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再“认错”了

2015-03-10滕叙兖

领导文萃 2015年3期
关键词:吴家中南海军委

□滕叙兖

不能再“认错”了

□滕叙兖

毛泽东和彭德怀在中南海(1954年)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

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面对全党越来越强的神化毛泽东的政治趋势,他一直坚持独立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尤甚。他对毛泽东太熟悉,他的性格又太倔强、太刚烈、太较真儿,始终不肯把毛泽东的意见当成必须绝对服从的圣旨上谕。从井冈山到朝鲜半岛,毛泽东也不止一次根据他的意见修改了自己的指示。

彭德怀不懂得审时度势和韬光养晦之策吗?不懂得 “功高震主”“祸从口出”之类的中国式处世格言吗?不是的。他当然懂得,否则就不会八次提出辞军职、脱军装,远离权力中心去搞农业了。1958年,彭德怀在军内的威望达到了高峰,连高傲冷漠的林彪也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当众大声呼吁:“我们要团结在彭老总的周围……”彭德怀并非没有觉察到毛泽东对他的猜忌益甚,成见日深。一次,毛对彭半开玩笑似的说:“老总,咱们定个协议,我死以后,你别造反,行不行?”对毛内心世界的偶尔披露,彭德怀也想尽力消除误会,所以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大批教条主义,彭德怀始终顺着毛泽东的意思,说明他也有私心杂念。为什么在上海刚被毛泽东痛责过,几个月后在庐山上要逆龙鳞上谏书呢?因为情况变化了,中国人民要遭大难了。在一头是毛泽东、一头是人民的天平上,彭德怀义无反顾选择了人民这一头。庐山会议开始批判彭、黄、张、周时,彭德怀从毛泽东的口诛笔伐中痛苦地发现,毛竟然会想到与他分手的问题。他倔强地回答:“分手不分手那是你的问题。”

现在,毛泽东把电话打到这个西郊偏僻的吴家花园,使彭德怀又惊又喜,心中不禁燃起一丝希望:看来毛主席还不想和我分手啊!如果能和主席再次心平气和地当面交谈,或许能够消除他对我的误解,那该有多么好啊!

彭德怀连早饭也没有顾得上吃,马上让赵凤池开车,按毛泽东的指示,直驶中南海颐年堂。他三步并成两步,进入室内,抬眼细看,发现除了坐在中央位置上的毛泽东,两侧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彭真、李富春、谭震林等人。他们早就各就各位,正襟危坐,静静等待着重要角色走上前台。

彭德怀明白了,原来毛泽东安排的不是个人之间的交谈,而是以中央的名义找他谈话。他向在座的中央领导同志一一注目致意,然后走到最靠边的一张空着的沙发上默默落座,表情平静而从容。

毛泽东看了看身着黑色旧中山装、面容消瘦的彭德怀,清清嗓子说:“我们一起来商量你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问题。中央同意你9月9日的来信,读几年书极好。每年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参观和调查研究也是很好的。你年纪大了,就不要去人民公社劳动了。”

彭德怀侧耳细听,颔首答道:“同意主席的话。”

毛泽东又问:“你准备怎么学习?”

彭德怀答:“主要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党校近,希望在党校参加学习,准备学四年。”

毛泽东点头表示同意,转身让彭真找杨尚昆,由他们俩负责安排,又说:“不要学那么长的时间,两年就够了嘛。”彭德怀还是最简单的回答:“同意。”毛泽东没有再往下说,他扫视一遍在座的众位中央负责人,又把目光聚焦到角落里的彭德怀身上,不时地清清嗓子,好像在等待什么。自庐山会议以来,毛泽东亲自披挂上阵地批判彭德怀,扣出一顶顶政治帽子,揭老底,翻老账,一时间寒云滚滚,神鬼噤声。他是不是觉得党内斗争的弦绷得太紧了?在座的人都看出来了,毛泽东是在等待彭德怀再次向他认错,以便顺水推舟,有所表示。

令在座所有人暗自惊诧的是,彭德怀面色如铁,默不作声。

彭德怀已经明白毛泽东此刻的意思,如果现在当着大家的面,痛心疾首地做一次检讨,再次“认错”,请求主席和中央的宽恕,就有可能打开横在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僵局,他的处境或许会有所好转,这是绝路逢生的最后机会。但是,他能再去做那种违心的检讨吗?不能了。在庐山上的反复检讨,是为了顾全大局,这使得他每每想起就痛彻骨髓,如万箭穿心。他的脑海中倏忽闪过军委扩大会议上一幕悲壮的场景: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少将挺身而出,严词驳斥吴法宪对自己的诬陷,被当场戴上手铐押出会场。能在“军事俱乐部”、“里通外国”这些可怕的罪名上“认错”吗?绝不能!那将毁掉多少同志!不能再“认错”了!

在历史面前,彭德怀毅然做出一个重如泰山的抉择。

颐年堂里的空气凝固起来了,每个人都觉得时间突然过得很慢很慢。在一片沉寂中,彭德怀慢慢站起来,感谢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然后向他们点头告辞,转身出门。

(摘自《作家文摘》)

猜你喜欢

吴家中南海军委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六尺巷头说吴家
中南海的深情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静聆石语,诉说时间的故事——吴家花园第二届全国人文赏石艺术展12月22日开展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