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 “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产业扶贫分析*

2015-03-10吕生全王文庆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参果武威市日光温室

吕生全,王文庆

(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凉州 733000)

1 引言

贫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含义,国际、国内对贫困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早期学者大多从家庭或个人收入的角度定义贫困的概念,如1901年朗特里将贫困定义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家庭成员生理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开支,那么就处于贫困姿态”(Rowntree,1901)。1998年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首次把能力贫困纳入到贫困内涵中,他指出,应该从概念上将贫困定义为:“贫困必需被视为是对人类基本能力与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1]。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相对地比别人穷,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匮乏,是没有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贫困人口获得收入的能力与机会的贫困,甚至是能力与机会的丧失。现阶段国外对贫困的定义基本包含了机会、能力、安全水平及权利4个方面,强调个人生存与发展能力。如《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对贫困的进一步定义为:“贫困不仅仅指收入低微与人力发展不足,它还包括人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包括缺少发言权、权利及受到社会排斥等”(World Bank,2000)。我国政府对贫困的定义则主要指收入的贫困,即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及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产要求[2]。贫困内涵的扩大拓展了贫困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并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研究制定反贫困战略的主要理念依据[3]。

国外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探讨贫困原因及摆脱贫困方式等方面领导创立了一系列著名的理论和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莱宾期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哈罗德和多马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W W罗斯托的“经济起飞论”、劳尔·普雷维什及萨米尔·阿明的“中心—外围理论”等。其中,由于缪尔达尔、刘易斯及舒尔茨对贫困与发展问题的开创性研究及在发展经济方面的特殊贡献,分别获得1974年和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尽管这些理论模型与政策主张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国家消除贫困及经济发展直接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社会及自然条件、区位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贫困、扶贫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朱凤岐等总结了我国5种扶贫模式:直接扶持贫困农户模式、农民资源组成经济合作互助组织模式、开发项目建设模式、组织社会力量模式和东西合作帮扶模式[5]。曹洪民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把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分为决策、传递、接受、控制4个内部组织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的主体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6]。我国政府则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7]。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状况,缩小地区差距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2011年我国政府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根据扶贫形式的变化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制定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战略。专项扶贫措施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在专项扶贫政策措施中为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确定了3个重点,即: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及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中,产业化扶贫是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一种扶贫战略措施,旨在通过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实现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标。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举,农业是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8]。

2 发展特色产业的必要性

资源约束、能力约束是造成我国目前农村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甘肃“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地处偏僻的祁连山腹地,人均水浇地不足0.067hm2,资源约束是贫困的主因。现代农业科技扩大了传统的农业资源的内涵,使原本的一般性资源或限制性资源变成了具备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张哈”区域虽然人均水浇地少,却禀赋气候冷凉、水源洁净、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无污染的特色资源。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下的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突破了农业发展的时空限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使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张哈”区域发展设施红提葡萄秋延后、设施人参果周年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把区域特色培育成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3 区域概况和产业发展现状

3.1 区域概况

甘肃省凉州区张义镇、天祝县哈溪镇位于武威市城南70km的祁连山腹地,地处石羊河支流之一黄羊河流域源头及上游区域,是典型的高原山间盆地,总面积857.2km2。区域内海拔高度2 200~4 146m,日照时数2 000~2 915h,太阳辐射量110~120kcal/m2,≥10℃积温950~1 626℃[9],年降水量228~400mm,蒸发量700~1 200mm,年平均气温1.5~5.7℃,极端低温-30.6℃,极端高温36.5℃,无霜期115~135天,属寒冷半干旱冷湿润山区;气候冷凉、水源洁净、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无污染。

凉州区张义镇辖26个行政村,188个村民小组,1.058 6万户、4.638 6万人,其中省列重点贫困村19个,贫困户6 876户、2.955 3万人;总耕地7 553.3hm2,其中水浇地1 333.3hm2;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 468元[10],比全市同期平均水平低1 067元。天祝县哈溪镇辖12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5 012户、2.189 1万人,农业人口2.158 8万人,有藏、汉、土、蒙古等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015 8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总耕地1 880hm2,绝大部分是山旱地,是天祝县的农业大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 725元[10],比全市同期平均水平低810元;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之一。

两镇虽属凉州区、天祝县两个不同行政区,但同属一个生态区,在特色产业发展前期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作物结构单一、经济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收入低。

