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

2015-03-11陈淑如吴楚成颜宁黄宇康冯得财陈迪彭伟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

山东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乳腺癌

陈淑如,吴楚成,颜宁,黄宇康,冯得财,陈迪,彭伟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

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

陈淑如,吴楚成,颜宁,黄宇康,冯得财,陈迪,彭伟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意义,并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早期乳腺癌患者135例,其中35例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即刻置入术(观察组),100例行传统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3个月进行乳房外观评价、生活质量(人际敏感、自我形象紊乱)及心理状况(焦虑、抑郁、恐惧)评价。比较两组肿瘤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乳房外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人际敏感、自我形象紊乱、焦虑、抑郁、恐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无假体破裂、渗漏、感染、移位现象。术后随访18个月,两组腋窝下淋巴结转移率、全身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相当,但前者可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假体置入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女性乳房除生理性泌乳功能外还具有美观效果,对于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会造成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创伤,影响生活质量[1]。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完善以及整形外科技术不断提高,乳腺切除术后联合假体即刻植入术及乳房再造术取得了一定进展[2],但该术式与传统改良根治术在术后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患者生存率方面的比较尚无一致结论[3]。因此,我们分析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的效果,并与传统改良根治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早期乳腺癌患者135例,均为女性,年龄27~58岁。患者纳入标准:①肿瘤单发,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且与表面皮肤、胸肌无粘连;②肿瘤边缘距乳晕距离不少于3 cm;③乳头、乳晕皮肤正常,无乳头凹陷、溢血、溢乳,无水肿、糜烂、溃疡;④乳晕、乳头局部检查无肿瘤浸润征象,同侧腋窝无明显肿大、融合、固定的淋巴结;⑤钼靶X线检查未见广泛钙化点,肿瘤与乳头间无异常阴影连接;⑥术前检查未见远处转移。对照组患者100例,年龄27~58(53.71±5.65)岁,BMI(24.49±1.76)kg/m2,肿瘤直径<2 cm 64例,直径2~3 cm 36例;观察组35例,年龄29~56(55.21±5.73)岁,BMI(25.11±1.48)kg/m2,肿瘤直径<2 cm 21例,直径2~3 cm 1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手术方法对照组行传统改良根治术。切口取小梭形同时切除肿瘤面以上的皮肤至周围正常组织2 cm范围,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肿瘤组织,且周围组织无肿瘤细胞浸润。手术切口取梭形切口,长轴方向与乳头连线呈放射状,用刀片游离乳头、乳晕,电刀切除乳头乳晕以外肉眼可见的乳腺组织,由内下沿胸大肌表面向上外方向连同胸肌筋膜一并切除至胸大肌外侧缘,必要时切除大部分皮下脂肪及腋窝淋巴组织,腋下置管负压吸引,加压包扎。观察组行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在传统改良根治术基础上联合硅胶假体置入,术中冰冻病理示乳头乳晕复合体基底无癌细胞浸润,在完整切除患侧乳腺组织后,将切除的组织置于事先准备的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测量体积,选择同等体积的假体(硅胶制品)置入。术后对重建乳房进行胶带固定,固定包扎时注意在乳房假体外上方放置足够的棉垫,胶带在双侧乳房上方及下方以椭圆形方式同时固定,确保两侧乳房处在同一水平面。术毕嘱患者限制上肢剧烈活动半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及3个月时进行乳房外观评价,参照文献[4~6]标准分为优、良、差。优:双乳对称,乳头平齐,或水平差距≤2 cm,外形基本对称,外观正常,无乳房上提或变形,手感与对侧无差别,皮肤正常;良: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 cm,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手感略差,皮肤颜色变浅后发亮;差:双乳不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 cm,外观变形明显,较对侧明显缩小,手感差,皮肤厚,呈橡皮样,粗糙。术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人际敏感、自我形象紊乱)及心理状况(焦虑、抑郁、恐惧)评价。随访18个月,记录肿瘤淋巴结转移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房外观评价观察组术后1周乳房外观评价为优24例、良11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术后3个月分别为27、7、1例和97.14%;对照组术后1周乳房外观评价为优65例,良35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术后3个月分别为40、27、33例和67.00%。观察组术后3个月乳房外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

2.2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评价观察组人际敏感、自我形象紊乱、焦虑、抑郁、恐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评价[例(%)]

2.3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皮瓣坏死3例、出血2例、淋巴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43%,对照组分别为11、11、5、5例和32.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无假体破裂、渗漏、感染、移位等情况。

2.4肿瘤转移率术后随访18个月,对照组发生1例局部淋巴结转移,3例全身淋巴结转移;观察组分别为1、2例,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过去乳腺癌患者手术是将乳头乳晕完全切除,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影响较大[7]。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提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癌根治术,发现与传统根治术相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未明显增高,现已成为绝大多数患者治疗的首选[8]。而随着患者对自身外在形态的要求提高[9],近年来关于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即刻置入术的报道也愈发多见[10],有学者认为其可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安全与患者整形美容的要求[11]。

