专用的工具,在造型上讲究手工成型,材质润泽光滑,色调高雅,曲直刚柔,造型高矮有别。此壶壶身饱满,颇有大度君子风范,体现了内心的包容与宽广,壶把苍劲有力,因顽强而坚韧,因坚韧而更显生命活力。从整个立体空间看,作品简约而不简单,古朴却不失典雅,从容大度却也凝练沉重,不失君子之气概,顶立于天地之间。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之处,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日渐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茶品如人品,品香品人生。喝茶贵在一个品的过程,茶香入口时苦,慢慢回味,方能品出清香,直到唇齿留香,品茶便成佳话。人生如茶,酸甜苦辣,苦尽甘来,学会从生活中慢慢体会,咽下酸苦,终能品出甘甜。每片茶叶犹如红尘中的芸芸众生,透着纯净,释放出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视滚烫繁华如过眼云烟,荡涤不温不火、不骄不躁的状态。品味人生,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淳朴自然便是佳境。

3 结语

人类灵巧的双手创造了精彩的文化,而陶都宜兴,双手更赋予了紫砂器物美妙的韵味。巧手与精神相连,依附着自然造化的紫砂壶全手工成型技法,提升了紫砂艺人在作壶时的个人品格魅力。清新淡雅的艺术妙境雅俗共赏,抽象美感在古今之间贯穿。《梅桩壶》正是如此。

猜你喜欢

壶把宜兴艺人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老夫妇10年免费供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