3.2 产业发展现状

3.2.1 特色产业的定位科学

摆脱贫困、谋求发展,一直是两镇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科学规划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8]。2003年,张义镇在日光温室中试种人参果0.53hm2,平均产量达到10.5万kg/hm2,产值31.5万元/hm2,纯收入22.5万元/hm2;2004年哈溪镇日光温室秋延后葡萄试种成功。使两镇党委政府认识到,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挖掘区域优势资源、突出地域特色,走特色、优质、高效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是两镇农民脱贫致富的科学选择。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举,农业是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05年,武威市委市政府在尊重自然规律,化区位特色为产业特色、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原则下,决定把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生产、日光温室人参果周年生产作为天祝县哈溪镇及相邻凉州区张义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提出了打破行政界限两镇联手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思路—“张哈”模式。充分利用该区域高原山间小盆地气候凉爽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环境洁净的自然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共同发展日光温室秋延后红提葡萄、日光温室周年人参果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产业扶贫使山区人民走上致富之路。2009年8月甘肃省又将“张哈”片确立为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这也是甘肃省首个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进一步强化其产业扶贫力度。

3.2.2 培育产业的政策措施得力、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3.2.2.1 示范带动

在产业发展伊始,两镇政府聘请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为农业技术顾问,培育科技示范户、重点示范村,通过示范典型让广大群众亲眼目睹日光温室秋延后红提葡萄、日光温室周年人参果生产带来的效益,让群众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优势,激发农民群众依靠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种植发家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以户带点、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带动整个片区产业发展的目的。

3.2.2.2 政府推动

为做大做强日光温室秋延后红提葡萄及日光温室人参果周年生产产业,两镇党委政府按照集中连片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采取项目资金倾斜、政策扶持倾斜、技术服务倾斜的“三个倾斜”和整合技术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整合相关产业、整合项目资金的“四个整合”措施,推动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的原则,通过集中收回,统一规划,统一调整,统一建棚,统一补偿的“一集中,四统一”土地流转办法,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日光温室集中连片发展;依托武威市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对建造日光温室从事红提葡萄及人参果生产的农户给予每米 (跨度7m、长度1m)100~150元的资金补助,为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无偿供应红提葡萄、人参果种苗,帮助贫困户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产业;协调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妇女小额创业贷款等优惠金融政策,采取放宽贷款条件、镇干部为建日光温室农户进行贷款担保等措施,优先安排日光温室建设资金,调动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户在金融机构帮助下快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3.2.2.3 培训农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镇党委政府为了让山区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转入现代农业经营,聘请甘肃农业大学、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凉州区、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学者、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对项目区农民进行定期集中培训、进棚入户面对面培训、生产过程全程技术指导等方式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使项目区日光温室生产户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并选拔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农民重点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村农民技术员,随时与种植户沟通、指导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日常管理、反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形成了省、市、区 (县)专家,镇农技干部,村农民技术员三级技术服务、农民培训体系,确保产业的技术支撑。

3.2.2.4 标准化生产

找准一个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对于产业本身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仅仅是开始,要做强做优产业,必须走标准化发展之路,因为现代农业根本的出路就在生产的标准和产业化。只有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产品质量又是产业的生命。为此,张义、哈溪两镇着力进行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日光温室人参果周年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根据武威市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参照类似生态条件下红提葡萄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依照武威市A级绿色食品人参果、武威市有机食品人参果生产技术规程,从日光温室建造到红提葡萄和人参果生产做到高起点化、高标准化,2007~2009年,“天梯山”牌人参果先后通过了甘肃省农牧厅无公害产地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2010年,“张义人参果”、“哈溪红提葡萄”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3.2.2.5 品牌化销售

质量是产业的生命,品牌则是产业的灵魂。挖掘农产品地域特色打造农产品品牌优势[11],是农业特色产业的生命。品牌化经营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农产品市场的匿名性,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实现品牌价值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应,增加农产品生产者的自我约束压力[12]。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善和品牌创建,是促进园艺作物品质与效益提升的重要措施[13]。在产品上市之初,两镇联手在国家工商总局为人参果产品注册了“天梯山”商标、在当地工商局为红提葡萄产品注册了“高原魂”商标,逐步实现人参果与红提葡萄的产业化经管、品牌化销售。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在中央和省市区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红提葡萄、人参果。从而使“高原魂”红提葡萄、“天梯山”人参果不仅在甘肃省及周边省区市场畅销,而且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香港等市场畅销,部分产品已出口外销,品牌战略成效显著。