假体即刻置入术属于乳房再造的一种方式,通过乳房重建能改善患者因乳房缺失带来的心理障碍[12]。在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联合假体置入术无需另作切口,即时效果满意,不仅可降低二次手术的费用,同时及时手术更有利于患者轻微乳房下垂的塑形,还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3,14]。有学者[15,16]研究表明,在不违背肿瘤学治疗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乳房再造不增加乳腺癌复发率或影响诊断,亦不影响术后化疗疗程和药物剂量。张亚男等[17]认为硅凝胶假体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①乳腺癌分期应处于TNM分期0~Ⅱ期;②要求行乳房再造术的患者;③健侧乳房不下垂或乳房下垂I度以内;④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相当,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乳房外观评价优于对照组,人际敏感、自我形象紊乱、焦虑、抑郁、恐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并不影响治疗效果,且能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报道,假体置入术后部分患者可发生假体破裂、渗漏、感染、移位等现象[18~20]。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假体破裂、渗漏、感染、移位等情况,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采用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治疗有乳房重建需求的乳腺癌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兼顾了乳房塑形效果,患者乳房外观满意,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圣应,朱正志,彭德峰,等.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分析[J]. 癌症,2009,28(4):408-411.

[2] 李嘉.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与乳房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24-25.

[3] 黄湛,杨传盛,张诠,等.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13,28(3):256-259.

[4] Garwood ER, Moore D, Ewing C, et al . Total skin-sparing mastectomy: complicat ions and local recurrence rat es in 2 cohort s of patients [J] . Ann Surg, 2009,249(1):26- 32.

[5] 谭飞.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对比[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67-1069.

[6] Wijayanayagam A, Kumar AS, Foster RD, et al. Optimizing the total skin-sparing mastectomy[J]. Arch Surg, 2008,143(1):38-45.

[7] 邓素华,张树平,杨秀菊.乳房皮下腺体切除并假体植入Ⅰ期重建乳房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39-41.

[8] 黄胜,陈德滇,周绍强,等.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8例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05-108.

[9] 孔维双,王建东.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84-86.

[10] 瞿欢,张亚男,胡浩霖,等.乳腺癌腺体全切除联合一期乳房重建手术的评估及实施[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5):619-621.

[11] 李小强,周予民,任建强,等.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肿瘤学杂志,2012,18(11):848-851.

[12] 许浩,杨强.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87-3488.

[13] 曹中伟,刘红,陈剑秋.24例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临床经验[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04-107.

[14] 吴秀萍,吴雄,杨乐艺,等.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治疗扁平型乳房乳腺癌6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3):218-219.

[15] 陈伟财,王先明,王敏,等.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假体再造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956-960.

[16] 许凌云,周晓云,朱玉兰.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59-61.

[17] 张亚男,钱宏美,尤承忠,等.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全切除术后Ⅰ期假体植入10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0):944-946.

[18] Wang HY, Ali RS, Chen SC, et al. One-stage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implant following skin-sparing mastectomy in Asian patients[J]. Ann Plast Surg, 2008,60(4):362-366.

[20] 韩学东,甄林林,施建华. 即刻乳房再造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799-1801.

·作者·编者·读者·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

1 首字是zuo的动宾词组,全用“做” 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试验//做报告/做研究/做调查/做处理/做运动/做努力/作调整/做后盾/做表率/做模范/做分析/做实事/做决定/做活动/做解释/做比较/做买卖/做设计/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演员/做服务/做表演/做好事/做报道/做医生/做顾问/做介绍/做项目/做保障/做抵押/做美容/做企业/做担保/做示范/做事业/做临时工/做市场

2 首字是zuo的双音节词,按习惯用法 做爱/做伴/做东/做工/做功/做鬼/做活儿/做媒/做梦/做亲/做人/做事/做寿/做戏/做作;作案/作罢/作弊/作别/作成/作答/作对/作恶/作伐/作法/作废/作风/作梗/作古/作怪/作家/作假/作价/作践/作乐/作脸/作料/作乱/作美/作难/作孽/作弄/作呕/作陪/作品/作色/作势/作数/作死/作祟/作态/作痛/作为/作伪/作文/作物/作息/作兴/作业/作揖/作俑/作用/作战/作者/作准。

3 末字是zuo的双音节词或三音节词,全用“作” 比作/变作/当作/读作/分作/改作/化作/换作/记作/叫作/看作/拼作/评作/认作/算作/听作/写作/选作/用作/装作/称作/释作/视作/分析作/化装作/解释作/理解作。

4 成语或四字格等固定结构中,有“做”或“作”的,按习惯用法 白日做梦/敢做敢当/假戏真做/小题大做/做贼心虚/好吃懒做/亲上做亲/一不做,二不休;逢场作戏/胡作非为/认贼作父/始作俑者/述而不作/天作之合/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无恶不作/兴风作浪/一鼓作气/以身作则/装聋作哑/装模作样/装腔作势/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

5 在用“做”“作”两可的情况下,要做到局部一致 用作—用做/作客—做客/作诗—做诗/作秀—做秀。

摘编自《中国科技术语》2011,13(2):60

(收稿日期:2014-10-10)

通信作者:彭伟强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Y036)。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2-0091-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2.037

猜你喜欢

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认知及保健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男人也得乳腺癌
防治乳腺癌吃什么:禽比兽好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PI3K在复发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CD47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