3.2.2.6 改善、建设基础设施,筑巢引凤,稳定、拓展产品销售市场

两镇党委政府通过实施农田肥力改造、耕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引水灌溉、提灌、节水灌溉等水利设施工程,新建、改善、维修种植区田间道路、电力设施工程,改善耕地性状、灌溉条件及产区生产环境为红提葡萄、人参果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两镇各建成库容1 500t的现代化气调恒温保鲜库1座,总保鲜库容达到3 000t,年贮藏运销能力达到6万t,并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冷链贮运系统。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冷链贮运系统的建设,以筑巢引凤方式吸引深圳福乐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阳光新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产品营销大公司入驻片区,稳定、拓展产品的销售市场。

3.2.2.7 组织管理科学、产业发展健康有序

两镇党委政府按照“技术+协会 (支部)+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科研、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实现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为目标对产业进行组织管理。于2006年5月成立了武威市天梯山人参果产业协会、2008年7月成立了天祝藏族自治县绿色果蔬营销协会哈溪分会,对区域内红提葡萄、人参果生产户,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管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对日光温室统一编号、给每个种植户建生产档案、立生产台账进行档案化管理,生产台账上详细记录投入品使用、产品批次,并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请质检部门入驻产地、建立质检体系,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确保生产过程各环节规范达标,从管理方法及措施上使产业健康发展。

4 主导产业发展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4.1 主导产业的发展成效

4.1.1 主导产业的规模及总体经济效益

2013年,通过对片区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座数、面积及种植作物的普查;通过在片区适宜发展日光温室的2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取9座能代表该村生产、经营水平的日光温室,进行种植作物、产量、产值、生产性投入及净效益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市、区 (县)、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项目区人民努力下,至2013年底两镇已建成日光温室5 013座、576.9hm2(跨度7.5m的日光温室,长750m合1hm2,下同)。其中张义镇2 210座、265.2hm2,67.7hm2种植红提葡萄、180.3hm2种植人参果、8.2hm2种植花卉等其他作物;哈溪镇2 803座、311.7hm2,169.4hm2种植红提葡萄、131.9hm2种植人参果、10.4hm2种植食用菌等其他作物。红提葡萄年总产量426.78万kg、产值5 974.92万元、净效益4 552.32万元,人参果年总产量3 043.95万kg、产值9 131.85万元、净效益6 556.2万元。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人参果周年生产特色产业已经引领5 000户、1.95万人走上致富之路,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4.1.2 主导产业在两示范村经济效益

凉州区张义镇堡子村和天祝县哈溪镇古城村是“张哈”发展模式的示范村。通过对两村基本情况,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及人参果生产规模、产值、净效益的重点调查得出表1。

堡子村现有13个村民小组,853户、3 632人,耕地359.7hm2(其中水浇地200.13hm2),处哈溪河上游区域。至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442座、55.47hm2,其中82座、10.25hm2种植红提葡萄,产值258.3万元、净效益196.8万元;160座、35.22hm2种植人参果,产值1 030.19万元、净效益739.62万元。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特色产业使人均增收2 578元。

古城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528户、2 496人,耕地面积222.4hm2(其中水浇地153.5hm2、旱地68.9hm2),林地面积2 380.3hm2,草地面积2 746.4hm2,处哈溪河源头区域。至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632座、68.27hm2,其中293座、32.25hm2种植红提葡萄,年产值812.7万元、净效益619.2万元;301座、31.85hm2种植人参果,年产值931.61万元、净效益668.85万元;21座、2.24hm2种植食用菌。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特色产业使人均增收6 213.2元。

表1 凉州区张义镇堡子村、天祝县哈溪镇古城村基本村情及日光温室生产情况统计

4.1.3 生态效益

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后列,而生态脆弱性居全国前列[14]。凉州区属甘肃省生态高度脆弱区域、天祝县属甘肃省生态微度脆弱区域。日光温室是目前农业科技水平下现代高效、环保农业的典范。“张哈”片区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人参果周年生产后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率成倍提高,两镇适宜建造日光温室的25个行政村原来耕种的山旱地90%以上退耕还林、还草,使该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这对生态本来就很脆弱的武威市来说意义巨大。

4.2 主导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与我国农业的主体生产方式一样,主导产业的生产者仍然是以分散的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户。尽管武威市天梯山人参果产业协会、天祝藏族自治县绿色果蔬营销协会哈溪分会,对日光温室周年人参果生产、红提葡萄秋延后生产进行管理,但大多情况下产业协会只是个形式,其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现在主导产业发展面临有组织、无管理,有产品没有或少有精品,有品牌没名牌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最大因素。

目前,武威市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特色产业大多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5.1 生产精品

葡萄是水果之王。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原产于美国加州。我国自1987年引入该品种,北方地区除黑龙江、吉林两省外,其余各省都进行了引种及栽培,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华北及西北大部分地区表现良好。其品种特性为:果穗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650g,最大穗重可达2 500g;果粒圆形或卵圆形,果粒着生松紧适度,整齐均匀;果皮中厚,果实呈深红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味甜可口,风味纯正,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6.5%,刀切不流汁,品质极佳;果柄长,与果实结合紧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着生极牢固,耐拉力极强,不脱粒;晚熟,耐贮运,丰产,是鲜食葡萄中优质高效品种。“张、哈”地区秋延后栽培的红提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达18%~20%,平均粒重15~20g,最大可达30g,称得上葡果中的“王中王”;上市时间为元月至2月间,正好赶上元旦、春节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人参果 (Ginseng fruit)原名香瓜茄、香艳梨、艳果[15],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外形心形,嫩果青翠、成熟后呈金黄色并有紫色花纹,鲜食清香多汁,脆爽可口,做菜香脆;有低脂肪、低糖、富含微量元素硒的特点,具一定的保健功效,亦是水果中的珍品。“张哈”地区出产的人参果个大、肉厚、汁多、品质上乘,口感明显好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四季畅销。

红提葡萄、人参果本身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昭示着“张哈”日光温室特色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及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具备精品化生产、进驻高端市场的潜力。

因而,产业发展的下一步生产上应该以生产精品为目标,做到人有我优,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格和等级。

5.2 培育名牌

“土里长、麻袋装,几块钱、买一筐”,是传统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而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下的设施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之路,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在人多地少的张义镇、哈溪镇,初具区位特色的地方优势农产品日光温室秋延后红提葡萄、日光温室周年人参果,不仅要走标准化、精品化生产,产业化、品牌化经营之路,更应走尽显区位优势的名牌化之路。将现在“天梯山”牌人参果、“高原魂”牌红提葡萄培育成名牌,提高有限资源的品牌价值,应该是产业发展的更高目标。努力做到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名牌化,不一定要高产化。不仅要把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日光温室人参果周年生产做成武威市产业扶贫的典范,更要做成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现代设施农业的典范。

5.3 推广应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卷帘系统

目前的日光温室绝大部分仍采用人工卷帘、放帘,人工放风,大水沟灌,温室生产者劳动强度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应用温室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卷帘系统、滴灌系统后将极大地提高日光温室的性能,达到节水、增效,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5.4 强化对产业的组织管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为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主体生产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农业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强化对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新生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组织管理机构,应该进一步强化“张哈”片专业合作社对红提葡萄与人参果生产营销的组织、管理功能,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对红提葡萄与人参果产、销实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提高产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政府可对专业协会的正常运行给予适当资助和必要指导。

5.5 扩大规模、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贡献率

研究证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径无非是挖掘优势资源、推动开展农业综合资源优化,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16];移民搬迁;外出打工;将劳动人口转移到二、三产业中。而推动开展农业综合资源优化,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民基本生活改善仍然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思路[16]。目前“张、哈”片区的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生产、人参果周年生产已初具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销售格局[17-18],较高的收益也为广大农民认可,“张、哈”片区适宜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人参果的耕地资源尚富裕,扩大日光温室特色产业规模,使更多农户因此而脱贫致富,应该是产业发展更高、更大的目标。

[1] 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饥荒.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刘永佶,新农村.第四辑.北京:经济出版社,2010,(6)

[3]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分析——以山西省为对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0(4):19~26

[4] 马浩.歙县农村扶贫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11,12~13

[5] 朱凤岐,高天红.中国反贫困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6] 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研究.博士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03:13~14

[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

[8] 刘北桦,詹玲.当前农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36~39

[9] 尹念文,白昀.张义镇人参果农业地质环境分析.甘肃科技,2008,(17):38~40

[10] 武威市统计局.武威统计年鉴,2004-2005;125~126

[11] 李彦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205~209

[12] 杨培源.小农经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210~213

[13] 农业部.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农办农[2014]1号

[14] 张龙生,李萍,张建旗.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3):55~59

[15] 梁智,吕生全.武威市大力发展香瓜茄 (人参果).中国蔬菜,2007,(12):43

[16] 李秀芬,张平.农业综合资源的优化的减贫效应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2):62~67

[17] 孙有鑫,吕生全,宋朝辉.武威市香瓜茄 (人参果)产业发展分析.中国蔬菜,2010,(13):11~12

[18] 吕生全,王文庆.武威市人参果产业发展的思考.农业科技通讯,2008,(3):18~20

猜你喜欢

人参果武威市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小刺猬的秘密
人参果,能补什么
吃货妈妈
万年人参果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偷吃人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